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载避蚊胺的纳米介孔缓释软膏,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及驱蚊作用。方法纳米介孔材料吸附避蚊胺后液体石蜡包埋,制备成缓释软膏并研究其形态、稳定性及体外释放度。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其经皮渗透行为。以驱蚊试验研究其缓释驱蚊作用。结果制备的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呈乳白色半固体,避蚊胺载药量可达约25%,24h体外累积释放低于60%,离体皮肤渗透显示药物主要滞留于皮肤表面,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有效驱蚊时间超过12h。结论纳米介孔可延缓避蚊胺的挥发,载避蚊胺纳米缓释软膏缓控释特性明显,驱蚊时间明显延长,并可能减少透皮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避蚊胺 纳米硅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 有效保护时间 驱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纳米雄黄的粒度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雄黄的表观形貌进行直接观察测定,用激光光散射法对纳米雄黄的粒度分布范围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首次得到原子力显微镜下纳米雄黄形貌特征图;激光光散射颗粒度测定仪的测量显示.粒径在30nm以下的纳米雄黄约90%。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子力显微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纳米雄黄的粒度检测。

  • 标签: 纳米粒子 雄黄 显微镜检查.原子力 激光光散射 粒子大小
  • 简介:目的建立胃炎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9:81),检测波长229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芍药苷质量浓度在2.45~12.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0.99%(n=9)。结论RP—HPLC法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胃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芍药苷 胃炎颗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生发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发颗粒中何首乌、丹参、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何首乌、丹参和白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生发颗粒 薄层色谱鉴别 质量标准 何首乌 丹参 白芍
  • 简介:很多家庭常备有小柴胡颗粒或是正柴胡饮颗粒(胶囊),药名里都含有“柴胡”二字。似乎药名很接近,但功能主治却大有不同,使用时需要加以区别。

  • 标签: 正柴胡饮颗粒 小柴胡颗粒 功能主治 药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确定丁基胶塞的最佳免化清洗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调整清洗水温度、混洗时间、漂洗时间,检查上机率、不溶性微粒及可见异物。结果清洗水温为45~55℃、混洗时间为3min、漂洗时间为5min时,丁基胶塞的上机率最好。结论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清洗丁基胶塞,可保证其上机率,并能保证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检查合格。

  • 标签: 丁基胶塞 硅化 清洗工艺 正文试验
  • 简介:由沈阳市可持续发展中心研究的四类中药新药百咳静颗粒,于不久前被授予新药证书(证书号:国药证字Z19990011号),同时,被批准由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剂型为颗粒剂,规格为18/袋,58/袋,审批小组得出的结论是:申报资料基本符合要求。同意转让百咳静颗粒新药生产技术。发给新药证书。

  • 标签: 百咳静颗粒 中药 沈阳 中国 医科大学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证字Z19990011号
  • 简介:目的儿童咳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百部、前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童咳颗粒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能准确对麻黄、百部、前胡进行定性鉴别,薄层斑点清晰、重现性好;盐酸麻黄碱在在进样量为5.00~75.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含量测定回收率是101.17%,RSD=2.3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 儿童咳颗粒 盐酸麻黄碱
  • 简介:目的建立茯参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茯参颗粒中苦参,黄芩和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苦参、黄芩和赤芍。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薄层色谱鉴别 赤芍 苦参 黄芩 检出 定性鉴别
  • 简介:目的建立伤科消肿颗粒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赤芍、益母草、粉防己、金银花、连翘、枳壳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芍药苷和绿原酸2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样品无干扰。含量测定芍药苷在进样溶液浓度为2.754-275.4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1.4%;绿原酸在进样溶液浓度为4.343-434.3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11.4%,RSD为2.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伤科消肿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伤科消肿颗粒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绿原酸
  • 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宣布,该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方法,成功地对癌细胞进行了检测。该校琼森癌症中心在声明中说,癌细胞通常要比建康细胞更柔软一些,根据这个特点,科研人员使用纳米显微镜等设备触探细胞并检测其柔软度,当细胞的柔软度较高时,则表明它已经发生了癌变。

  • 标签: 技术检测 纳米技术 癌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纳米显微镜 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