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在早期诊断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个组别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WBC)、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中,由于部分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临床症状表现缺乏典型的现象,导致在早期诊断中其EB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不高、特异性值不高,及时联合检测患儿的白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涂片异常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降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率存在重要意义。

  • 标签: 实验室检测 早期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例烟雾病的CT血管造影(CTA)特征,旨在提高对烟雾病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行CTA检查确诊为烟雾病患者20例,在ADW4.5工作站上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结果本组病例CTA均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结论CTA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血管的病理特点,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

  • 标签: 烟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诊治的15例CLN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CLN患者在发病后均有异常MRI表现,15例中双侧大脑半球病变4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11例。1个脑叶受累9例。两个脑叶受累4例。

  • 标签: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闷塞感的诊断手段,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耳闷塞感患者56名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耳闷塞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治愈的患者有48例,有效的患者有4例,无效的患者有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前后患者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耳闷塞感症状,因此对耳闷塞感的患者,要早起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耳闷塞感 诊断 治疗 中耳炎 鼓膜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我注射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用药方法介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相关知识及自我注射操作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迭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关知识及自我注射操作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提升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自我注射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糖尿病 胰岛素 自我注射准确率
  • 简介:目的:本次主要对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我院实施重复肾输尿管畸形诊断的患者28例,并对其进行超声诊断。结果:有25例患者为单侧,其中有14例患者在左侧部位,有11例患者在右侧部位,有3例患者为双侧。有13例患者为不完全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有5例患者为重复肾无输尿管梗阻(有2例为双侧的患者)。结论:超声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该方法无创伤,可以进行多次操作,具有可行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泪腺脱垂的CT及MRI诊断结果。方法15例泪腺脱垂患者,8例采取CT诊断,7例患者采取MRI诊断,分析患者诊断结果。结果8例患者CT诊断为双侧泪腺脱垂,泪腺密度均匀,横断面显示泪腺窝空虚,冠状面显示泪腺多在眶缘前方、上睑颞侧,泪腺上缘内侧和直肌群有着较为清晰的分界。MRI诊断泪腺上缘内侧和直肌群有着较为清晰的分界,泪腺与脑白质信号相似,信号均匀,横断面显示泪腺窝空虚,冠状面显示泪腺向外下方向移位,1例单眼泪腺部分脱垂,横断面显示单侧泪腺眶缘前部略微增加,所有患者无眼球异常或眼外肌异常。结论CT及MRI诊断泪腺脱垂均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泪腺脱垂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共45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双侧子宫动脉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及病损切除术组(C组),记录所有病例的误诊漏诊情况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超声结合血HCG检查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95.56%。治疗上,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并顺利出院。C组患者中,出现2例术中大出血,所有患者子宫恢复情况及血HCG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结合血HCG检查在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治疗上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经济状况前提下,选择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胸部创伤CT、DR诊断的认识,研究DR与CT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5例确诊为胸部创伤的患者的CT、DR图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回顾分析其技术诊断准确。结果DR检出91例,检出率为72.8%;合并3处损伤27例,检出率21.6%;合并2处损伤31例,检出率24.8%。CT检出率为125例,检出率100%。其中,复合伤75例,检出率60.00%;合并3处损伤42例,检出率33.6%;合并2处损伤32例,检出率25.6%。DR检出率显著低于CT检出率,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CT技术诊断准确明显优于DR技术,CT、DR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情做出正确诊断和分类,对疾病确诊和治疗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CT、DR的应用中各具优势,医务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最佳方法,提高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和疾病病情的评价,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CT DR 胸部创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应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50例肺结节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采取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将相关数据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对比。结果检查资料显示所有患者中恶性结节患者有33例,其中患有鳞癌的6例,小细胞肺癌有3例,腺癌患者24例;17例患者资料显示为良性病变者,其中有8例患有结合瘤,9例患有错构瘤。对于肺结节程度的诊断,CT平扫对于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并无较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扫描可明显获得结节良恶性信息,良恶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结节CT加强图像显示结节密度增强后分布混杂且强化不均匀,具有异常点条状强化,而良性结节增强后具有多样模式,不存在明显规律。

  • 标签: 肺结节 16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经胃镜诊断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胃癌患者分别46例、36例;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胃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与胃镜对胃溃疡的诊断正确率,其中胃角部溃疡诊断正确率、胃大弯溃疡诊断正确率、胃小弯溃疡诊断正确率对比,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胃镜对胃癌的诊断正确率,其中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正确率、局限溃疡型胃癌诊断正确率对比,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胃角部、胃大弯、胃小弯溃疡及弥漫浸润型、局限溃疡型胃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溃疡 胃癌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再选取84例下肢无病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均为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所有实验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结果从CFV、SFV和POV值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证明P<0.05。从CFV内径值及MGV内径值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尽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儿童惊厥的鉴别诊断,研究有效诊治方法改善预后。方法选取9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儿童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像,采用各类检查手段对患儿病因进行鉴别分析,了解患儿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儿童惊厥的控制,有效改善预后。结果96例患儿17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病年龄段为3~10岁;39例发生全身强直或阵挛性发作;惊厥后1w内脑电图检查结果,共有45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7例发生颅内出血;41例伴有发热症状,占比42.7%,多发年龄1~5岁。结论缺氧缺血性脑部损害为儿童惊厥的首要发病原因,且以发热性惊厥主,年龄范围1~5岁居多。癫痫以及颅内感染亦为惊厥多发性原因,其中癫痫与儿童惊厥发生因素可能具有一定的重叠。针对病因进行诊治,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实现优质治疗。

  • 标签: 儿童惊厥 鉴别诊断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急腹症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或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这60例患者均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此作为CT组和X线组,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检出符合率。结果X线组的检出符合率为83.33%,CT组的检出符合率为98.33%(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60例急腹症肠梗阻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60例急腹症肠梗阻患者中,共有2例结肠直癌患者、27例粘连肠梗阻患者、26例麻痹肠梗阻患者、3例肠系膜囊肿肠梗阻患者,1例腹股沟疝合并肠梗阻患者及1例乙状结肠扭转肠梗阻患者,此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肠梗阻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其临床确诊率较高,且能有效辨别疾病分型,为患者接下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故认为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腹症肠梗阻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小儿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6例小儿肺结核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DR手段实施诊断,实验组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诊断检出率92%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检出率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在小儿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显著增加小儿的诊断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小儿肺结核 诊断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胃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术后确诊的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A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为93.33%、敏感性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6.55%;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为94.82%、敏感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4.82%;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CT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的显示效果优,可便捷地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术区解剖结构。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效果优,且检查方便快捷、安全无创、费用低,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简介: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坏死的敏感和特异的生化指标,在非心源性疾病中也可升高,本文就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肺部疾病诊断中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肌钙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栓塞 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