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可以独立预测脑卒中的不良预后和复发,然而HDL-C水平与脑卒中亚型脑血栓的结局关系仍然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脑血栓患者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于2000年至2001年共纳入768例脑血栓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其中男性489例(63.7%),平均年龄(61.6±9.2)岁。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浓度四分位值将患者分为四组,即HDL-C浓度第1分位(HDL-C≤0.72mmol/L)组(Q1组,n=182),HDL-C浓度第2分位(0.721.00mmol/L)组(Q4组,n=176)。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静脉标本,检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值,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768例脑血栓患者总全因死亡率为20.4%(157/768)。以Q1组为基准进行计算,Q2(16.8%,36/214)、Q3(18.9%,37/196)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低于Q1组(27.5%,50/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Q4组(19.3%,34/176)患者全因死亡率与Q1组(27.5%,50/18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因素后,Q2(HR=0.535,95%CI=0.343-0.835,P=0.006)、Q3(HR=0.409,95%CI=0.255-0.65,P〈0.001)、Q4(HR=0.497,95%CI=0.298-0.828,P=0.007)较Q1组均对脑血栓患者全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血栓患者全因死亡相关。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血栓 全因死亡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的缩略语,未公布的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

  • 标签: 缩略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英文 名词术语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的缩略语,未公布的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 雌激素受体 名词术语
  • 简介:本刊允许作者可直接使用下表中出现的缩略语,未公布的名词术语,请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缩写: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于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

  • 标签: 缩略语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英文 名词术语
  • 简介:目的探讨町C患者行甲状腺切(totalthyroidectomy,TT)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lymphnodesdissection,CLND)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简称“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因PTC行.TT双侧CLN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为正常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暂时性甲旁减组)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永久性甲旁减组)。统计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方法,寻找甲旁减的危险因素。结果468例PT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24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227例,包括暂时性甲旁减组220例(47.0%)和永久性甲旁减组7例(1.5%)。单因素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P〈0.001)是术后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7)、误切甲状旁腺1枚(P=0.04)、肉眼外侵(P=0.006)cN1a(P=0.041)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437;95%CI,0.243—0.789;P=0.006)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OR,3.025;95%CI,1.999—4.579;P=0.000)是术后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197;95%CI,0.039~0.982;P=0.048)肉眼外侵(OR,12-381;95%CI,1.432—107.036;P=0.022)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行甲状腺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建议常规使用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虽常规移植至少1枚甲状旁腺会增加术后暂时性甲旁减的发生,但其可减少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发生;若术前彩超高度怀疑术中肉眼见肿瘤腺外侵犯,建议重点与患者强调术后甲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纳米炭 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钙水平。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供的保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进行社区登记的慢性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常规组,每组42例。访视组患者给予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访视组患者规律饮食、规律用药、功能锻炼、规律运动等方面的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访视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2.86%,常规组为71.43%,访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病患者 社区 护理 家庭访视护理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管理路径对提高医院病案管理质量患者对病案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病案科未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前的病案管理质量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后的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后病案管理质量优良率(96.53%)显著高于实施前(80.35%),病案资料排序错误、检查单缺失、封面资料填写错误、手术编码错误、上架顺序错误等常见错误总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实施前(10.90%),患者对病案管理的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实施前(8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可有效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减少病案资料错误发生,提高患者对病案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病案管理 临床管理路径 病案质量 病案错误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生活习性的关系预防管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共抽取高血压患者133例进行问卷调查,将合并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血管病变组,无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49作为非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性以及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体重指数(BMI)。结果血管病变组患者吸烟、吸烟年限、饮酒、饮酒年限、食盐摄入量、BMI与非血管病变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管病变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高盐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错误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疾病 生活习性 吸烟 饮酒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密封信封法分为常规组和多维度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多维度组给予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护理干预1个月后,多维度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5.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21、HAMA-14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多维度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ev)、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活力(VT)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多维度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对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进行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冠心病 多维度深度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治疗策略制定器具的限制是下肢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治疗需面临的两大难题.以导丝通过病变为基础的治疗策略需要介入医师良好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并能根据导丝的性能选择适合特定病变的导丝.从亲水涂层导丝到头端加硬导丝,近年导丝制造工艺的革新使得导丝的选择更多样.随着对病变性质的深入了解,介入医师对于不同CTO病变的治疗策略也开始出现相应的调整.本文通过复习已发表的文献资料,综述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导丝,并对下肢动脉CTO病变的临床治疗策略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导丝选择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究金天格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3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口服钙剂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天格胶囊,3次,d,3粒/次,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骨密度(bonedensity,BMD)、膝关节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血清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telopeptideoftypeIcollagen,β-CTX)、I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propeptideoftypeIprocollagen,PINP)水平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BMD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腰背部和髋膝关节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GP、ALP、β—CTX、PI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可降低PMOP患者骨转换水平,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丢失,缓解腰背部关节疼痛,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金天格胶囊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 简介: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主要依靠放射显像技术进行术前监测、术中处理和术后随访.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一种成像方式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支持另一种成像方式.多种影像学检查的数据必须综合成一个连贯的计划才能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本文拟对目前主动脉瘤影像检查方面已经确定和正在更新的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主动脉瘤 血管 腔内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中Pendrin基因(SLC26A4)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结节组),对应的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2组SLC26A4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Pendrin蛋白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结节组SLC26A4基因mRNA的水平较对照组mRNA的水平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11);Pendrin蛋白在结节组水平高于对照组(t=2.286,P=0.026)。结节组Pendrin蛋白阳性表达24例(60%),对照组阳性表达14例(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3,P=O.025)。结节组中Pendrin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对照组则主要在细胞膜上。结论结节组中SLC26A4mRNA及其编码Pendrin蛋白表达增强,且大部分蛋白表达分布在细胞质内,提示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时,甲状腺碘转运的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钠碘转运体 Pendrin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90例心衰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1年时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因心衰再住院及其联合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6±13.1岁,男性占57.2%,门诊患者占62.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或行血运重建术、卒中的患者分别为58.4%、21.8%、25.2%和17.3%。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衰的首要病因(52.1%),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6.7%)、扩张型心肌病(14.1%)和瓣膜性心脏病(9.9%)。一级医院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2.8%),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64.0%)和扩张型心肌病(2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最高(65.9%),其次为利尿剂(60.6%)、β-受体阻滞剂(59.9%)、醛固酮受体阻滞剂(54.1%)、地高辛(26.2%)。三级医院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应用比例最高,一级医院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应用最少。1年随访时,不同级别医院NHYAⅢ/Ⅳ级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入选时(P〈0.001)。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7.8%,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为30%,其中三级医院最低(27.7%),一级医院最高(34.1%)。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为33.3%,各级别医院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衰患者的病因存在差异,各级别医院在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方面均有待于提高,尽管如此,各级别医院1年随访时NHYAⅢ/Ⅳ级的心衰患者均明减少。

