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理想笑理论是否适用于各类下唇线(即下唇上缘),尤其是水平、反向下唇。方法将男、女性口外图中三种下唇线和口内图中三种上牙线合成为九种形态的笑,请正畸医师和普通人主观评价笑容美观度(0~10分)。结果正畸医师和普通人对各下唇线中上牙线美观度的评价一致,均为:1.正向下唇线中,正向上牙线最为美观,反向上牙线美观度最差。2.反向下唇线中,反向上牙线不如水平和正向上牙线美观。3.水平下唇线中,水平上牙线和正向上牙线并列为最美观,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理想笑理论最适用于正向下唇,在水平下唇中较为适用,不适用于反向下唇。

  • 标签: 下唇线 笑弧 笑容美观度 小组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微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标签: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 简介:目的评价切牙断片再接时断面制备设计的效果和粘接面用粘接剂及联合用复合树脂粘接的抗折强度。方法和材料将60颗牛的切牙分成1个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实验组样本采用0.15mm薄片刀具,与唇面呈25°沿唇舌方向将切端切去3mm断片;2组未做更多处理,其它3组样本,分别制备成斜面向外的,斜面向内的或是内外斜面结合。5组中未做制备设计的一组仅用牙本质粘接剂粘接复位,其它全部断片界面采用树脂-牙本质粘接剂粘接复位。经热循环和粘接干燥后第4周,样本用通用实验机测试剪切强度。结果所有实验组观察的抗折强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的抗折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全部断片再接实验组仅是对照组牙冠、牙根折断强度的1/2和1/3。结论用牙本质粘接剂与界面使用复合树脂粘接相比较,简单、方便、不改变牙齿外形。但是,这2种粘接材料都不能增加抗折强度,因此不能获得更好的固位。

  • 标签: 断牙再接 断面制备设计 粘接材料
  • 简介:目的:评价K锉、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60颗根管弯曲的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K锉、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进行根管预备,根管预备前后分别往根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并拍摄X线片,分析根管预备后根管弯曲内外侧壁牙本质去除量、中心定位能力及根管直化角度。结果在根管弯曲内外侧壁所有观测点,Safesiders锉组和HEROShaper锉组牙本质去除量均少于K锉组(P均>0.05)。Safesiders锉组牙本质去除量多于HEROShaper锉组,但仅在根管弯曲内侧壁3和4mm观测点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m:t=3.72,P<0.05;4mm:t=7.62,P<0.05)。在距根尖孔5mm以下观测点,Safesiders锉组和HEROShaper锉组中心定位能力优于K锉组(1mm:F=7.45,P<0.05;2mm:F=10.20,P<0.05;3mm:F=7.75,P<0.05;4mm:F=23.45,P<0.05;5mm:F=10.91,P<0.05);而在所有观测点上,Safesiders锉组与HEROShaper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fesiders锉组和HEROShaper锉组根管直化角度均小于K锉组(F=58.95,P<0.05),但Safesiders锉组与HEROShaper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锉、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根管偏移,其中Safesiders锉和HEROShaper锉根管偏移较少,具有较好的根管成形效果。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 简介:目的:评估紫外线照射效应对微氧化纯钛诱导磷灰石形成及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Ⅱ级商用纯钛片进行微氧化(MAO)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记为MAO;微氧化结合紫外线(UV)照射处理2h的钛片作为实验组,记为MAO+UV2h。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浸泡在DMEM/F12培养液中材料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将钛片与大鼠脂肪间质干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共培养,观察细胞矿化情况。结果浸泡在培养液中21d后,MAO组仅在SEM高倍镜下见少量散在微小磷灰石结晶颗粒;MAO+UV2h组颗粒明显增大增多且叠层沉积,除微氧化形成的孔径外周高点外,氧化膜层几乎全部被磷灰石晶体层覆盖,且孔径内沉积大量晶体使孔径明显缩小。SEM观察细胞矿化物的形成情况,发现MAO组未见明显矿化物形成,但MAO+UV2h组细胞材料表面可见较多针状结晶,能谱分析(EDS)提示为磷灰石结晶。结论紫外线照射可增强微氧化纯钛表面在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的能力且促进脂肪间质干细胞的体外矿化。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微弧氧化 磷灰石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电解液不同Ca、P浓度对纯钛表面微氧化膜结构和特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电解液中Ca、P浓度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和C共3组,通过微氧化技术制备纯钛表面氧化膜,D组作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断面形貌,用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氧化膜的元素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氧化膜的晶相结构。结果:微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A组膜层厚度为5μm,B和C组膜层厚度为10μm。高Ca、P浓度组微氧化膜的Ca、P含量高于低Ca、P浓度组(P〈0.05、P〈0.01)。微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金红石、锐钛矿和羟基磷灰石。结论:利用微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羟基磷灰石的多孔氧化膜,氧化膜的Ca、P含量与电解液的Ca、P含量有关。

