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x2检验(Fl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人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〇.〇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CT B超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尿培养资料,分析留尿方式与患者来源的关系,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尿培养2449份,除2份穿刺尿外,共从923份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1046株,阳性检出率为37.7%。其中,中段尿1087份,急诊病房送检量(143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尿1360份,综合ICU送检量(476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真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2%,0,75.9%,69.4%,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6.9%,34.7%,53.1%,53.1%,均高于社区获得性菌株的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5%,96.6%,8.5%,高于粪肠球菌的71.6%,68.7%,3.0%。结论医务人员应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尿培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胆汁瘤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院行TACE手术治疗的原发性HCC4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TACE术后胆汁瘤的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84.0%胆汁瘤发生时间为TACE术后28—90d,有28.0%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黄疸、恶心、寒战、肝区疼痛。出现临床症状者瘤体直径大于无临床症状者(P〈0.05)。胆道扩张、有TACE治疗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以及使用PVA颗粒为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胆汁瘤出现临床症状时,需积极对症治疗,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合理预防措施。

  • 标签: 肝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后胆汁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 标签: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大多以苷形式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组织和血浆中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浓度。对家兔和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制剂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在家兔和大鼠体内的消除过程满足二室模型,在大鼠体内的过程用大黄酸以及总蒽醌的量来计算出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肾、肝、心和血中,并依次减少,蒽醌类化合物在体内主要以大黄酸的形式存在并由肾排出体外。可以以大黄酸作为指标成分来进行含大黄类成分的复方制剂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大黄 蒽醌类 药代动力学 分布
  • 简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称为微腺泡增生,在病症类型上归属于瘤样病变。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在对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上明确指出,该症主要出现在良性结节周围单一成分的小腺体。单从形态上,AAH与临床常见高分化腺癌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基于上述特点,临床对于该症的诊断效率在很长时间未能得到提高。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前列腺癌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萎缩后再增生
  • 简介:目的总结育龄期伴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诊断为PCOS的育龄期患者342例(所有患者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年龄19~34岁,纳入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性激素、血脂、血糖、胰岛素释放等代谢指标,根据是否有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体征分为高雄激素组和非高雄激素组,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代谢指标的差异。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等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342例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体征检出率分别为46.8%(160/342)、26.3%(90/342),高雄激素组与非高雄激素组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分别为97.6%、99.2%,2组腰围、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提示腰围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2.968;体质量指数、腰围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424,0.068。结论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检出率几乎100%,伴高雄激素PCOS患者腹型肥胖风险增加,排卵障碍风险增加可能与LH/FSH比值增加有关,而代谢异常与雄激素水平关系不密切。伴高雄激素PCOS胰岛素抵抗与腹型肥胖、肥胖有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 胰岛素抵抗 代谢障碍
  • 简介:目的探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0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分为A组(乳头状癌)和B组(滤泡癌),各25例。两组均接受相同超声检查,比较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A组回声、淋巴门、边界、囊性坏死、钙化、血流分型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5、5.128、8.333、9.742、17.568、3.920,P<0.05)。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可以用于对手术效果进行判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特征 病理类型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