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TIPS手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67(48±11)岁。术后1、3、6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及超声,每年行上腹部增强CT及分流道造影。结果19例患者(90.5%)成功行TIPS术,17例栓塞曲张静脉,2例无法超选栓塞,二期行胃镜下治疗,术后患者均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5.0~44.0(33.7±5.4)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17.0~30.0(24.5±3.1)mmHg,门静脉压力梯度由16.0~32.0(23.5±4.6)mmHg降低至9.0~15.0(11.4±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24个月,19例成功接受TIPS患者2例出现二期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所致。支架内再狭窄率6例,其中3例行修正术,随访期末16/19的二期通畅率。结论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TIPS栓塞曲张静脉的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行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7~71(46±9)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3例、B级8例、C级0例,观察术中即刻血栓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栓复发率、再出血率、性脑病发生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门静脉主干即刻血栓Ⅲ级清除率9/11,Ⅱ级清除率2/11;尿激酶用量30~60(40±5)万U,穿刺点轻微渗血3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复发1例,再出血1例,性脑病2例,支架一期通畅9例。结论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术后门静脉通畅率及内分流道通畅率高。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
  • 简介:摘要:鉴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异位静脉曲张导致破裂出血其发病特点为鉴别诊断困难、出血急、量大、止血不易、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极高,对于其尽早识别区别于其他疾病并进行治疗一直对临床医生工作中造成较大阻碍。本文主要就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导致异位静脉曲张后破裂出血的病症进行识别与治疗展开叙述。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高压 异味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症涉及的外科治疗中,是否都需要行脾切除术存在争议。当人们从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中逐渐关注和重视免疫功能后,就有诸多关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保脾或切脾术后发生免疫变化的研究。本文对相关研究观点结论及本团队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切除术 免疫抑制 免疫因素
  • 简介:摘要:送教上门是教育扶贫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特殊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与全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送教的意义、送教的准备、送教的策略、送教的反思等方面,通过具体的送教实例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栓塞 影像学 CT肺血管造影 回顾性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送教上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安置方式,逐渐引起特殊教育学者的关注。送教上门的含义就是由一位教师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学生的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通过送教,我们能了解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能感受到这些弱势群体家庭对温暖的渴望。送教上门,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好重度残疾孩子的一道桥梁。《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明确指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

  • 标签: 送教上门 残疾儿童实践 思考 
  • 简介:摘要:在当前全纳教育是一个关键点,教育界一直在致力推进这一项教育内容,从而能让每个残疾孩子可以接受教育。对于一些重度残疾儿童来说,送教上门是帮助他们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借助这样的方法可以提升残疾儿童的教育普及率,与此同时可以很好地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这样的举措也是尊重生命,传播大爱这一理念的有力体现。对送教上门这一项工作研究之后,可以明确要让这一项工作的效果不断提升,还需要不断努力,此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立足农村残疾儿童,对送教上门工作进行分析。

  • 标签: 农村 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
  • 简介:摘要:“送教上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对于智障儿童而言,“送教上门”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学习气氛,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对“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完善教育制度,用实际行动让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对中度智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中度智障儿童 送教上门 特殊教育 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提升特殊教育的实践效果,教师需要针对不方便出门上学、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教育支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知识教育、接受知识的洗礼。同时,为了提升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施效率,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内容的教学安排详细开展课程建设,凭借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进步和成长。

  • 标签: 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A)分析无搏动性耳鸣(PT)人群乙状窦憩室(S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头颈部CTA,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单侧SSD受检者,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27~76(61±10)岁;左侧15例,右侧27例。按照1∶2比例纳入性别、年龄、侧别匹配的84例无SSD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9~84(61±12)岁。分别评估乙状窦周骨壁裂缺、静脉回流优势、横窦狭窄、颈静脉球窝高位、粗大导静脉、乳突气化程度(Ⅰ~Ⅳ级)、空蝶鞍情况。比较以上因素组间发生率差异并分析SSD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SSD组与对照组中,乙状窦周骨壁裂缺[66.7%(28/42)比19.0%(16/84)]、同侧横窦狭窄并同侧回流优势[26.2%(11/42)比4.8%(4/84)]、空蝶鞍[19.0%(8/42)比7.1%(6/84)]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D组乳突气化程度整体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乙状窦周骨壁裂缺(P<0.01,OR=6.794,95%CI:2.530~18.245),同侧横窦狭窄并同侧回流优势(P=0.001,OR=13.293,95%CI:2.841~62.194),乳突区气化程度(P<0.01,OR=0.289,95%CI:0.156~0.536)与SSD形成独立相关。结论同侧静脉回流优势并横窦狭窄、乙状窦周骨壁裂缺、乳突区气化不良可能是SSD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憩室 耳鸣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乙状窦
  • 简介:摘要: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各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了重度残障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但特殊教育学校对重度残障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都普遍存在共同局限性,使得送教上门工作只能留于形式。因此,我校在送教上门的实践中所面临的局限中,也试图在摸索一个重度残障儿童行之有效的送教模式———“ 家庭康复为主,多领域参与和远程培训咨询为辅”。

