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47岁(1959年12月13日出生),医学博士,眼科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共党员,人事部天津市“13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现任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天津市眼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眼科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专家,天津市和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并任《国际眼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

  • 标签: 编委 《中华眼底病杂志》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眼科专家 眼科医院
  • 简介:男,49岁,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任天津市眼科医院副院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眼科评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天津市眼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国医师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学会眼科专科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研究》、《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天津医药》等杂志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通讯编委。

  • 标签: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编委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医学会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目的:观察增强的下斜前转位联合上直后退对大度数上斜的矫正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上斜〉25△度斜视患者24例行增强的下斜前转位联合上直后退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该24例患者术后随访6mo~1a,其中治愈21例(87.5%),好转3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增强下斜前转位联合上直后退术是矫正大度数上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下斜肌前转位 上直肌后退 上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典型眼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3年6月-2009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36例不典型眼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年龄10-68岁,上睑下垂9例,内直麻痹8例,外直麻痹6例,上斜麻痹2例,4例有复视,2例仅有眼睛不适和视物模糊感,2例辐辏麻痹,1例眼轮匝麻痹,1例患者先后出现内直麻痹,外直麻痹及上斜麻痹,1例全眼外麻痹。全组中症状有晨轻暮重及波动性表现且疲劳试验阳性的有24例,占66.7%;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者32例,占88.9%。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全组10例,阳性率27.8%。SFEMG额异常29例,阳性率80.6%。结论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疲劳试验阴性的眼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常规给予新斯的明试验。不典型OMG重复低频电刺激阳性率低,SFEMG仍可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提高眼型重症肌无力的检出率,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不典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单纤维肌电图 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 简介:<正>从1989年起以耳后带蒂皮瓣对5例耳甲腔和耳道皮肤缺损的患者进行整复,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手术患者见表。手术方法耳甲腔和耳道的肿瘤,在切除肿瘤后测量皮肤缺损的范围,如为耳道闭锁,则应切除耳道内闭锁组织后,磨除一部分耳道后、上、下壁骨质,充分

  • 标签: 耳后肌 皮肤缺损 耳甲腔 带蒂皮瓣 耳道 耳后皮瓣
  • 简介:分泌性中耳炎以传导性聋及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化脓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为特征,是小儿常见致聋原因之一。本科对11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2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12例;年龄3~70岁,儿童183例,10岁以下儿童141例;病程1d至2个月。右耳112例,左耳116例,其中8例为双耳同时发病。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注射 药物治疗 急性化脓性 中耳积液 感染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药物诊疗经验。方法对36例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溃疡灶刮除,碘酊烧灼,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结果36眼中重型者10眼,9眼治愈或炎症明显改善,1眼溃疡面大,溃疡穿孔行眼球摘除;轻型14眼全部治愈。结论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溃疡灶刮除,碘酊烧灼,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费用低,疗效好,适合在我国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 角膜炎 碘酊 烧灼
  • 简介: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下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从而危害患眼视力。这类病变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s,RVO)、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等眼底病。当前,药物治疗新生血管(neovscularization,NV)主要是针对NV生成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生长。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用于临床及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治疗眼底新生血管的药物

  • 标签: 新生血管形成 抗新生血管药物 视网膜 脉络膜
  • 简介:喉部分切除术后术腔缺损,可采用颈部皮瓣、带状软骨膜瓣、会厌等修补,自1982年以来,对合适的患者在喉部分切除术后以会厌、胸骨舌骨筋膜联合修补喉腔缺损,扩大了新喉腔,较好地恢复了喉的功能,取得了预期的手术效果,现将近几年所做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喉部分切除术 会厌肌筋膜喉腔重建术 手术方法 术腔缺损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眼麻痹疾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眼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其疗效差异,经人院前检查,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眼科疾病史、遗传眼科疾病史均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最终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19/30),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眼麻痹疾病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较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更好,不仅可以有效的治愈疾病,同时改善患者的眼部血液循环,补充眼部肌肉所需营养,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眼肌麻痹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内直肌细胞数与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共同性外斜视内直和14例正常内直,行HE染色观察,用斜视积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高于恒定性外斜视(P〈0.01);光镜下斜视组内直横断面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成分多;斜视组内直肌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内直(P〈0.01),与病程和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相关(P〈0.05)。结论:内直肌细胞减少是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的直接原因,是斜视手术效果下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共同性外斜视 内直肌 病理 手术效果
  • 简介:<正>眶内囊虫病比较少见,且多寄生于眼外内,这是因为眶内结构以眼外血液供应较丰富之故。本病诊断较困难,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检查不断应用,使眼眶内豚囊尾蚴病的诊断成为可能。现报道近二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6例眼外豚囊尾蚴病。

  • 标签: 眼外肌 彩色多普勒超声 医学影像学 囊尾蚴病 眼眶内 诊断价值
  • 简介:<正>由长期滴用滴鼻净引致的药物性鼻炎,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有人用非吸收性激素进行下鼻甲注射,虽奏效较快,但有一定危险性。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口服ATP治疗药物性鼻炎,能在3天内解除患者鼻塞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物性鼻炎 滴鼻净 治疗方法 下鼻甲注射 性激素 鼻粘膜
  • 简介: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的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的致盲原因)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的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防盲治盲 VEGF 视网膜血管异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在欧美国家中,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药物治疗已被视为针对早中期开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措施。在设计与制定新药时,不但应考虑更有效的降压效果,同时应考虑如何有效地保护视神经节细胞和增强眼内及视盘循环血流量。

  • 标签: 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药物 评估 临床科研水平 神经节细胞 欧美国家
  • 简介:近年来由于胰岛素的发现和使用,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据WHO报道,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2亿。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由1980年不足1%增至1996年的3.21%。每年新增近100万的糖尿病患者。但胰岛素的治疗并不能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 综述
  • 简介: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视神经炎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03-01/2013-01门诊和病房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视神经炎不多见(17/60000),以球后视神经炎多见,引起视神经炎的抗结核药物主要是乙胺丁醇,其次是异烟肼、链霉素。明确诊断后及时停用与视神经炎相关的结核药,并根据病情给予补充维生素,扩张血管,激素等治疗,患者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使用抗结核药期间要注意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出现突发视力下降应作眼科检查,并及时给予干预,防止失明的严重后果。

  • 标签: 抗结核 药物 药物性 视神经炎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提上睑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0例(40眼)中(3mm)重度下垂(≥4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折叠术。结果本组30例(40眼),随访2个月-1年,除2只眼发生轻度回退外,无未矫正病例,无穹窿部结膜脱垂,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提上睑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提上睑肌折叠术 先天性上睑下垂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