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病灶局部不合理联合用药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皮肤科、眼科、妇科处方,对其中病灶局部联合用药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372张,占抽取处方的6.51%,主要表现为药物不良相互作用,重复用药,用法交待不详,用法错误和无指征用药等。结论病灶局部联合用药的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专科医师与药师均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病灶局部 联合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术治疗腕部腱鞘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腕部腱鞘结核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窦道形成。平均随访4.5年,手部功能按Kelly分级评定均为优,恢复正常工作,未见结核复发。结论:病灶清除术是治疗腕部腱鞘结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腱鞘 结核 抗结核治疗
  • 简介: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如果侵入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周围的肌纤维聚合成结节称为子宫肌腺瘤,其特征是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有其周同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早在1908年已经描述过此病,但至今仍缺乏好的治疗方法。我院在2005年5月~2006年8月共为73例患者行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术后进行随访,以探讨这种手术能否改善该病的症状。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切除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灶 疼痛 子宫肌层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病灶切除方式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为子宫瘢痕妊娠,且停经〈60d、子宫下段外突病灶〈50mm的患者32例行阴式病灶切除加子宫瘢痕修复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的术前血β-HCG5800-158000IU/L,平均(38070±115.4)IU/L;手术时间30-65(40.0±2.5)min;术中出血20-100(46.0±11.2)mL;住院天数3-6d,平均4.1d;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2-4周,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血β-HCG自然下降至正常,无需辅助其他治疗,未发现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行阴式病灶切除方式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病灶清除彻底,还有对麻醉、设备、技术要求不高,费用低的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子宫瘢痕妊娠 阴式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肺内单发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和治疗,是困扰胸外科医生多年的一大难题。我们对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经过手术治疗的86例肺内单发小结节性病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节性病灶 单发 肺内 诊治 手术治疗 外科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与MRI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效果。方法:选定本院于2017年9月到2019年11月收诊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等距抽样法分为对照组(39例,螺旋CT)与观察组(39例,MRI)2组,比较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灶总数、肝外病灶数、肝内病灶数、肝外灶阳性率及肝内灶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检测后的病灶总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为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在我院进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 48例,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 20例患者行开腹手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 28例患者行腹腔镜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都获得成功。实行腹腔镜术对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切除的手术平均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要优于开腹手术,差异显著( P<0.05)。本组患者中 46例痛经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有 41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患者,占比 89.13%。本组 25例不孕患者中,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有 10例患者妊娠。妊娠率为 40.00%。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痛经现象,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痛经 妊娠 腹腔镜
  • 简介:目的对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合的进行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患者采用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一期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无1例发生发症发生及复发,融合满意;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手术前后凸角矫正度(17.4±1.8)°.结论经前路病灶清植骨一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使病变部位在术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胸腰椎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 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 方法: 取 35 例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行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结果。 结果: 术后患者 ODI 、 VAS 评分及 Cobb 角水平明显优于手术前( P < 0.05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本组随访中未见脊柱凸畸形生长及复发情况。 结论: 通过 后路经椎板间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明显提升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脊柱稳定性,防止脊柱畸形,并能显著缓解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 骨融合脊柱结核
  • 作者: 赵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赵晖【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与实验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加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切除病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美容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美容效果相比,实验组患者美容效果较好,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微创旋切加引流与开放切除病灶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获得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创旋切加引流美容效果较好,恢复时间较短,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结核患者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筛选出共98例于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结果: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通过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更优,术后关节屈曲活动度、护理满意度均显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围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择取我院2019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128层CT检查,且予以平扫、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CT平扫特征、双期增强扫描病灶CT值的倾向性变化情况,并对观测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腮腺淋巴瘤男性发病率、发病年龄、吸烟室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和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灶最大径、浅叶和深叶分布比例、边缘清晰比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跨叶分布比例、肿瘤不均匀比例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期增强扫描中发现,腮腺淋巴瘤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腮腺多形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淋巴瘤动脉期CT值高于平扫、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多形性腺瘤平扫CT值低于动脉期、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通过平扫发现不同类型肿瘤的特征,还可根据不同期CT值的倾向性变化进一步明确,诊断价值比较高,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128层CT 双期增强扫描 病灶CT值 倾向性变化 腮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