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滇池金线鲍曾是滇池流域的经济鱼类,是滇池沿岸渔民的主要渔获对象,因其肉质鲜美被列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酷渔滥捕、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和盲目引种,其种使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已在滇池湖体消失,仅在湖周少数支流的溪流和泉池中保存有少量个体。1989年,滇池金线鲤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 标签: 滇池流域 经济鱼类 围湖造田 水质污染 保护动物
  • 简介:中国对虾“黄海5”(品种登记号:GS-01-008-2017)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选育。培育单位自2009年开始,利用人工定向交尾技术,每年度大规模、标准化构建全(半)同胞家系;以WSSV抗性、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等作为育种目标性状,利用VIE荧光染料标记家系个体,在混养条件下,开展WSSV感染、生长速度和养殖存活率性状测试试验,记录家系个体的抗WSSV存活时间、收获体重和养殖存活率等信息;性状测试结束后,建立遗传评估模型,利用BLUP方法评估家系和个体的性能差异;制定多性状选择指数选留优秀的家系和个体,参考亲缘关系制定配种方案,生产下一世代家系。

  • 标签: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对虾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WSSV感染 BLUP方法 目标性状
  • 简介:鲤是我国种类繁多、分布广且受人们欢迎的重要淡水经济鱼类,经人工和自然选择后呈现许多形态和遗传变异。建鲤是上世纪90年代培育出的鲤新品种,它是第一个通过杂交、家系选育和雌核发育等方法人工培育出的鲤品种。建鲤的养殖产量比其他鲤品种提高30%左右。

  • 标签: 建鲤 淡水经济鱼类 人工培育 新品种 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 简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我国的主要对虾养殖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之一。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苗生产大多依赖从国外进口良种亲本,不仅花费巨额外汇,还可能存在难于适应国内养殖环境、生产不稳定等缺点。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养殖种类 种苗生产 南美白对虾 生长速度 饵料系数
  • 简介: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70%,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80%~90%。随着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地域和规模的扩大,养殖产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凡纳滨对虾的种苗生产量已超过7000亿尾。

  • 标签: 凡纳滨对虾 金阳1号 养殖对虾 对虾养殖 优质种苗 生产量
  • 简介:脊尾白虾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岸的浅海低盐水域,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业者欢迎。201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收集了我国沿海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海州湾和象山湾5个地理群体野生脊尾白虾共约30000尾构成育种基础群体,其中渤海湾海区约5600尾,莱州湾海区约5400尾,胶州湾海区约5200尾,海州湾海区约5800尾,象山湾海区约8000尾。2012年构建核心育种群,以收获体长和体重为指标,每年进行2代群体选育。

  • 标签: 脊尾白虾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朝鲜半岛 中国大陆 营养价值
  • 简介:脊尾白虾又名白虾、小白虾、五须虾、青虾、绒虾、迎春虾等,系热温带海区底栖虾类,以黄渤海产量最高。脊尾白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除供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海米,因其呈金黄色,故也有“金钩海米”之称。

  • 标签: 脊尾白虾 红1号 金黄色 黄渤海 可加工 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