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再生与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静脉结扎(PVL)组、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每组各8只。PVL组结扎大鼠门静脉右叶支、尾叶支及左侧支,仅保留门静脉右侧支。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操作同PVL,但门静脉左侧支轻度、中度限流,同时结扎动脉左侧支。术后72 h留取左中叶行HE染色并计算总坏死分数、右中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右中叶再生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右中叶再生率PVL组为(109.1±10.9)%,中度限流组(105.0±12.3)%,均明显高于轻度限流组(67.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中叶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再生率结果一致。左中叶总坏死分数中度限流组4.50(3.25,6.00)分、PVL组2.00(1.25,3.00)分、轻度限流组0(0,0.75)分,三组总坏死分数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限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8.4±11.4)U/L,明显低于PVL组(67.2±12.2)U/L和中度限流组(74.3±14.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能够有效诱导SD大鼠预留侧组织再生,同时控制阻塞侧组织损伤。

  • 标签: 门静脉 肝动脉结扎 肝再生 肝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肺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静脉压力梯度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的临床最佳指标,是目前诊断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并且静脉压力梯度在预测肝硬化程度、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及结局、腹水的产生、降低门静脉高压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基于门静脉压力梯度的个体化治疗在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肝静脉压力梯度 全病程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门静脉高压外科分流术后反复出现性脑病(H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外科术式,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行脾肾分流道栓塞,1例行脾肺分流道栓塞加脾动脉栓塞,1例行限流支架置入。介入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12.4±1.1)cmH2O(1 cmH2O=0.098 kPa)升高至(16.8±2.2)cmH2O(t=-4.27,P=0.01)。门静脉流速由术前的(10.0±5.8)cm/s升高至(17.6±4.0)cm/s(t=-2.86,P=0.04),血氨由(190.4±32.4)μmmol/L降低至(70.6±30.1)μmmol/L(t=7.33,P<0.01),Child评分由(9.0±1.2)分降低至(6.6±1.1)分(t=4.71,P=0.01)。随访期内无上消化道出血及腹腔积液等门静脉高压症状出现。本研究表明对于门静脉高压外科分流术后反复发作的HE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肝性脑病 栓塞 支架 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8%,只有1例患者股深静脉血栓没有显示出来。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切除术(ALPPS)治疗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患者女,64岁,因体检发现"内胆管扩张1周"入院。初步诊断为右叶ICC伴胆管扩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ICGR15 0.031,术前预测左半的剩余体积(FLR)为325 ml,占标准体积36.1%,经综合评估行ALPPS。一期术中发现门静脉左支受侵犯,切除受侵犯门静脉壁并整形,行门静脉主干和左支端端吻合重建;离断右半实质,将门静脉右支切断闭合;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术后15 d二期行右半+右尾状叶切除术。结果一期手术时间780 min,术中出血量600 ml,术中未输血。术后出现发热、胆漏,予抗感染、通畅引流后好转。术后15 d左半体积增大至492 ml,占标准体积的54.8%。二期手术时间270 min,术中出血量700 ml,输注红细胞4 U。术后出现发热、低钠血症、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术后半个月复查CT,FLR进一步增大至624 ml,占标准体积的69.5%。术后随访至2019年2月26日无复发、转移征象。结论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ALPPS可使部分门静脉受侵犯的ICC患者获得R0切除的机会,为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应严格筛选合适病例,进行精准术前评估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提前干预,有效减少了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方法 对 2520 例患者全部采用 CT 专用留置针穿刺,并在留置针型号、留置时间、血管选择、穿刺技巧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干预,来观察 CT 增强检查的顺利完成情况。结果 在造影增强的患者中, 3 例外渗均为Ⅰ期外渗,经处理后 1-3 天肿胀消失,皮肤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专用留置针穿刺,配以良好的护理,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提高了 CT 增强检查的成功率。

  • 标签: 专用留置针 CT 增强检查 造影剂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相同条件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3例。根据所用对比剂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51例)和低浓度组(52例),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美普尔(含碘400 mg/ml),低浓度组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320 mg/ml)。选取门静脉期数据行门静脉血管重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CT值以及门静脉的强化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高、低浓度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00(3.97, 4.22)和4.00 (3.40, 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9,P=0.020)。高浓度组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强化CT值均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脾静脉CT值、门静脉主干的SNR与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扫描方案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前提下,使用高浓度对比剂行门静脉CT成像可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造影剂 门静脉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后肾下段下腔静脉CT静脉造影(CTV)血管壁形态的改变,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后规范抗凝治疗70例患者的下腔静脉CTV图像为滤器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17~79(48.11±13.86)岁;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下腔静脉CTV数据库中随机抽取40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0(46.70±12.16)岁。