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案例:李某系某国有控股公司会计,负责单位的财务统计、账目核对。2011年6月,公司为财务人员统一配备一台价值2万元的计算机,李某见该计算机性能较好,就将此计算机带回家中自己使用,并将自己家里使用的一台旧的计算机拿到单位,后被单位领导发现。李某谎称计算机丢失,自己为了工作方便才将自己家用计算机搬来。单位报案后,公安机关经侦查将李某抓获。

  • 标签: 家用计算机 国有控股公司 单位领导 行为 财务统计 财务人员
  • 简介:解释刑法条文时必须以保护法益为指导、考虑处罚的必要性。被收藏的银行卡一般都是客观上无法作为支付手段进行使用的银行卡。大量持有这种银行卡,不会危及银行卡的使用秩序,没有侵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保护法益。同时,银行卡收藏有其正面价值,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必要性较低。因此,银行卡收藏不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情形,不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 标签: 银行卡收藏 实质解释论 保护法益 处罚必要性
  • 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总结,对未来的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决心和信心,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给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决定性阶段的动员令。

  • 标签: 决定性 动员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代表大会
  • 简介:近年来,时有被害人或者见义勇为者(以下简称驾车抓捕者)在驾车(汽车或者摩托车等)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致使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事件发生,司法实践中对于这类案件的定性及处理争议较大,特别是对见义勇为致人死亡的案件.常常迫于舆论压力和维稳需要做出无罪判决。笔者认为.对此类案件应当综合个案案情及证据具体分析。兼顾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宜为刻意追求舆论效果而作一刀切处理。本文拟从下述四个案例探讨此类案件的定性问题。

  • 标签: 死亡案件 抓捕 驾车 犯罪嫌疑人 见义勇为者 舆论压力
  • 简介: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应被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予以对待。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堪称罪刑法定原则的"魂魄"。罪之法定与刑之法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的两个表征,而形式安定性与实质安定性则构成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的两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除了面临着刑法适应性与司法能动性的挑战,更面临着"安全刑法"乃至"仇敌刑法"的挑战。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可以从刑法立法和刑法解释中寻求保障。通过人权保障,罪刑法定原则的安定性的最终意义在于刑事法治乃至整个法治。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安定性 人权保障 秩序维持 法治
  • 简介:【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王某系某市征迁处工作人员,其户籍在光明村。2010年底王某在参与红霞村征迁前期工作时,以5万元价格从该村村民处购买住房一套,并通过辖区征迁所陈某出具了虚假证明,证明其在该村购买的房屋为自建房,从而顺利通过征迁审批,骗购安置房一套,从中获利15万余元。

  • 标签: 安置 住房 行为 犯罪嫌疑人 2010年 工作人员
  • 简介:司法实践中,谎称公司名义借款不还引发的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办案人员对于刑民界限把握、此罪彼罪认识不一,直接影响到对当事人罪与非罪的认定和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更好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厘清这类案件中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本刊与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结合两起典型案例,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对案件在办理过程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

  • 标签: 单位名义 借款 他人 纠纷案件 司法实践 办案人员
  • 简介:一、基本案情谭某因工作繁忙常委托朋友黄某为其存款,谭某将刚获得的业务款6万元现金及信用卡交给黄某,委托黄某将6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内,同时将信用卡密码告知了黄某。过了几天,黄某依约去银行代为存款时,顺便查询发现该卡内尚有人民币11万元,顿生歹意,不仅没有将6万元现金存入信用卡里,反而在ATM机上将卡内余额11万元取走。事后将该卡返还给谭某,并没有把取走存款的事情告诉谭某。数日后,谭某持卡到银行取款发现卡内无钱,即要求黄某返还人民币17万元,黄某拒不返还,导致案发。

