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习惯是中国固有法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乡土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本文在介绍民族习惯与国家法的含义,冲突的基础上,得出解决冲突的途径,以便于实现国家法制的统一。关键词国家法;习惯;冲突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统一,发现仍然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一些不成文的习惯,并且发挥的很大的效用。这些不成文的习惯与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与冲突,并且日益显著,这就成为我国依法治国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一、民族习惯与国家法的含义(一)习惯习惯,又被称作“不成文法”。一般是指以习惯为基础而获得合法地位的任何法律。习惯作为“成文法”的先驱,它以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约束全社会的成员,保护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与安定。习惯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比成文法变动要慢。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曾有习惯流行。大致归纳起来分为两种1.习惯是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是“国家认可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习惯,是的渊源之一”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国家法与习惯之间还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但是这种只是被国家认可的而忽略了那些未被认可的生活上存在的习惯。2.习惯是来自少数民族的传统习惯或习俗。如广西有些地区的瑶族实行一种“石牌制度”。一个小石牌由数个村寨组成,数个小石牌联合成大石牌。石牌内根据习惯,制定“石牌律”(公约),刻于石牌和木牌上,由石牌头执行。村寨成员有违犯石牌律者,轻则罚款、罚酒肉,重到处死。苗族议榔制度下产生的“榔规”,侗族“乡款制度”下产生的“款约”等,都具有习惯性质。(二)国家法国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调整社会关系,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规范性、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二、民族习惯与国家法的冲突(一)在继承权方面由于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地理文化,因此习惯和国家法有着很大不同。我国的继承明确规定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而在回族中就有着明显不同,《古兰经》中规定法定继承人一般依次为配偶、子女、父母、胞兄弟姐妹、原配的子女、配偶的父母、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从整体看,回族的继承人范围比国家的要宽泛,但实际上,由于国家法受汉族影响较大,回族的人民对国家法的规定采取了放弃的态度,大部分人认为继承人应包括配偶、子女(主指婚生子女)、父母,有些情况下还包括祖父母、兄弟、侄儿等。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继承人中的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是给与否定的。在回族中,只有阿訇念过“尼卡唅”的婚姻才是合法的,所生的孩子也就有继承权,没有经过阿訇祝福的婚姻生过的孩子属于“奸生子”,这样的孩子地位低下,没有继承权。(二)在债权方面对于债权问题,民族习惯规定可以任意用债务人的牲畜、财产乃至土地、房屋清偿,甚至可以拉债务人子女做奴隶,债务人夫妻服劳役作抵偿。如藏族的习惯规定,如果有欠债不还的行为,经过起诉,债权人可以没收债务人的动产作抵,没收的动产的价值大致与借贷本利总额相当,债权人也可以迫使债务人服一定时期劳役作为报偿。而国家法对欠债不还的行为,无非是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等方法,债权人不得基于债权侵犯债务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三)在处罚方面根据徐晓光、吴大华学者编著的《苗族习惯研究》一书,我们可以知道,传统的苗族社会关于犯罪处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苗族对于故意杀人者,处以活埋,凡杀人案件,被害人亲属可以复仇,处死凶手甚至直系亲属,并掠夺其全部财产赔偿死者的损失。在苗族的习惯中,对故意杀人的行为处罚是十分严厉,处罚手段也十分野蛮,这就与国家法律存在很大的冲突。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可以看出,国家法的处罚还是相对人性化的。三、解决民族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途径(一)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加强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按照这个说法,我们的民族习惯也是落后的经济状况的产物。如果基础改变了,群族中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的加强,科学知识的积累等各方面的改观,也必然带来思想方面的改革,而自然对民族习惯中的落后、愚昧、迷信起一定的抵制。只有经济基础牢固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意识。(二)国家法与习惯之间的加强互动习惯是国家法的基础,我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位,少数民主是我国统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下,承认地方习惯的一定效应,结合少数民族一定情况,各地立法机关应变通立法,去伪存真。“变通”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就是指各少数民族地区在立法时,应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习惯,在某些法律的具体规定上进行某些变通,是指制定的法律更加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这样,民族习惯才能投入习惯之中,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四、结束语总之,少数民族的习惯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文化,所以跟国家法就存在不同。我们只有加强各民族的相互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科技兴国,才能使少数民族一些低俗、愚昧的习惯失去效用。使国家法统一习惯,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参考文献1吴宗金.中国民族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74-2322曾宪义.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石泰峰.跨越文明的误区M.现代西方法律人类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4张恒山.义务先定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徐晓光,吴大华,韦宗林,李廷贵《苗族习惯》,华夏出版社作者简介齐媛(1985-),性别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专业。