在下腔静脉CTV图像上测量并比较两组下腔静脉最小直径和肾静脉开口下方1 cm平面参考直径的差异;观察滤器组肾下段下腔静脉壁有无增厚,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滤器组和对照组下腔静脉参考直径分别为(16.0±2.6)、(20.2±2.4) mm,最小直径分别为(13.0±3.6)、(19.3±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67、10.032,P值均<0.01)。滤器组35.7%(25/70)的患者血管壁局限性或环状增厚,下腔静脉最小直径为(10.3±3.6)mm; 64.3%(45/70)患者没有血管壁增厚,下腔静脉最小直径为(14.5±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 P<0.01)。血管壁增厚患者与无增厚患者的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参考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 t=3.794, 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参考直径是下腔静脉壁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OR=5.410、1.500,P值均<0.01)。结论滤器回收后下腔静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管壁增厚,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和较小的下腔静脉参考直径明显增加下腔静脉壁增厚的风险。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腔静脉,下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置入门静脉泵进行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行根治性手术的97例I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经门静脉泵化疗14例(门静脉泵组),经外周静脉化疗33例(外周静脉组),术后未接受化疗患者50例(对照组)。三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泵组和外周静脉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虽然两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门静脉泵组对于内转移灶的控制优于经外周静脉的全身化疗,其各项化疗副反应几乎都低于经外周静脉组。结论门静脉置入泵化疗可改善ICC患者手术预后,尤其是对内转移灶的控制效果较好,并且可减少全身化疗副反应。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癌 门静脉置入泵 预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静脉留置针后护理价值。方法 参加病例研究者均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做CT增强扫描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 对颌面部进行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关于其 造影剂外渗的 预防及处理措施,探究其具体的应用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体的工作质量情况。 方法:从我院自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9月入住的接受颌面部 CT 增强扫描 的患者中, 选择 144 例 来 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 2 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而研究组采用针对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外渗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 患者 的外渗发生率为 2.78 %( 2/72 ) ,而对照组为 16.67 %( 12/7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颌面部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措施 效果显著, 能够极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 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肝癌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纳入32例,单纯介入治疗组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等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匹配后纳入29例。观察TIPS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个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和单纯介入治疗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巴塞罗那分期、介入治疗方式、肝硬化原因、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伴门静脉癌栓、ALT、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32/32),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均缓解,缓解率为100%(32/32)。与TIPS术前相比,TIPS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降低[(36.5±6.9) cmH2O比(25.5±5.6) cmH2O(1 cmH2O=0.098 kPa)],门静脉直径缩小[(15.9±3.5) mm比(13.7±2.7) mm],腹水量减少[腹围(105.6±13.9) cm比(88.0±9.8) cm],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分别为(2.6±0.8)×1012/L比(3.3±1.3)×1012/L、(78.9±15.5) g/L比(108.4±14.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3.105、10.769、-3.548、-3.869,P均<0.01)。TIPS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100%(32/32),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4%(30/32),术后24个月通畅率为84%(27/32)。治疗后6、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的腹水发生率分别为0、3.1%(1/32)、9.4%(3/32),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1/32)、9.4%(3/32)、15.6%(5/32),均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13.8%(4/29)、27.6%(8/29)、65.5%(19/29)和20.7%(6/29)、34.5%(10/29)、62.1%(1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24、20.80和4.62、5.72、13.97,P均<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个月单纯介入治疗组性脑病发生率[48.3%(14/29)]高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21.9%(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30)。Kaplan-Mer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53.1%(17/32)]均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41.4%(12/29)、13.8%(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06,P均<0.05)。联合介入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长于单纯介入治疗组的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1,P=0.001)。结论TIPS联合介入治疗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高血压,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存活率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行TIPS手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67(48±11)岁。术后1、3、6个月,之后每隔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氨及超声,每年行上腹部增强CT及分流道造影。