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医学诊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虽病死率下降,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约75%的患者日常生活(activityofdailyliving,ADL)能力下降。部分患者由于忽视早期或较早的功能训练而导致永久性残损,这部分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能有效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对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脑损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患之一,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为30%~50%。为了提高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2~2005年对98例偏瘫患者加强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偏瘫 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锻炼联合生活指导对老年人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愿参与,随机分成对照组( n=30,常规护理)、观察组( n=30,功能锻炼联合生活指导),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 65.83±14.52)分,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 51.33±11.27)分;两组比较,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较高( P< 0.05)。结论:为老年脑卒中患者予以功能锻炼联合生活指导,可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功能锻炼 生活指导 脑卒中 偏瘫肢体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偏瘫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的偏瘫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7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结果康复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极为重要,它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功能残疾,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患侧 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对照组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本院72例脑卒中偏瘫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比对照组Fugl-Meyer评分、上肢、下肢肌力评分、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采纳。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中医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实施康复护理)和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进行脑出血手术的70例患者,使用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经比较无明显不同,P>0.05;干预后以上评分均有较大变化,并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肢体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对其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脑出血手术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 45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FAM 评分 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 FA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 FAM 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 FAM 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10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以随机的形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作为研究组,采用加强康复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脑卒中、肌力、机体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经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后的脑卒中、肌力、机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 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 60 例,并将其平均分配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而干预组则是在常规组基础上提供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后,通过 6 个月的随访观察,来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并根据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提供中医康复护理后,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 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改善其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致残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对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 肢体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应用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研究组4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中医康复护理。结果:干预后2、4、6个月分3次进行的FMA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护理对康复护理中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20例,将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对参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中医针灸护理方法,对两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中医针灸护理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0%。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护理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

  • 标签: 中医针灸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实施治疗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影响作用。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就诊股骨骨折老年患者60例,奇偶数分配,常规组实施传统内固定术,试验组实施微创手术,疗效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试验组有较低发病率(P<0.05),术后恢复及肢体功能,均以试验组良好(P<0.05),患者行走情况、关节活动度等统计,相比术前,试验组术后行走距离明显提高(P<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骨折,微创手术的开展能够充分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且具备良好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微创手术 股骨骨折 老年患者 肢体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康复护理的运用,对其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40),遵循计算机表法的原则分组,分为了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各20例)。实验组施行康复护理模式,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实验组参照组的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均可见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中封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所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在发病早期阶段给予康复治疗的对照组(n=31),与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的观察组(n=31)。各组经一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在发病早期采用针灸及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

  • 标签: 急性缺血中风 肢体功能 早期治疗 康复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控制血压、血糖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静脉滴注,0.13g/次,1次/d,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较对照组73.91%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FMA、NIHSS、AD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4d后,两组FMA、ADL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FMA、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措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院5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中医护理),各25例。结果:研究组FMA肢体功能评分、SIS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 偏瘫 中医护理 肢体功能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