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有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右上角;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例如:手术方法按参考文献)。

  • 标签: 文后参考文献 作者姓名 阿拉伯数字 著录规则 著录格式 手术方法
  • 简介: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邮政编码注于首页,并注明通信作者姓名、电话E-mail地址。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不宜列为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该刊发表的函件。

  • 标签: 作者署名 论文 E-MAIL 作者排序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 简介:作者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邮政编码注于首页,并注明通信作者姓名、电话E-mail地址。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 标签: 作者署名 论文 E-MAIL 作者排序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 简介:本刊论著类文章均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应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和主要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 标签: 英文摘要 结构式摘要 创新内容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粘接剂对氧化锆瓷冠粘接强度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9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四组,根据粘接剂的不同,分别为A组(KerrOptibondVersa+MaxcemElite组)、B组(3MRelyX~(TM)Unicem组)、C组(玻璃离子水门汀CX组)、D组(KerrMaxcemElite组)。制作氧化锆瓷冠后分别应用不同的粘接剂对其进行粘接,先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亚甲蓝染色,沿牙体长轴切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冠边缘染料微渗漏情况,并进行分级评估;制作氧化锆与牙本质粘接的试件,对各组的剪切强度进行测试,并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D组间冠边缘微渗漏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B、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剪切强度方面,除B组与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瓷冠的粘接来说,树脂类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粘接剂,预先应用处理剂更有利于提高瓷冠的粘接强度,且能够减少冠边缘微渗漏的发生。

  • 标签: 粘接剂 氧化锆 剪切强度 微渗漏
  • 简介: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均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重;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质量合格证;⑩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 标签: 实验动物 医学论文 微生物学质量 双因素方差分析 饲养环境 遗传背景
  • 简介:瓷冠是全部由瓷材料制作而成的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体,可以逼真地再现天然牙的颜色和半透明性,美观效果好。瓷冠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C.H.Land最早采用铂箔基底作为底层进行瓷冠的制作。发展至今,瓷的材料种类和加工方式已有多种。

  • 标签: 全瓷冠 牙体预备 前牙 材料制作 牙冠表面 半透明性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和计算获取口唇颊侧附着龈的宽度,为牙周、种植、正畸和修复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30岁并且牙周、牙体、颌面部健康又无特殊病史和半年内服药史的健康青年144人,测量其角化龈宽度和龈沟深度,进而得出附着龈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附着龈宽度在侧切牙处最宽,上颌可达(5.2±1.1)mm,在第一前磨牙处最窄,下颌仅为(1.8±0.8)mm;上颌各牙位的附着龈宽度都显著大于下颌同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左右侧同名牙附着龈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同名牙附着龈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宽度在侧切牙处最宽,在第一前磨牙处最窄;上颌各牙位附着龈的宽度显著高于下颌同名牙;附着龈宽度无性别和左右侧差异。

  • 标签: 附着龈宽度 膜龈联合 牙周软组织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可调铪架与平均值耠架制作的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就诊的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46例,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分别应用可调拾架平均值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戴用咬合板后按时预约复诊调铪,同时检查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记录复诊调铪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弹响症状均全部消失。平均值铪架组患者治疗后有16例疼痛症状消失(16/20,占80%),20例开口度有改善(20/20,占100%)。可调验架组患者治疗后有20例疼痛症状消失(20/21,占95%),18例开口度有改善(18/18,占100%)。两组在治疗关节弹响、疼痛和改善开口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值铪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袷(8±0.73)次,可调袷架组患者平均复诊调耠(4±0.67)次,两组在调铪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可调铪架制作再定位咬合板比使用平均值铪架制作,对于治疗关节盘移位的疗效更加确切,复诊调袷次数少,疗程短,患者满意度较好。

  • 标签: 全可调铪架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可复性盘前移位
  • 简介:目的:研究金瓷冠和氧化锆基瓷冠的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材料和方法:制作40个标准化的钢制后牙代型,随机分为4组(n=10)①金瓷组:②NobelProcera氧化锆组:③Lava氧化锆组:④VITAIn-CeramYZ组.并在其上制作后牙全冠。所有牙冠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于代型上,并沿颊舌向截断。使用扫描电镜测量间隙大小.并使用WiI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α=0.05)分析。结果:金瓷组和所有氧化锆组之间在边缘适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轴壁的适合性没有差异(P=0.057)。各组之间牙尖和殆面窝的适合性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12.P=0.0062).在各截面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部氧化锆组的边缘适合性均小于金瓷组。Procera氧化锆组的间隙最小。