结果19例患者(90.5%)成功行TIPS术,17例栓塞曲张静脉,2例无法超选栓塞,二期行胃镜下治疗,术后患者均出血停止。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5.0~44.0(33.7±5.4)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17.0~30.0(24.5±3.1)mmHg,门静脉压力梯度由16.0~32.0(23.5±4.6)mmHg降低至9.0~15.0(11.4±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24个月,19例成功接受TIPS患者2例出现二期性脑病,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例为食管静脉曲张所致。支架内再狭窄率6例,其中3例行修正术,随访期末16/19的二期通畅率。结论对于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TIPS栓塞曲张静脉的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代偿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数、静脉造影剂到达时间(HVAT)、动脉内造影剂到达时间(HAAT)、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及血清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门静脉内径(Dpv)、门脉高压指数(PHI)、动脉阻力指数(HAPI)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门静脉血流速度(PVV)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Dpv、PHI、HARI高于对照组,而PVV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VAT、HA-VTT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HAAT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HVAT、HA-VTT低于对照组,而HAA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低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而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代偿期组和对照组(P<0.05);代偿期组血清Alb低于对照组,而TBiL和PT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的诊断灵敏度(84.92%)和特异度(90.12%)高于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68.29%,59.63%)与血清指标(35.41%,46.81%)。结论超声造影+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联合血清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失代偿期肝硬化 血清指标 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图像后处理软件能否准确测量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切除术(ALPPS)相关的残余体积(FLR)。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施的9例ALPPS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的FLR根据测量软件不同分为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组与Myrian软件测量组,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的ALPPS相关FLR比Myrian软件测量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 P=0.019),原因是影像科医师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错误测量FLR所致。常见错误分为四类:(1)无外科手术理念;(2)将离断面失活组织纳入FLR;(3)肝脏解剖概念的混淆;(4)精准度不足。结论实施三维重建的影像科医师接受肝脏外科手术知识的培训,或与手术医师合作可解决应用CT自带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ALPPS相关FLR的常见错误。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普陀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肿瘤缩小>50% 25例(50%)、门静脉瘤栓消失10例(20%),对照组分别为16例(32%)、5例(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4.60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80±10.60)μmol/L、(68.10±19.83)U/L、(338.60±50.16)g/L、(102.13±20.10)×109/L、(4.10±2.10)×109/L,对照组分别为(19.20±7.55)μmol/L、(64.10±11.25)U/L、(32.11±4.83)g/L、(110.45±28.64)×109/L、(4.83±2.83)×10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8、4.301、82.441、3.432、3.645,均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健康评分为(69.20±3.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6±2.40)分(t=25.303,P<0.05)。结论放射介入栓塞动脉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能缩小肝癌或消除门静脉瘤栓,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治疗性 化学疗法,癌,局部灌注 生活质量 肝功能试验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者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重建的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CTPV行肝移植术的患者7例,6例患者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其中1例行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流不足,又联合实施了右肾静脉-门静脉端侧吻合术;1例患者行左肾静脉-门静脉端端吻合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40 d门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溶栓、抗凝治疗,仍再发CTPV;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门静脉吻合口狭窄,术后4年再发CTPV。7例患者目前肝功能均良好,正常生活。结论合并CTPV者肝移植手术风险高,门静脉取栓-门静脉吻合、肾静脉-门静脉吻合均可取得满意门静脉重建效果,曾行脾切除者术后需加强抗凝和门静脉血流监测。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 肝移植 门静脉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PDCA管理,并分析其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肢体移动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时应用PDCA管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造影剂外渗及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造影剂外渗 CT增强扫描 PDCA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造影剂过敏反应及防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76例患者,按照造影剂差异分为非离子型组(n=40)与离子型组(n=36),比较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与增强扫描合格率,并分析过敏反应防治护理方法。结果非离子型组增强扫描合格率100.00%,明显高于离子型组的86.11%(P<0.05);非离子型组过敏反应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离子型组的25.00%(P<0.05);两组过敏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时,应该合理使用造影剂,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对防治过敏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