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米经皮导入传明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9月—2024年3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黄褐斑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涂抹传明酸精华液,观察组使用纳米经皮导入传明酸精华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P>0.05。两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单项及总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纳米经皮导入传明酸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微针导入 氨甲环酸 传明酸精华液 黄褐斑
  • 简介:目的以丹皮酚为模型药物,乳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构建纳米脂质载体的初乳液进行筛选,经体外透皮试验确定处方。结果硬脂酸为固态脂质(占初乳处方的1%),油酸乙酯为液态脂质(占初乳处方的1%),LabrasoL为乳化剂,TranscutoLP为助乳化剂,Km:2:1,含水量50%,采用注射器滴入法分散于0℃冷水中,可以快速制得载药量10%的丹皮酚纳米脂质载体。结论乳法制备的丹皮酚纳米脂质载体制备.f-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使用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等)和复杂设备,适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和小规模制备。

  • 标签: 丹皮酚 纳米脂质载体 微乳法
  • 简介:目的探讨第5掌骨颈骨折克氏髓内固定创治疗的手术方法优越性。方法克氏髓内固定创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共26例,平均年龄20岁,右手24例,左手2例,按骨折类型分两组,A组关节内骨折8例,B组关节外骨折18例,从受伤到手术平均2.5d,平均随访5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0min,A组8例均获解剖复位,B组18例中,17例解剖复位,1例骨折对线好,对位2/3以上。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第5掌骨头干角:A组:治疗前(66.4±12.5)°,复位后(15.0±2.5)°,愈合后(15.4±2.6)°,B组:治疗前(59.1±10.0)°,复位后(15.9±2.5)°,愈合后(15.5±2.8)°。术后健、患侧掌指关节活动度:A组:健侧(91.3±2.1),患侧(89.5±4.3),t=1.29,P=0.22,B组:健侧(90.5±1.9)患侧(88.6±3.6),t=1.77,P=0.09。结论克氏髓内固定创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外固定时间短,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第5掌骨颈 骨折 克氏针固定 微创
  • 简介:临床上我们常用到的一些药物,如:佛迪、康舒宁、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其制剂为药品与溶酶分瓶盛装,使用前须将溶酶抽吸后注入药瓶内使其充分溶解才能使用。而该制剂并未配备相应的一次性导液以供使用。以往,我们通常利用注射器将溶酶全部抽吸后注入药品瓶内,使其充分溶解后使用。现在我科用真空采血充当导液,用于配制药物。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真空采血针 人血丙种球蛋白 溶解后 溶酶 一次性 注射器
  • 简介:目的:建立纳米雄黄的粒度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雄黄的表观形貌进行直接观察测定,用激光光散射法对纳米雄黄的粒度分布范围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首次得到原子力显微镜下纳米雄黄形貌特征图;激光光散射颗粒度测定仪的测量显示.粒径在30nm以下的纳米雄黄约90%。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子力显微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纳米雄黄的粒度检测。

  • 标签: 纳米粒子 雄黄 显微镜检查.原子力 激光光散射 粒子大小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套管快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1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5min内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术,症状缓解明显,2例因进行性血胸行开胸止血,1例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死亡,其他痊愈。结论应用腹腔镜套管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可快速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气胸 套管针 引流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宣布,该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方法,成功地对癌细胞进行了检测。该校琼森癌症中心在声明中说,癌细胞通常要比建康细胞更柔软一些,根据这个特点,科研人员使用纳米显微镜等设备触探细胞并检测其柔软度,当细胞的柔软度较高时,则表明它已经发生了癌变。

  • 标签: 技术检测 纳米技术 癌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纳米显微镜 研究人员
  • 简介: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高科技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在新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的变化,加速发展我国的纳米技术并尽快实现其与现代工业的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中药作为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凝聚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博大的辨证论治和整体调整人体的思想,已形成完整的药理体系和独特的调理治本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中药复成分复杂,又互相影响干扰,给实验研究,成分分析,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带来困扰,是中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纳米技术为传统中药产业的改造创造了前所未有机会,本文系统阐述了中药纳米化,纳米中药的靶向治疗,纳米脂质体给药及纳米透皮给药技术的进展及产业化前景。

  • 标签: 纳米技术 中药现代化 纳米药物粒子 纳米药物载体 制备技术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的瑰宝,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毒副作用小等方面的优点。但中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成分复杂(包含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甚至有毒成分)、给药方式单一、药物生物利用率低、用药过程中易产生毒副作用(如耐药性、肝毒、肾毒等)。这些缺点限制了中药的全球性推广。药物的性能与其表界面结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开始将纳米技术应用与于中药的研发,将中药可控制备成具有特定微结构和表面性质的药物。纳米中药是指采用纳米技术把中药方剂中的某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加工成为纳米级粒子。与传统中成药相比,纳米中药会提高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等,进而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强的药效、更小的毒副作用,能直达靶向细胞和缓,缓控释作用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对纳米中药的作用原理进行概述,并对近年来纳米中药制备方法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纳米技术 原理分析 应用研究
  • 简介:针刺、艾灸等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物理性降压法。物理降压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穴位降压有速效穴和长效穴之分,不同穴位、不同刺激方法,效果各不相同。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针灸降压法。

  • 标签: 降血压 中医治疗 降压法 降压方法 药物用量 毒副作用
  • 简介:古称之为燔、熔、白、烧。火疗法就是将特制的具烧红,直接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种疗法,属于针炙学的范畴。

  • 标签: 中医肿瘤学 火针 癌细胞 穴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口服给药乃是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方便、有效、舒适、安全受到患者与医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大分子药物在肠道的摄取和吸收仍然缺乏详尽的有效研究。最近十多年来,利用纳米技术开展大分子药物在肠道的摄取和吸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系统地阐述纳米颗粒、蛋白转导、纳米微粒在肠道的摄取位点、摄取细胞种类与吸收的关系。本文对口服给药基因治疗这一新颖的给药途径的探索予以重点介绍,并讨论了目前口服基因药物传递及基因表达的主要障碍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医用纳米 基因 药物 口服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