  • 标签: 不同级别医院 心力衰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06b(miR-106b)在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TC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51例TC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miR-106b过表达质粒抑制质粒改变其在TC细胞中的表达,利用BrdU细胞增殖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miR-106b在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0.36±0.029vs0.98±0.034,P=0.004)。miR-106b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2)肿瘤数目(P=0.041)有关。miR-106b抑制剂能显著降低miR-106b在TPC-1细胞的表达水平(0.96±0.025vs0.29±0.032,P=0.001),并能显著增强细胞增殖能力(89.33±5.67vs136.67±10.33,P=0.03),减少细胞凋亡(16.33±3.20vs7.67±2.45,P=0.04);miR-106b类似物能显著增加miR-106b在TPC-1细胞的表达水平(0.99±0.02vs3.19±0.68,P=0.002),并能显著减弱细胞增殖能力(98.00±4.65vs76.33±2.87,P=0.03),增加细胞凋亡(22.54±2.13vs32.45±4.34,P=0.04)。结论miR-106b在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其表达降低与TC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106b能减弱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凋亡。提示miR-106b在T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MicroRNA-106b 甲状腺癌 凋亡 增殖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在甲状腺间变细胞癌(anaplasticthyroidcarcinoma,ATC)、正常的甲状腺(normalthyroid,NT)PTC组织中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proteins,MCM)的表达情况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NT、ATC、PTC3种组织切片和ATC细胞中MCM5、MCM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MCM复合物的表达量,应用siRNA技术干扰MCM7的表达。结果在ATC癌组织中,MCM5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65%,MCM7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73%,而NT组织胛C组织中MCM5MCM7表达极低。在ATC细胞中MCM5和MCM7的高表达同时伴随MCM2和MCM6的表达升高。用小干扰RNA抑制MCM7的蛋白表达水平会降低ATC细胞中DNA的合成效率。结论在ATC中MCM蛋白的表达上调并引起ATC的过度增殖。

  • 标签: 甲状腺问变细胞癌 染色体维持蛋白5 染色体维持蛋白7 P53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探讨行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用药患者,经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测得血小板抑制率等提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08月—2015年08月期间,行PCI患者280例,TEG测得二磷酸腺苷通道血凝块最大强度(MAADP)、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

  • 标签: 介入治疗患者 发生情况 图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2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相应癌旁组织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6%和68.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3%和42.2%。TGF-β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是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VEGF的表达与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是VEGF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VEGF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T=0.41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