  • 标签: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主要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借鉴外国法律的建设成果。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历史发展阶段、国际环境、国家政策、观念和理论的变革等多种因素,法律实践过程呈现出多种态势,也使国家法同民间、民族习惯的融合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民间法 国家法 冲突与融合 新中国成立 外国法律
  • 简介:因为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各民族在自己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法律文化,国家制定法在体系上有不完备,在适用中有许多与民族习惯相冲突的地方。当前,有必要重视少数民族习惯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 标签: 民族习惯法 国家制定法 关系
  • 简介:习惯是民族地区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现代产权界定制度、配置制度、运营制度和保护制度具有较强的制约性作用,阻碍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然而,维系习惯的"情理"、"服从"原则及其既得利益者,也是优化产权制度的重要素材和优势。因此,既要充分认识到习惯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也要假借其积极作用和正面效应,通过产权制度移植、产权制度变迁和产权制度重构等路径,实现民族地区产权制度的优化目标。

  • 标签: 民族地区 习惯法 产权制度
  • 简介:摘要:自先秦时期以来,彝族法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地焕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与令人瞩目的时代价值。选择彝族法文化进行探索,原因之一是其具有悠久渊深的历史文化背景;除此之外,便是对国家远边少数民族之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理价值。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彝族 习惯法 现代价值
  • 简介:我国藏区的赔命价制度是历史的产物,而西方的恢复性司法是现代法治的需要,看似不相联系的两个制度却存在众多方面的共通之处,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依照现代法治精神对我国藏区的赔命价制度予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性选择。

  • 标签: 赔命价 恢复性司法 交流与对接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初步探讨在现阶段全国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如何使用习惯代入,改进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继而带动其他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更进一步学习。

  • 标签: 高职英语 习惯培养 习惯代入
  • 简介:尽管《会计》实施一年来,对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使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法 执法环境
  • 简介:环境侵权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对环境侵权进行排除危害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侵权对被侵害方造成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排除危害在我国环境中的具体规定,得到了排除危害的相关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 标签: 环境保护法 排除危害 责任
  • 简介:在有些情况下,如果环境资产所提供服务本身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就可以使用直接市场评价来评价其价值。但在很多情况下,环境资产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无法直接通过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例如清新的空气,美妙的自然环境等,这时就需要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间接衡量这些没有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的环境资产所提供服务的价值。

  • 标签: 价值法 量化分析 环境影响 直接市场评价法 市场价格 货币
  • 简介:本文在分析企业环境绩效特点的基础上,对主成份分析环境杠杆评价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申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说明了其适用范围和应当具备的基础工作。

  • 标签: 环境绩效评价 主成份分析法 环境杠杆评价法
  • 简介:落实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是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在立法指导思想、基本制度等方面还存在某些问题。促进环境行政民主化,健全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创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方向。

  • 标签: 两型社会 环境问题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公民的环境利益诉求不断提升。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让公民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公众的切身利益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公众参与制度 缺陷 完善
  • 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且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矛盾。因此我国推行供给侧改革,以此来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一改革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主体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方面都面临新挑战,经济如何适应供给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经济法 挑战
  • 简介:在经过环境治理的不断试错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深刻认识之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体系,然而问题在于,虽然既有的制度体系相对完备,但是在操作实施环节还存在着一些立法上的矛盾和实施中的疏漏,从而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实施效果。因此,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阶段、体系结构、立法不足以及实施环节等问题出发,阐述我国环境评价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评析现行环评法律,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后治理 评价监督
  • 简介: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已经画裸体肖像画了很久,他每天早早起床,工作到很晚才休息。

  • 标签: 职业习惯 肖像画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