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闽东茶园黄红壤长期培肥定位试验,培肥处理包括:100%化肥(NPK)、50%化肥+50%有机肥(1/2NPK+1/2OM)、100%有机肥(OM)、100%化肥+豆科牧草(NPK+L)、50%化肥+50%有机肥+豆科牧草(1/2NPK+1/2OM+L)和未施肥对照(CK),探讨了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总有机(SOC)、可溶性有机(DOC)和微生物量(MBC)的影响。结果表明:1/2NPK+1/2OM+L和OM等培肥处理下SOC、DOC和MBC含量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土壤MBC含量在2009年分别比CK增加了2.59、2.58、2.62倍,2011年增加了1.89、1.50、1.27倍。同时,不同处理的茶叶产量比CK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以处理OM和1/2NPK+1/2OM+L的增幅较大,分别高达104.46%和128.26%,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产。此外,茶叶产量与MBC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直线关系。因此,处理OM和1/2NPK+1/2OM+L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总量,而且提高活性含量,为茶叶增产奠定基础。

  • 标签: 黄红壤 培肥处理 土壤碳组分 茶叶产量
  • 简介:Cultiv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humanactivitiesaffectingthegrasslandecosystembesidesgrazing,butitsimpactsonsoiltotalorganiccarbon(C),especiallyontheliableorganicCfractionshavenotbeenfullyunderstoodyet.Inthispaper,theroleofcroppinginsoilorganicCpoolofdifferentfractionswasinvestigatedinameadowstepperegioninInnerMongoliaofChina,andtherelationshipsbetweendifferentCfractionswerealsodiscussed.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concentrationsofdifferentCfractionsatsteppeandcultivatedlandalldecreasedprogressivelywithsoildepth.Aftertheconversionfromsteppetospringwheatfieldfor36years,totalorganiccarbon(TOC)concentrationatthe0to100cmsoildepthhasdecreasedby12.3%to28.2%,andTOCofthesurfacesoilhorizon,especiallythoseof0-30cmdecreasedmoresignificantly(p<0.01).The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andmicrobialbiomasscarbon(MBC)atthedepthof0-40cmwerefoundtohavedecreasedby66.7%to77.1%and36.5%to42.4%,respectively.IntheS.baicalensissteppe,theratiosofsoilDOCtoTOCvariedbetween0.52%and0.60%,andthoseinthespringwheatfieldwereonlyintherangeof0.18%-0.20%.Themicrobialquotients(qMBs)inthespringwheatfield,varyingfrom1.11%to1.40%,werealsolowerthanthoseintheS.baicalensissteppe,whichwereintherangeof1.50%-1.63%.ThechangeofDOCwasmuchmoresensitivetocultivationdisturbance.SoilTOC,DOC,andMBCweresignificantlypositivecorrelatedwitheachotherintheS.baicalensissteppe,butinthespringwheatfield,thecorrelativitybetweenDOCandTOCandthatbetweenDOCandMBCdidnotreachthesignificancelevelof0.05.更多还原

  • 标签: TEMPERATE GRASSLAND cultivation soil total ORGANIC
  • 简介: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工业城市保定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污染严重,保定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粒子和超细粒子污染严重,其中含组分具有重大贡献,PM1.1、PM2.1和PM2.1-9.0中含气溶胶总量(totalcarbonaceousaerosols,TCA)分别占到(49±20)%、(45±19)%和(19±7)%。PM9.0中的含气溶胶主要富集在PM2.1乃至PM1.1中。颗粒物浓度谱分布及含气溶胶富集量呈显著季节变化,由于采暖过程秋冬季各粒径段有机(organiccarbon,OC)和元素(elementalcarbon,EC)的浓度均增加,秋、冬季节细颗粒物中OC浓度可高达44.0±38.3、78.5±30.2μgm-3,EC浓度分别为3.5±1.6、8.5±6.8μgm-3。各个季节OC和EC在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TSP)中的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meandiameter,GMD)均集中在较小粒径段。粗颗粒物中OC的GMD在春夏季较高,秋季减少,而冬季最低。而粗颗粒物中EC的GMD则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保定〈0.4μm的颗粒物中OC/EC比值4个季节的水平较为稳定,春、夏、秋、冬季OC/EC比值分别为5.2、3.5、4.1和5.4,来源主要为交通和燃煤。其余几个粒径段的颗粒物的来源更为复杂,其来源主要为燃煤、木材和生物质。

