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应用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切口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86%(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选择切口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小切口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采取腹横纹下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腹股沟疝患儿分两组分别采取腹横纹下切口手术治疗(切口组,40例)、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疼痛评分、平均自主活动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切口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疼痛评分、平均自主活动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比对照组比较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且以切口组更优(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采取腹横纹下切口治疗的效果较传统手术治疗更胜一筹,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疝 腹横纹下小切口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用微创阑尾炎切除术对于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74名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的各项恢复情况作出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在治疗指标上,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之间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上,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术后遗留疤痕和伤口感染的例数也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利用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于治疗阑尾炎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可以在今后广泛运用于临床之中,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阑尾炎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切口手术治疗先心病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确诊先心病并行切口手术治疗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心外科护理常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切口手术治疗先心病术后患儿针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降低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先心病 小切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创腹腔镜与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进行切口手术治疗,实验组40例应用微创腹腔镜,对比各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经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各组效果不同,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各组间结果数据显示差异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微创腹腔镜术治疗效果优于切口手术治疗,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促进了患者恢复,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小切口手术 胆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以及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3例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设为观察组;另43例患者给予切口手术治疗措施,设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6.2±5.7)min、术中出血量(16.3±3.4)ml以及下床活动时间(27.5±7.6)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6.8)min、(24.6±4.5)ml、(42.6±8.2)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例(4.7%)并发症,对照组9例(20.9%)并发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可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不仅提高了手术安全性,还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 小切口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施行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上环叉进行深部打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基层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施行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上环叉进行深部打结23例的病例资料。结果23例病例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3岁。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42分钟。切口长度5~8cm,平均6.5cm。住院时间5~9d,平均7d。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基层医院施行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上环叉进行深部打结,选用器械简单、易寻找、易消毒,打结方法简单、易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小切口胆囊切除 上环叉 深部打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白内障患者采用切口非超声乳化法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1月01日到2016年07月01日因白内障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64例(90眼),按治疗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分别予以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方案以及切口非超声乳化法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平均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术后1天、7天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平均视力差异性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实施切口非超声乳化法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效果均较好,且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平均视力以及角膜平均散光值无明显差异,但相较于超声乳化技术治疗,切口非超声乳化法手术操作间简单,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费用较低。因而在治疗该疾病中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法 超声乳化技术 治疗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到我院接受救治的阑尾炎患者共9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46例,施以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常规组(n=44例,施以传统切口切除术),对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施以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展开救治,可明显缩减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阑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口股骨头置换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口股骨头置换术对其进行治疗,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8.5±5.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6±32)毫升,没有出现脏器损伤、假体松动、髋内翻等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为96%。结论切口股骨头置换应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切口股骨头置换 高龄股骨颈骨折 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医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设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59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研究组行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比对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对比(P>0.05);研究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施行切口非超声乳化医治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60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患者30例、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口组,组间P<0.05;切口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P<0.05。结论切口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各具临床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老年胆囊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存在的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易致患儿死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我院采用了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技术。方法于2012年选取出生年龄30分钟~28天、胎龄33~42周、平均体重2900克的100例新生儿进行手背静脉穿刺采血,采血量为2~5毫升,采用常规采血容器,选择患儿充盈的手背静脉进行消毒、采血。结果发现一次采血成功98例,一次成功率为98%,其中两例因血管太细针头滑脱和针头刺穿导致失败。结论经研究发现该法具有诸多优点,如穿刺难度,易掌握,采血成本低,易操作,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该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型。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手背 头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非体外循环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心外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共71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非体外循环切口封堵术治疗。按照封堵术超声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TTE组32例和TEE组39例。结果TTE引导心导管法封堵成功30例,失败2例;TEE引导经胸切口法封堵成功38例,失败1例。结论TTE与TEE在非体外循环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均可采用,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非体外循环 封堵 房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10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临床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腹腔镜治疗术具有微创性特征,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但患者应当满足腹腔镜治疗适应症,以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 胆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跟骨骨折切口缝合方式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5年5月,80例(单侧)跟骨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两种不同缝合方式切口愈合情况,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改良横褥式间断缝合,B组采用常规间断外翻缝合方式自中间向两端缝合。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在切口的愈合率方面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间断横褥式缝合可提高跟骨骨折切口的愈合率,降低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率。

  • 标签: 跟骨 骨折 顺序 并发症 切口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男性阴囊切口更加牢固的包扎方法。方法通过对2015年3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手术室完成的96例阴囊切口手术患者术后一日包扎敷贴的脱落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形包扎法(新方法)比传统的“一”形包扎法(传统方法)更加牢固(P<0.05),新包扎法优于传统包扎法。结论双敷贴“V”形包扎法更加牢固,不易脱落,同时减少切口曝露对伤口的污染,降低伤口感染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阴囊 切口 敷贴 包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40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胃管固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重新固定、胶布过敏、感觉舒适、非计划拔管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改良组患者在重新固定、胶布过敏、感觉舒适、非计划拔管等方面显著优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组胃管固定方法比对照组传统固定方法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 胃管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观察并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切口表现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其中金黄色葡萄菌感染1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化脓性链球菌感染5例,6例为阳性。治疗后感染伤口均达到Ⅲ甲愈合,但6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超过两周且在患者颈部留下瘢痕。结论切口创面止血不彻底导致淤血没有及时有效引流、术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术中同时切除淋巴结结核、气管切开后创面使用即溶性止血纱布、误切气管导致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多汗因素是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因此,严格无菌、准确规范的术中操作,电刀的规范使用,术后有效的引流,适当的加压包扎以及综合护理,能显著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 术后 切口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