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切口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阑尾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患者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小切口 阑尾切除术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切口诊治肺部结节病变的价值。方法3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患者的肺部结节病变性质进行划分,包括良性病变患者8例、恶性病变患者22例。均以电视胸腔镜辅助切口治疗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例恶性病变患者中,18例为原发性肺癌患者,以胸腔镜辅助切口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4例患者出现转移,以胸腔镜辅助切口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8例良性患者中,对其实施病灶切除术。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原发癌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7.1±1.3)个月,随访结果为无瘤生存患者17例,仅1例患者术后5个月时出现复发情况。4例转移患者随访时间为1~6个月,在随访期间内死亡。良性肿瘤患者中,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复发情况。结论以电视胸腔镜辅助切口诊治肺部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小切口 肺部结节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领弧形切口切除术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肿瘤病患,按照实施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实行传统手术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实施低领切口术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低领弧形切口切除术创伤更小、操作更加简便迅速,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更好,此术法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低领小弧形切口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传统切除术与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切除术治疗,另一组患者给予切口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遗留瘢痕率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3.24±0.68)cm、术中出血量(19.69±3.08)ml、住院天数(3.38±1.27)d、手术时间(19.36±1.56)min,与对照组对比优势更大,P值小于0.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5.56%)、遗留瘢痕率(8.33%),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切口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减少住院天数,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传统切除术 小切口切除术 阑尾炎
  • 简介:脑中风,又叫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致残率、复发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家人或身边的人已经中风了?对此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血管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艺东表示,中风也有报警症状,可以通过身体的细节表现来观察。

  • 标签: 脑中风 孙逸仙纪念医院 测试 主任医师 人类健康 中山大学
  • 简介:在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在术后出现的一类问题就是切口感染,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病患具有较厚的皮下脂肪,身体的抵抗力较差,术后的恢复状态不佳等都将引起切口感染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妇产科患者在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并且寻求有效的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预防。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妇产科 切口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全切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10例与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0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性生活影响之优点。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恢复快,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筋膜内 全子宫切除术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新型胃管置管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外科ICU入住的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共1072例,按入住ICU的先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教材中教授的方法安置胃管;双号为试验,采用改良新型方法安装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呕吐、呛咳发生情况;置管时和置管成功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安置成功耗时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型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效可行,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 胃管安置 成功率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松拳手背静脉穿刺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核医学科接受^99锝^TC亚甲基二膦酸注射液(云克)静脉注射治疗的清醒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手背静脉采用松拳法进针,对照组采用握拳法进针。观察2种静脉穿刺法是否一次性成功、漏针情况,并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结果经观察,观察组手背静脉穿刺法成功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漏针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穿刺时患者所感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拳手背静脉穿刺法穿刺成功率高,漏针率低,疼痛感轻,是一种可推广于临床的静脉穿刺好方法。

  • 标签: 松拳法 握拳法 手背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与同期75例普外科手术未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可能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显示,除患者性别外,感染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情况、合并症、侵入性操作及患者营养状态等因素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比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才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量、住院天数和用药后的血β-HCG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出血量、住院天数和用药后的血β-HC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具有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口部位妊娠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外孙今年7岁了,聪明可爱,说话做事极有个性。比如,外孙常说:“我很无聊”,令我惊讶和无奈。为了打消他的无聊感,我花不少心思。首先,我利用骑自行车每日接送其上学往返路途的50分钟,让其听京剧和现代音乐;双休日除送外孙去棋校学习围棋外,

  • 标签: 个人 家庭生活 感情生活 亲情
  • 简介:它,扬名于上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五个国家级保密处方之一,其制作技艺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颗粒细小、乌黑发亮、形如芥子,由牛黄、蟾酥、雄黄、麝香、珍珠和冰片六味中药配制而成,因其功效显著并起效迅速,故得名上海六神丸。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药丸 药效 国家级 六神丸 上海
  • 简介:摘要据数据统计,我国的剖宫产率在全球位列第一,占46%以上,但有专家指出,实际上我国的剖宫产率比上述结果更高,可达到50%以上,部分医院的剖宫产率可能达70%。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由剖宫产引发的疾病人数也日益增多,如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引起上述疾病主要是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导致,笔者就对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进展进行探析。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危险因素 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方法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应用改良的输尿管镜旁置输尿管导管顺行灌注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均为单侧输尿管结石,其中上段结石9例,中段结石11例,下段结石15例。结果:本组首次碎石清石率为94.2%(33/35)。手术时间为25-65min,平均时间30.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6d,平均4.3d。术中无输尿管穿孔,术后无高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放置输尿管导管时,结石逃逸至肾盂,留置双"J"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结论:改良的输尿管镜旁置输尿管导管顺行灌注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能够有效避免结石上移,术中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提高碎石率及清石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预防置管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G组)、常规组(C组),每组各80例。G组置入导引钢丝后不使用扩张子,直接沿钢丝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置管成功后"五点法"缝合固定CVC;C组使用扩张子扩皮后再置入CVC,置管成功后"三点法"缝合固定CVC。比较2组穿刺点出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发生率。结果:G组59例、C组61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渗血发生率和持续时间G组显著低于C组(P〈0.01、P〈0.05),皮下出血和(或)血肿、导管意外脱落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不采用扩张子直接置入CVC和"五点法"缝合固定CVC可有效预防CVC置入后穿刺点渗血、导管意外脱落或移位。

  • 标签: 改良 中心静脉穿刺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温条件下配制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的合理方法,提高配制效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将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小瓶200支随机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100支;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制方法(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实验组用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小瓶药物的溶解情况(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结果改良药物配制方法溶解该药物达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溶解后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均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改良药物配制溶解方法可使注射用多西他赛药物溶解彻底,所需时间短,泡沫产生少,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少,大大提高该药物配置工作效率,减少了药物浪费,可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改良药物配制方法 注射用多西他赛 药物完全溶解 泡沫 残余量
  • 简介: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上升趋势,居各种癌症死亡之首,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9%[1]。确诊的肺癌患者中80%85%为非细胞肺癌(NSCLC)[2],确诊时往往已经是发病的Ⅲ或Ⅳ期,中位生存期约8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6%。化学治疗成为晚期患者的首选,中国原发性肺癌(2015年版)诊疗规范指出:目前晚期肺癌治疗仍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现将晚期非细胞肺癌化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治疗 原发性肺癌 培美曲塞 化学治疗 吉非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客观指标以及低血糖率和死亡率进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其本组患者死亡率以及低血糖率均与对照组有所差异,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患者白蛋白下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采用加强版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体征,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患者血糖有一定稳定作用,整体临床效果有明显改善,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目前非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非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为非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 ALK抑制剂 MTOR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