  • 标签: 保定 大气颗粒物 元素碳 有机碳 粒径分布
  • 简介: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土壤微生物量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60〈0.05);其土壤表层(0~10cm)的平均微生物量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0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cm深土层的微生物量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量含量最高,为940.00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mg/kg,草甸最低,为359.78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量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 标签: 高原湿地 纳帕海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诱因
  • 简介:深层土壤有机土壤剖面总有机的一半以上.最近发现表层和深层土壤有机动态及其调控因素并不相同,这对准确评估土壤潜力具有重要影响.深层土壤有机主要来源午根系、根系分泌物、可溶性有机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扰动作用,这些来源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取决于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与表层土壤相比,深层土壤有机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位素C/N、平均驻留时间长、矿化速率低和高稳定性.深层土壤有机的生物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物理保护三种稳定性机制的相对贡献并不清楚.未来应加强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深层土壤有机动态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 标签: 深层土壤 有机碳来源 有机碳周转 有机碳稳定性 碳动态
  •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转换后,土壤可溶性有机和微生物生物量分别平均下降28.8%、11.0%(P〈0.05)。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0~10cm土壤可溶性有机含量分别为306mg·kg-1、209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的0.71%、0.91%;10~20cm分别为210mg·kg-1、158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的0.71%、0.88%;两林分0~1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分别为508mg·kg-1、460mg·kg-1,10~2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分别为373mg·kg-1、327mg·kg-1。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微生物生物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微生物生物量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米槠人工林 活性有机碳 季节动态
  • 简介:研究了若尔盖高原3种典型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密度,有机含量分布及其与水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典型泥炭土有机含量最高(230~270g/kg),其分别是腐殖泥炭土的1.3~3.3倍和腐殖土的6.75~15.3倍。同样,泥炭土有机密度最大(52~66kg/m3),其次是腐殖泥炭土(40~75kg/m3),最小是腐殖土(14~30kg/m3)。腐殖土有机储量只相当于泥炭土和腐殖泥炭土的37%左右。腐殖泥炭土和腐殖土有机含量和水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n=18,p〈0.01),说明水分条件的改变,尤其是排水疏干等干扰措施会直接影响其有机的积累。

  • 标签: 腐殖土 腐殖泥炭土 泥炭土 土壤有机碳 若尔盖高原
  • 简介:向杉木人工林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用量黑,以0%(C0)、1%(C1)和5%(C5)添加量(质量分数)作为不同处理,通过28d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黑添加对土壤微生物量(ym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攘MBC含量变化趋势是前期急剧减少,后期增加,并趋于稳定;黑添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MBN含量的减少,并随着黑添加量的增加,土壤MBN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整个培养过程中,除第1d外,黑添加处理的土壤MBC和MBN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处理,C5〉C1〉CO.同时,土壤可溶性(DOC)和可溶性氮(DON)含量也因黑的添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

  • 标签: 黑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DOC)和微生物生物量(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标签: 隔离降雨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杉木林
  • 简介: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库(以下简称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土壤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我国土壤背景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我国土壤效应明显,未来固减排潜力显著;3)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减排的研发投入,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 标签: 中国 土壤有机碳库 气候变化 固碳 农田土壤
  • 简介:不同粒级土壤中的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量的趋势.

  • 标签: 大气CO2浓度 田间培养 土壤碳固定 土壤颗粒 稻麦轮作
  • 简介:  平流层臭氧浓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UV-B辐射增强,为探明UV-B辐射强度改变对土壤-冬小麦系统氮转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实验的方法.……

  • 标签: UV-B 冬小麦 碳氮代谢 呼吸系数
  • 简介: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于2009--2012年原位模拟氮沉降(对照,CK,0kg·hm^-2·a^-1、低氮LN,30kg·hm^-2·a^-1和高氮HN,100kg·hm^-2·a^-1),分析亚热带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和针叶林(杉木)森林土壤中可溶性有机变化,以探究土壤不同层次、不同植被类型和凋落物是否去除条件下土壤可溶性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针叶林土壤不同层次可溶性有机的差异较大,表层0~15cm在HN水平下最高;而15~30cm和30~40cm在LN水平下最高,HN水平下15—30cm可溶性有机含量显著降低;而阔叶林(罗浮栲、浙江桂)15—30cm和30—40cm土壤可溶性有机随施氮水平有小幅度的升高.通过模拟氮沉降前后表层土壤(0~15cm)可溶性有机含量的比较,发现针叶林和阔叶林对氮沉降的响应存在差异,氮沉降后瞬时效应显示,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含量随氮水平而降低,但阔叶林并没有降低,甚至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在罗浮栲林.土壤自身含量的差异也是影响其响应氮沉降的重要因素;且模拟氮沉降后瞬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长期结果,而凋落物去除处理的效果短时间还无法观察到.

