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训导虚拟模拟(虚模)实际训练系统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和临床适应证.方法将120例偏瘫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虚模组和训导组各60例,进行1个疗程90次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如下功能评定: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运动程序信号的强度和比例,肩外展、伸肘、屈髋、伸膝、足背屈的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解治疗的效果,并对该疗法的机制和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虚模组60例中,26例无异常步态,行走模式正常,4例有轻度划圈步态.对照组60例中6例使用足托,全部患者步态得到明显矫正.各组治疗后下肢Fugl-Meyer和ADL评分,以及行走时屈髋、伸膝、足背屈关节活动度、运动程序信号的强度和比例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训导虚模实际训练系统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达到运动程序重建,是有效的康复训练设备,能保证神经训导康复方法正确的应用,并能明显减轻体疗师的劳动强度.

  • 标签: 运动功能康复 运动程序重建 神经训导 虚拟模拟实际训练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中开展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患儿8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0例,进行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Gesell量表测试各能区(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感官训练 康复功能训练 发育迟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中开展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患儿80例,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0例,进行多感官训练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Gesell量表测试各能区(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感官训练 康复功能训练 发育迟缓
  • 简介:在胰岛B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中,前胰岛素原mRNA经转录而合成分子量为11500的前体分子,即前胰岛素原,其寿命极短,约30~60秒。它合成后即刻在胰岛BN胞中经过微粒体酶的作用将其裂解为分子量为9000的胰岛素原,然后转运至Golgi复合体,形成被成笼蛋白包被的囊泡,内含胰岛素原。分泌颗粒成熟后去除成笼蛋白包被,胰岛素原经蛋白水解酶的酶切转化为胰岛素和C肽,并逐步形成分泌颗粒,储藏在小囊泡内。当胰岛B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颗粒与胞浆膜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该过程被称为胞吐作用。

  • 标签: 前胰岛素原 分泌机制 蛋白水解酶 胰岛B细胞 分泌颗粒 粗面内质网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因脑动脉硬化或其他一系列综合因素致使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缺氧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及生活质量,随着国家对防治残疾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成为医学重点发展方向。故本文根据目前相关文献资料,浅析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为后期研究更加科学化的中西医治疗脑梗死提供思路。

  • 标签: 脑梗死 中风 中西医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损伤后康复患者应用认知训练与记忆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以研究组、常规组作为两组的命名,各30例,对前组应用认知训练与记忆训练,对后组应用认知训练,对比两组接受不同干预后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损伤后康复患者应用认知训练与记忆训练的效果确切,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训练 记忆训练 脑损伤 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审查评价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审评管理机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其在保证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人们对于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提出了较高要求,创新和完善药品审评管理机制是当前药品审查管理的目标。文章基于此,对药品审评机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完善药品审评体系,提升药品审评质量,促进医药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 标签: 药品审评 审查评价 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归纳目前临床常用和正在研发中的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而综述了真菌对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而产生的不同耐药机制,认为真菌高度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克服相应耐药性来创制新药难度很大,可通过研究发现新活性物质和新靶点,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介绍了近年发现的几个微生物来源新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发现的新抗真菌靶点,并阐述了合理的用药方案。

  • 标签: 真菌 耐药机制 新抗真菌药物 靶点
  • 简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自然界的抗生现象.每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临床后伴随而来的是细菌的耐药,即细菌在药物浓度高于人类接受的治疗剂量浓度下能生长繁殖.这种耐药可能与整个菌种的固有特性有关,也可能出现在正常敏感菌种内,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获得.耐药基因决定了各种各样的机制,使细菌抵抗特定抗菌药物的抑制作用.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每一种新药的耐药现象逐渐增加,耐药的普遍性随地理区域和时间而变化,但细菌对每种抗菌药物耐药迟早都会出现,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 标签: 临床治疗 机制临床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头颈部控制及呼吸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借鉴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综合分析了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得出头颈部控制训练及呼吸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训练方法。

  • 标签:
  • 简介:【典型病例】小刚的母亲近来十分苦恼,她惟一的儿子在最近几个月里好像“吃错了药”,洗手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还不能说他。你越在旁边说他,他就更加变本加厉。由于长时间洗手,小刚手部皮肤几乎成了“磨刀石”,指间缝也显得分外的白。由于在洗手方面花去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做功课都来不及,成绩明显下降。

  • 标签: 训练法 强迫症 海豚 洗手时间 典型病例 手部皮肤
  • 作者: 张金伦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夹江县人民医院张金伦骨折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由于车祸或者一些暴力性质的伤害导致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在一些训练中也会出现骨折的情况。大家可能会对此存才一些疑问,在训练中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为什么会出现骨折的情况呢?其实这种情况下的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也可以称作是应力性骨折,主要是由于训练的强度过重或者是训练的姿势错误导致的,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训练中应力最集中的地方,高发人群是运动员或者军人,由于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训练[]。因为骨头的压力过重,又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所以会导致结构性的一些小裂痕;这些裂痕不会导致折断或者移位,但是只要有强烈的运动就会造成剧痛,会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这种骨折情况多数是在足部,由于产生的主要因素就是大量的运动和训练,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具有很大伤害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静坐训练,藉以提升身心健康的效益。方法运用横膈膜的伸缩运动,扩大肺呼吸,增强心肺功能。结果可放松精神压力,将精神与呼吸结合一起,使身心安定,气血通畅,增强抗病御病能力,抗衰防老延年。结论静坐训练能安定精神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提高生命细胞的活力。为改变体质的重要机转。对慢性疾病会有明显的好转与痊愈。体弱者,转衰为强,转危为安,脏腑安定,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此法训练为现今复杂多元社会,提供一个安定身心,不疗白疗而愈的自我养生康复方法。

  • 标签: 静坐方法训练 提升身心健康效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方面的效果,并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11月份脑卒中患者共104例为项目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选为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以及观察组(52例)实施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不同训练干预前后膈肌移动速度、膈肌增厚率、膈肌收缩速度数值以及FVC、FEV1、PEF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膈肌移动速度、膈肌增厚率以及膈肌收缩速度均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FVC、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VC、FEV1、P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膈肌运动功能,在康复阶段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吸气肌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 膈肌运动
  • 简介:严重烧伤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而严重烧伤后脑水肿作为烧伤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病因复杂,伤情严重,发展越快,后果越严重。尤其小儿,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严重烧伤后较成人更易发生脑水肿。严重烧伤后脑水肿在临床上往往被其它并发症所掩盖,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其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的研究正同益被人们所重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和细胞毒件脑水肿。现研究已证实,严重烧伤后脑水肿兼有瓶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两种,前者因血管本身通透性的改变,或伤后补液过多引起细胞内外间隙扩大,细胞外稀释性低钠血症而发生:后者多为烧伤释放毒性物质吸入或烧伤后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形成,如一氧化氮(NO)及谷氨酸的产生过多等,同时脑内ATP生成减少,钠泵功能障碍致细胞源性脑水肿。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严重烧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主要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的毒作用,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毒性损害,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水通道蛋白等因素有关。

  • 标签: 烧伤 脑水肿 发病机制 氧自由基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