  • 标签: 边缘适合性 CAD/CAM系统 氧化锆 金瓷冠 Kruskal-Wallis检验 全瓷冠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学龄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和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7~12岁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方案进行口腔检查,分别记录乳牙和恒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DMFT);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根据受检儿童的性别、年龄和BMI,分别计算患龋率和龋均。根据《中国6~19岁儿童青少年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评价消瘦,《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将受检儿童分为4组: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BMI与龋病相关性。提取7、9、12岁的城乡汉族学生口腔数据BMI数据为研究。结果7、9、12岁儿童总数2903人,乳牙患龋率为32.3%(937/2903),恒牙患龋率为3.7%(108/2903)。乳牙龋均为1.27,恒牙龋均为0.09。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0.8%(313/2903)、72.9%(2116/2903)、9.2%(267/2903)、7.2%(209/2903)。消瘦组儿童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乳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P=0.000)。消瘦与乳牙龋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瘦与乳牙龋的发生有相关性,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乳牙患龋程度。儿童超重/肥胖与龋病之间未见关联。

  • 标签: 龋齿 人体质量指数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牙齿磨耗是常见的生理现象,过度的磨耗会导致牙体、牙髓、牙周乃至颞下颌关节的损伤,影响咀嚼功能及美观。目前磨耗的治疗手段较为局限,侧重于预防,因此研究多集中于病因学。广义的磨耗可包括狭义磨耗、磨损酸蚀,牙齿磨耗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认为牙齿磨耗与许多因素相关,宏观因素如口腔环境因素、生理发育因素、口腔行为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微观因素如牙齿表面的微裂纹釉柱的排列等。本文就牙齿磨耗的分类和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磨耗 磨损 酸蚀 微裂纹 预防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口干症日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口干症虽非特定疾病,但与口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有一定的相关联系。文章通过对口干症的定义、成因、临床评价、预防和治疗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系统掌握口干症的临床评估方法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干症 临床评估 对策
  • 简介: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骨科植入物和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对临床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钽具有低弹性模量、较高的表面摩擦系数、优异的生物学特性等特点,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钽多孔钽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组织工程学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几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表面改性 植入体
  • 简介:目的:观察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HRQoL)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的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拟行全口义齿修复并伴有牙槽嵴严重吸收的老年无牙颌患者20名,其中男11名,女9名,年龄为(71.1±2.9)岁,通过随机交叉对照实验,在依次戴用长正中(牙合)型与传统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8周后,采用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HealthImpactProfile20-EDENT,OHIP-EDENT)对全部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修复后患者满意度。选用Wilcoxon秩和检验来分析比较戴用两种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后的各量表指标差异。结果:在OHIP-EDENT量表20项指标之中,"义齿适合性不佳"(Z=-2.449,P=0.014〈0.05)、"粘膜破溃"(Z=-3.000,P=0.003〈0.05)以及"中断进食"(Z=-2.236,P=0.025〈0.05)等三方面,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显著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有利于减少义齿基托下粘膜疼痛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咀嚼效能的发挥,进而降低了佩戴全口义齿对患者进食的影响,更易为牙槽嵴低平的无牙颌患者所适应,明显改善了老年无牙颌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牙合)全口义齿 牙槽骨吸收 无牙颌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5种复合树脂与酸蚀、自酸蚀粘接剂分别进行组合应用,探讨复合树脂粘接剂种类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新近拔除的50颗离体牙,在颊舌面分别备洞,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2,B组使用自酸蚀粘接剂i.bond。每组再分别应用Z350、Solitaire2、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5种复合树脂充填固化。所有牙齿进行冷热循环500次,浸泡于0.5%品红溶液24小时后,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物边缘的染料渗透情况,计分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各组树脂微渗漏评分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使用SingleBond2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Dentex。使用i.bond自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BrilliantNewLine、Dentex两种树脂使用i.bond粘接剂的微渗漏要低于使用SingleBond2酸蚀粘接剂。其余3种树脂使用两种不同粘接剂对微渗漏无显著影响。结论:Z350、GradiaDirect纳米级填料复合树脂的微渗漏低于Solitaire2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

  • 标签: 微渗漏 复合树脂 粘接剂
  • 简介:目的:比较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和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s,hDPSCs)的表型生长特性,为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生物学特性提供依据。方法:组织块法培养获得原代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髓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分别对两者克隆化培养、分离纯化得到hPDLSCs和hDPSCs,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并绘制两者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分析比较两种细胞集落形成率(colonyformationratio,CFR)。结果:hPDLSCs和hDPSCs镜下形态相似,生长曲线均呈"S"形,牙周膜细胞中STRO-1表达hPDLSCs阳性率为15.88±0.48%,牙髓细胞中STRO-1表达hDPSCs阳性率为11.86±0.4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干细胞均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表面标志物STRO-1、CD29、CD44、CD90、CD73和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其中STRO-1、CD29、CD90、CD73、CD105CD166百分率达90%以上,阴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hDPSCs的集落形成率(4.31±0.08%)显著高于hPDLSCs的集落形成率(2.68±0.06%)(P〈0.05)。结论:hPDLSCs和hDPSCs细胞的形态相似,均高表达MSCs表面特异性标志物,hDPSCs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hPDLSCs,说明hDPSC自我更新能力较hPDLSCs强,可为深入研究这两种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人牙周膜干细胞 人牙髓干细胞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