  • 标签: 氮沉降 可溶性有机碳 凋落物 阔叶林 针叶林
  • 简介:摘要:土壤有机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库之一。由于农田土壤的有机含量是植物的三倍以上,大气含量是大气含量的两倍以上,因此,提高土壤能力不仅对于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稳定也是重要的一步。本文对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生态型 土地整治 土壤固碳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前,全世界近4%的土地已经城市化,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一数字每10年将继续增长4%。随着世界的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绿色城市在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保障人类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面舱是国内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对区域气候环境乃至全球碳循环过程都有重大影响。地面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城市和绿色容量是城市绿地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之一,但与其他农业系统相比,目前很少研究地面和地面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和机制。碳循环的变化和绿色土壤的生态效应仍未确定,受人类密集活动的影响。

  • 标签: 土地整治 土壤 固碳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挑战的出现,低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和重要战略选择。低发展旨在通过降低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等途径,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的脱钩,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土壤修复与土地管理作为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低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探讨了我国现行的土壤修复与土地管理政策的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发展战略下土壤修复与土地管理政策的发展建议,推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低碳发展 土壤修复 土地管理 政策
  • 简介:基于2005年4~10月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及溶解性有机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碱解氮与溶解性有机(DO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碱解氮、溶解性有机的季节动态并不相同。0~10cm土层碱解氮与DOC季节动态相似,6月土壤碱解氮与DO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4.86mg/kg和13.16mg/L。8月碱解氮含量最低,为139.18mg/kg;9月DOC含量最低。10~20cm土层DOC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表土具有相似性,峰值均出现在6月,谷值出现在9月;10~20cm土层碱解氮最低值出现在6月,与0~10cm土层不同。20~30crn土层内,4~7月DOC几乎无变化,8月DOC含量最低,9月增加;4~5月碱解氮波动较大,5月降到102mg/kg,6月增加到151mg/kg。研究表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凋落物分解对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温度、降水量及冻融也影响着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

  • 标签: 湿地 芦苇 溶解性有机碳 碱解氮 季节动态
  • 简介:人工经济林在中国南方种植面积大,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人工经济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周期性经营活动影响比较大,是重要的流动性库.因此,选择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本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和锥栗(Castaneahenryi)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土壤有机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毛竹林5.91~19.18g.kg-1、柑橘5.70~13.31g.kg-1、锥栗3.84~10.78g.kg-1,3种林地土壤有机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种林地0~20cm、20~40cm层土壤有机含量与40~60cm、60~80cm、80~100cm各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种林地间土壤有机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对数方程对3种林地土壤有机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进行拟合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有机含量与土壤全N、C/N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3种林地土壤有机含量均与土壤全N含量的相关性最好(P〈0.05).

  • 标签: 有机碳含量 垂直分布 柑橘 锥栗 毛竹
  • 简介:对福州市南江滨公园内典型的3种植被类型:阔叶树种(黄花槐)和针叶树种(南洋杉)及草坪的可溶性有机(Dissolvedorganiccarbon,DOC)含量进行研究,分析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DOC平均含量、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0—20cm土层中南洋杉、黄花槐和草坪土壤DOC平均含量分别为33.78mg·kg^-1、84.77mg·kg^-1和64.59mg·kg^-1,大小顺序为:黄花槐〉草坪〉南洋杉,针叶树种(南洋杉)土壤DOC含量低于阔叶树种(黄花槐),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DOC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2)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DOC含量的季节动态明显。南洋杉和黄花槐土壤DOC含量季节变化模式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草坪土壤DOC含量季节变化模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研究认为,土壤DOC含量的季节差异不仅与温度、降水等因素有关,植被类型也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植被类型 可溶性有机碳(DOC) 季节动态 福州
  • 简介: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有机(SOC)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围垦年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OC贮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SOC平均含量为:DF4(3.72g/kg,农用地,围垦43年)〉DF1(2.30g/kg,互花米草潮滩)〉DF3(2.25g/kg,农用地,围垦23年)〉DF2(1.62g/kg,未利用地,围垦5年)。在垂直分布上,耕作表土层(0-20cm)SOC含量最高,耕作层以下(20-70cm)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此外,SOC含量与全氮(TN)、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围垦后的土地,农业活动对土壤表土层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强,进而影响到SOC含量的分布,且随着围垦年限的增长,农业活动对SOC含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并探讨了这一影响过程。

  • 标签: 滩涂围垦 SOC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