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抗病品种的培育是防治枯病、根结线虫、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浙杂301’是以自育的兼抗枯病和根结线虫的株系‘T5678161—1—1—2—2’为母本,AVRDC引进的兼抗枯病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T07-0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有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母本‘T5678161-1—2—2’系从‘HAWAII7996’与‘T9178’和‘斯特番茄’杂交分离后代中经10代单株选择而成。‘浙杂301’于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对‘浙杂301’进行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等研究,结果表明‘浙杂301’高产,品质优良,耐贮运,高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枯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平均产量可达8.627x10^4kg/hm^4。该品种适合中国长江流域、华南等枯病、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高发地区种植。

  • 标签: 番茄 抗病 杂交 黄化曲叶病毒 品种
  • 简介:通过花生籽仁不同时期转录组测序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控制花生油脂合成的重要基因。本研究以高油和低油花生新品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花生籽仁早期和中后期4个转录组测序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了59236条Unigenes,其COG功能涉及了大多数的生命活动,整体功能类的基因最多有4730条;其中与代谢类和油脂转运相关的基因有654条;Unigene参与的花生代谢通路可分为126类,其中涉及生化代谢的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了7672条,占整体的32.95%;有4大类代谢与油脂相关,分别是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涉及的基因有85条;脂肪酸的生化代谢,涉及的基因有145条;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涉及116条基因;亚麻酸的代谢途径,涉及有138条基因。对花生籽仁两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共得到了120多种代谢途径(passway);并且籽仁发育中后期基因的表达量大部分下调,说明花生种子发育初期,各类调控脂肪酸合成的基因比较活跃,而随着合成油脂调控的不断继续,相关调节基因表达量下降,同时各类脂肪酸和油脂的合成也渐渐变慢。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调控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 标签: 花生 转录组测序 油脂合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阳现蕾起观测"紫红龙"火龙果花蕾发育的动态变化,采集从现蕾期起1至13天的花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火龙果小孢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和最佳取材时间,以期建立高效、稳定的火龙果花药或小孢子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火龙果小孢子发育经历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每个时期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特征;火龙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大小和花药的长度紧密相关。火龙果花蕾纵径在5.5~6.0cm,横径在2.5~3.2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时期,此时对应的花蕾发育天数约为4d;花蕾纵径在6.8~7.6cm,横径在3.0~3.4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此时对应的花蕾发育天数约为5d;花蕾纵径在8.1~8.6cm,横径在3.3~3.9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此时对应的花蕾发育天数约为6d;双核期时,花蕾纵径在8.9~10.5cm,横径在3.8~4.4cm,对应的花蕾发育天数约7~8d。因此,可以根据火龙果花蕾的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的选蕾标准。

  • 标签: 火龙果 小孢子发育时期 细胞学特征 花器形态
  • 简介:薯9号、大西洋、小白花和E1074种基因型的马铃薯茎尖进行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并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4种材料超低温保存前后DNA甲基化的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四个品种的成活率分别为86.93%,/o、78.03%、71.57%和65.82%。成活率和再生率因基因型而异,且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用MSAP技术分析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甲基化的结果显示:用16对引物组合对4个品种进行扩增,平均扩增出493条带;与对照相比,4个品种基因组的CCGG序列中有8.4%~14.3%DNA发生甲基化变化。经超低温保存,去甲基化和甲基化都有发生,并以去甲基化变化为主要趋势。本文运用MSAP技术对马铃薯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进行胞嘧啶甲基化分析表明,使用MSAP检测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DNA甲基化遗传变异非常有效。

  • 标签: 马铃薯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