  • 标签: 信用卡密码 ATM机 取款 行为 他人 人民币
  • 简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区别在客观方面,盗窃罪的被告人违背被害人的意愿剥夺被害人对财物的占有而取得财物。而诈骗罪的被告人以欺诈的手段使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基于错误认识自愿把财物处分(交付)给被告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两罪是容易区分的,但在被告人使用欺骗手段骗(窃)取受骗人财物的情形下,二者容易混淆。作者试图通过具体案例从欺骗手段不是诈骗罪的唯一特质、“自愿”处分(交付)行为的含义、秘密窃取并非盗窃罪唯一的手段、从罪刑相适应来考量此种犯罪行为应受的刑罚等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以欺骗手段骗(窃)取财物的定性从而进一步厘清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所在。

  • 标签: 诈骗罪 盗窃罪 欺骗手段 处分行为
  • 简介:处理非法行医案的难点在于,行为人非法行医诱发病患其他疾病致死的情形应如何定性,解决这一难题需要阐明此类案件中的两个争点:其一是运用客观归咎论对案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进行解析;其二是运用'认识因素→意志因素→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判断方法对案件中行为人的罪责加以甄别。

  • 标签: 非法行医 因果关系 罪责 定性
  • 简介:[案例]王某、李某预谋准备杀人劫财。当日11时30分许.王某、李某来到某村口蹲守等待目标。被害人张某骑自行车正好经过此地,两人拦住张某,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对张某头部、胸部等要害部位乱扎乱捅。张某边躲边大喊“救命”。这时正好孙某驾车经过此地,见状就吆喝一声:“你们干什么,警察来抓你们了。”王某、李某害怕逃跑。后被巡逻的公安机关抓获。经鉴定张某的伤情已构成轻伤.并且身上带有350元现金。

  • 标签: 故意杀人 轻伤 预谋 财物 公安机关 张某
  • 简介:交通碰瓷行为可分为无中生有型和颠倒黑白型两种类型,前者的不法集中体现于索财行为,而后者的违法性同时表现在索财行为和制造交通事故的行为上。制造交通事故的行为能否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取决于其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是否足以与四种危险方法相当。此外,该行为还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索财行为的定性需要综合考察行为人取得财产的方式、欺骗的内容与程度、索取数额是否合理以及有无胁迫行为等因素。在被害人交付财产的场合,若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能为其索财行为提供法律上的正当依据,索财行为构成诈骗罪;否则,应将其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 标签: 交通碰瓷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
  • 简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纷纷设立以吸引外国资本进入为目的的各类开发区(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同时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各类经济和社会优惠政策以换取资本输入。最主要的优惠政策之一是限制区域内的工会活动或工人结社的权利。国际劳工组织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在各国开展了有关开发区劳动条件和工会组织情况的调查研究。本文在对中国开发区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对中国地区开发区内的工会组织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开发区内工会组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工会组建策略及集体协商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开发区内的工会活动既存在迎合资本活动的灵活性,也承担着维持开发区内劳动关系和谐的稳定性

  • 标签: 开发区 出口加工区 工会 集体协商
  • 简介:<正>制度在变迁,而相对价格的根本性变化乃是制度变迁的最重要来源。对于非经济学家(也许还应包括一些经济学家)而言,我如此这般地强调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或许是件难以理解的事。但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个人在人类互动中的激励,而制度变迁的仅有的另一来源,是偏好的改变。

  • 标签: 侵犯财产罪 妨害公务罪 法定刑 财产犯罪 司法机关 行为对象
  • 简介:绑架罪与抢劫罪具有本质上的共通性,两者完全可能共同包容于同一案件之中,区分两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向第三人勒赎。而掳人勒赎型绑架罪更是典型的复合行为犯,本身就由劫持人质的非法拘禁和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的敲诈勒索两个行为组成。对于“事出有因”的绑架勒索行为,关键是看这里的“因”能否在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正当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是则排除其“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否则不影响案件的定性,在同一目的行为触犯多个罪名时只需从一重罪处断即可。在司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严格依法定罪,做到宽严有度。

  • 标签: 敲诈勒索案 行为定性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同一案件 债权债务关系 “非法占有”
  • 简介:毛泽东同志1963年12月30日批示的基本精神不是"研究宗教,批判神学",不能把该批示当作毛泽东当年给全党布置的,至今仍然有效的任务。要正确理解宗教与神学的关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宗教和神学。

  • 标签: 毛泽东的批示 宗教 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