  • 标签: 送教 家庭康复 多领域参与
  • 简介:摘要:在重度的残疾儿童眼里,教育一直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本着教育公平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思想,我们对这些因为身体的原因导致没有办法来学校接受正常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做一个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当然,要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也需要有学生家长的认可和理解,这样才能定期的安排老师进行入户帮教。给这些重度的残疾儿童进行免费的教学。经过这种形式来完成他们对于社会的基本认知和适应。

  • 标签: 重度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 实践探索
  • 简介:摘要: “送教上门”是我国对于重度残疾儿童展开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安置形式,此篇文章收集了许多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总结发现我国对于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因此致使在送教对象、送教内容以及送教老师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漏洞,此篇文章就这些出现的漏洞并结合研究报告从送教上门的老师、送教上门的学生、政府、社会这些方面提出对策和见解。

  • 标签: 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是安置特殊儿童的重要方式,要想使其有效开展,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做出相关引领和指导,把握发展方向标。优秀的师资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方式,应当对其做出相关技能培训。家长在其中充当辅助角色,要求做好儿童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同时整理好个人心情,为孩子提供精神支柱。对方协同,实现“送教上门”落于实处。

  • 标签: 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问题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能否安全、有效地减少Grace评分为中低危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数量,提高ICA阳性率。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NSTEMI患者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38~80(58±12)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安排择期ICA检查,若需进一步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为ICA检查阳性;试验组患者先通过绿色通道完成CTA检查,若CTA发现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重度及以上狭窄,安排进一步的ICA检查,否则,予以制定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方案后安排出院,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ICA数量、ICA阳性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与检查或手术相关的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行ICA者共37例,ICA阳性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χ2=10.28,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及ICA术前HADS明显低于对照组[(3.8±2.2)d比(4.8±2.4)d、8.8±4.5比11.4±6.8](t=2.21、2.20均P<0.05)。两组间1年内MACE(3例比5例,P=0.423)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8例比10例,P=0.548)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可明显减少Grace评分为中低危的NSTEMI患者的ICA数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ICA阳性率,且不增加1年内的心血管相关风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周围神经图像,观察骨肌系统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影像科检查的27例骨肌系统肿瘤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15例原发软组织肿瘤、9例原发骨肿瘤、3例转移瘤,所有肿瘤均与神经关系密切。术前行CT扫描,应用曲面重组技术对周围神经进行重建,观察病灶与邻近神经关系。所有患者在检查完成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前影像特点判断神经是否受侵,并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计算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压迫)神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7例患者中有25例(92.6%)可以在同一层面显示肿瘤与邻近神经的关系,其中有22例术前影像判断与术中所见相符(22/25,88.0%)。在神经重组图像中,周围神经呈连续的条索状结构,并与肿瘤在同一层面上,受侵神经可显示神经局部增粗、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应用神经重组图像判断肿瘤侵犯神经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9.5%、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100.0%;判断肿瘤压迫神经的敏感度92.3%、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0.0%。结论周围神经重组图像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直观地评价病灶与邻近神经的关系,指导术式的选择、减少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对神经是否受到侵犯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标签: 周围神经 肿瘤 体层摄影术 神经成像
  • 简介:摘要:我国教育部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教学均等化和教学全面化的理念。教学不只是需要针对正常孩子,同时也需要关注特殊儿童。以教学来弥补特殊儿童心灵上的缺陷,从而有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作为一种新的方法,送教上门凭借教师上门服务,有效满足学生需求,解决特殊儿童行动不便的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特殊教育中送教上门开展的有效策略,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特殊教育 送教上门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