  • 标签: 微弧氧化 表面处理
  • 简介:儿童修复治疗所面临的主要是患儿的配合问题,缩短椅旁工作时间的修复技术对儿童牙科的临床治疗将是极其有利的。作者介绍了一种应用复合树脂桩和透明成形冠套修复一名3岁患儿的经过根管治疗的上颌乳切牙的方法.其优点是应用单独一种修复材料来改善美观修复效果并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和节约费用。

  • 标签: 复合树脂 前牙缺损 成形 透明 复乳 儿童牙科
  • 简介:目的研究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对诱导年轻恒牙患牙根尖发育的作用。方法用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1999—2004年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256例患者的300颗年轻恒牙患牙,其中前牙40颗,双尖牙220颗,磨牙40颗。牙髓坏死原因分别为外伤29颗、龋病51颗、畸形尖折断220颗。结果290颗牙治疗成功,10颗失败,成功率96.6%。40颗前牙中治疗成功38颗(95.0%),220颗双尖牙中治疗成功216颗(98.2%),40颗磨牙中治疗成功36颗(90.0%)。外伤29颗中治疗成功27颗(93.1%),龋病51颗中治疗成功48颗(94.1%),畸形尖折断220颗中治疗成功215颗(97.7%)。根尖发育完成所需时间为6~24个月。结论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在诱导年轻恒牙患牙根尖发育治疗中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 简介: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临床学,影像学、组织学的角度来评价口内非牙支抗式的粘膜下的改良式矫治器对微型猪下颌骨的离扩展效应。这种矫治器是在螺旋扩大器的两侧焊接不锈钢翼,每个翼上有两个用于固定的栓钉孔。使用时用栓钉将此矫治器固定于骨或骨皮质端的两侧。在三只生...

  • 标签: 下颌骨 改良式 骨生成 微型猪 实验研究 矫治
  • 简介:目的:检测颈交感神经干后牵张成骨(distractionosteogenesis,DO)牵张区去甲肾上腺素(NE)/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3)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20只,平均分为4组(n=5)。实验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器植入术复合颈交感神经干离术.对照组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器植入术.分别于牵张期开始和牵张期结束处死动物并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NE/adrb3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NE/adrb3主要表达于血管周。与对照组相比,断交感神经后NE/adrb3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弱,到牵张期结束已无明显表达;实验组Nestin在牵张期开始及结束时,均广泛表达于成骨基质和血管周,且主要集中于成骨基质,而对照组Nestin主要表达于血管周。结论:牵张成骨(DO)中交感神经通过NE/adrb3反向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及向成骨基质迁移。

  • 标签: 牵张成骨 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术 去甲肾上腺素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TP53在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探讨TP53截突变能否作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诱导化疗获益患者。方法:选择2008—2014年收治的101例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肿瘤及正常对照新鲜冷冻或石蜡包埋样本。采用IonTorrentPGM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突变识别及注释,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男74例,女27例,中位年龄5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4.9个月。平均测序深度肿瘤样本为2366乘,正常对照样本为2225乘。在73例患者中,检测出102个TP53非同义突变(等位基因频率≥3%)。与42例手术组口腔鳞癌患者相比,诱导化疗组(59例)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较好(P=0.090),但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带有TP53截突变的患者可以从诱导化疗中得到无远处转移生存获益(P=0.03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诱导化疗能整体提高局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期,但TP53截突变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筛选诱导化疗无远处转移生存获益的患者。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TP53截断突变 无远处转移生存 生物标志物 诱导化疗
  • 简介:目的:研究四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钛粉末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激光立体成形时的粉末利用率,用来指导适于激光立体成形的钛粉末制粉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氢化脱氢(HDH)法、动态氢化脱氢(DHDH)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及气雾化(GA)法制备的钛粉末,采用激光立体成形装备,分别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进行粉末的单层单道熔覆试验,计算四种粉末的粉末利用率;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各种粉末的输送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粉末利用率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各种方法制备的钛粉末利用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A法(均值为88.07%)>HDH法(均值65.37%)>DHDH法(均值43.43%)>PREP法(均值为37.47%).总体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粉末输送过程的高速摄影实验观察到的GA法制备的钛粉末流具有较好的会聚性和稳定性是一致的.结论:和另外3种方法制备的钛粉末相对比,GA法制备的钛粉具有最高的激光立体成形粉末利用率.

  • 标签: 粉末 激光 口腔修复体 术中 制备 立体
  • 简介:目的:评估牙髓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颗诊断为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各13颗牙。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患牙牙根长度、根尖孔大小和牙根面积(RRA)。结果:术后3个月,牙髓血运重建组根尖孔大小的改变和RRA的增长明显快于根尖诱导成形组(P<0.05),而牙根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牙髓血运重建组RRA的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而根尖孔和牙根长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根尖诱导成形术相比,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效果更佳。

  • 标签: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