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长期以来,基于对神经退行病变机理的研究,人们一直以神经细胞为作用对象,以单一靶点为作用目标,试图以神经保护的治疗策略来阻止神经退行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针对神经系统的疾病,单一的细胞内途径或细胞类型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治疗策略必须超越单一的治疗靶点。神经血管单元——提供了一个大脑发生退行病变后更为全面的整合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天然糖苷,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苯丙素苷具有防治神经退行疾病的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苯丙素苷 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老年痴呆症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行性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27例。其中单节段减压10例,2节段减压17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优良率100%。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额颞叶退行变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颞叶型痴呆即狭义的额颞叶痴呆或额颞叶痴呆额叶型、语义性痴呆和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本文综述额颞叶退行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额颞叶退行性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日趋年轻化,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手段从根本上去阻止和治疗,而反观中医药传统疗法却均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因此,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中西医学相关文献,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生理解剖入手,对其疗法的机制和优劣进行阐述,并对其临床运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医疗法 膝骨关节炎 中医证候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温针灸改善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某中医院门诊收治的68例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的评分,以及进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检测,并对比、观察效果。结果 5个疗程后,2组的VAS评分均降低、LKSS评分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LK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2组的IL-1β、TNF-α、MMP-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温针灸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退行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恢复其膝关节功能,并能改善其炎性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痹 退行性骨关节炎 温针灸 中医外治法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检查评估颈椎间盘退行变的价值。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二医院2016年1—11月健康受试者42例行常规颈椎MRI及T2-mapping扫描,对受试者颈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分析T2值与Pfirrmann分级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年龄、解剖节段髓核的T2弛豫时间值。结果42例健康受试者共210个颈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资料Ⅰ、Ⅱ、Ⅲ、Ⅳ、V级例数分别为20、85、98、7、0例。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髓核平均T2值与Pfirrmann分级存在负相关性(r=-0.67,P<0.01),髓核平均T2值随着Pfirrmann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不同Pfirrmann分级间髓核平均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图显示,T2值在诊断Ⅰ级和Ⅱ级、Ⅱ级和Ⅲ级、Ⅲ级和Ⅳ级颈椎间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0及0.79(P<0.05);在18~30岁年龄阶段中,不同颈椎间盘节段中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0岁在不同颈椎间盘节段中T2值低于18~30岁(P<0.01)。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检查可对颈椎间盘退变及其年龄、解剖节段相关变化评估价值较高。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 椎间盘退行性变 颈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肌骨超声在退行膝关节病变中老年病患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2例退行膝关节病变中老年病患进行分析,选取方式为随机,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中老年病患平均分为在术前采用磁共振进行早期诊断的对照组和采用肌骨超声行早期诊断的的分析组,对照组及分析组在将早期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手术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肌骨超声和采用磁共振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有效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肌骨超声进行术前诊断的分析组在诊断有效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距,两组诊断效果基本相同(P>0.05)。在诊断符合率方面,肌骨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中对于关节软骨病变、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及副韧带损伤与磁共振图像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肌骨超声行早期诊断在退行膝关节病变中老年病患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退行性膝关节病变 肌骨超声 诊断效果 磁共振
  • 简介: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很多,既有病人本身的特异体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也有药物方面的质量问题。

  • 标签: 临床合理用药 药源性疾病 药物诱发性疾病 药物相互作用 医源性疾病 疾病过程
  • 作者: 李开燕卢葶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李开燕卢葶【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应用视频健康教育的护理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收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手术患者94例均分两组,一组为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另一组为行视频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各47例,比较两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平均疾病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VAS评分、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五项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围术期开展视频健康教育护理,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促进良性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藤黄健骨胶囊联合椎管减压术用于退行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骨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我院脊柱外科的80例退行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椎管减压术,对照组术后常规口服碳酸钙D3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藤黄健骨胶囊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及骨组织修复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及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退行腰椎管狭窄患者在椎管减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促进骨组织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藤黄健骨胶囊 椎管减压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收治100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65例主动脉瓣膜病变,占比为65.00%,其他类型病变发病率相对较低,二尖瓣膜病变、三尖瓣膜病变、主动脉瓣膜病变+二尖瓣膜病变、主动脉瓣膜病变+三尖瓣膜病变、主动脉瓣膜病变+二/三尖瓣膜病变以及二尖瓣膜病变+三尖瓣膜病变分别是5.00%、3.00%、20.00%、5.00%、3.00%、2.00%。80岁以上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变共58例,占比为58.00%,明显高于70~80岁患者及60~70岁患者占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出现的的不良反应,为今后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46例患者平均分为组 1和组 2,分别给予血浆置换疗法及血浆免疫吸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都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控制工作。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 自身免疫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在人类的发展史,人类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了大量物质,与此同时,人类也或多或少地破坏自然,打破自然界的平衡,遭到了来自自然界的报复,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如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结核病等,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 标签: 《人类传染性疾病丛书》 图书出版 抗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抗真菌药物
  • 简介:在人类的发展史,人类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了大量物质,与此同时,人类也或多或少地破坏自然,打破自然界的平衡,遭到了来自自然界的报复,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如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结核病等,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

  • 标签: 丛书出版 人类疾病 出版信息
  • 简介:摘要:食源性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也是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本病诱发因素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也是食源性疾病多发场所。近年来,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很容易呈现流行性趋势,威胁学校师生安全。故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需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从学校食源性疾病特征,讨论学校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如何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旨在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 标签: 学校食源性疾病 预防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