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西医药物治疗研究和中医药物治疗研究。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临床观察损伤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治疗有效;其他药物,如纳络酮、促甲状腺释放激素、自由基消除剂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因子和别嘌呤醇可减轻脊髓损伤程度。组织及细胞的移植也一直是研究者探索的热点,如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但目前这些研究大多仍处于实验阶段。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发挥祖国医药学的巨大潜力,中药治疗脊髓原发性损伤和防治继发性损伤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 标签: 脊髓损伤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钡餐肠道造影和碘液胃肠道造影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肠梗阻患者进行钡餐肠道造影和进行碘液胃肠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进行两种肠道造影检查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各不相同。结论只要将钡餐肠道造影和碘液胃肠道造影运用得当,肠梗阻就不难做出诊断。

  • 标签: 钡餐肠道造影 碘液胃肠道造影 肠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活体标本获取困难,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和电生理学检查具有局限性,制约了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诊治与研究,通过微创或无创显像技术对内耳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是临床的期待和热点。近年关于钆造影内耳成像的研究报道较多,并有广泛推广的趋势。相关研究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科和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领域,研究者可能对非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不足而出现问题及应用泛化。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内耳解剖、内耳膜迷路积水相关疾病特点、检查方法及钆对比剂相关危害性充分了解,以规范钆造影内耳磁共振成像研究。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内耳 梅尼埃病 眩晕
  • 简介:下肢动脉造影是经股动脉向下肢动脉血管内注入造影剂,使血管与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的密度对比,在X线照射下显示血管走向,用于检查下肢动脉有无病变或为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疗技术[1]。由于造影后常规留置导尿,下肢制动时间长,穿刺部位易出血,给病人带来诸多不适和生活不便。做好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我科2011年6月-2012年7月对40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造影,术后精心护理后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下肢动脉 动脉造影 围手术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 标签: 脊髓损伤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胚胎脊髓发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过程,存在大量神经元的形成和迁移,而神经元形成和迁移受到众多因子的调控,一旦某些因子发生改变则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过程新生细胞向神经元分化或新生神经元迁移异常则引起胚胎脊髓发育异常,导致先天畸形。本文就FGF、Olig 、N-cadherin、Shh 、Notch 、Wnt等因子与胚胎脊髓发育关系展开综述。

  • 标签: 胚胎 脊髓 发育 信号通路
  • 简介:行进运动是人和动物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肢体不断重复的节律性摆动产生位移。行进运动的执行需要激活大量躯干和肢体骨骼肌,任何骨骼肌的收缩都依赖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力量、耐力等特性。研究表明脊髓运动神经元在不同的运动方式干预下其自身特性也发生了改变。脊髓运动神经元在运动干预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以及电生理指标的改变表明了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机制,这对我们理解行进运动的产生、控制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应变机制至关重要。

  • 标签: 行进运动 运动干预 运动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同时开展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病变31个(35.1%),良性病灶58个(64.9%),病灶平均直径(2.7±1.3)cm。超声造影恶性病灶诊断特异性(93.3%)、阳性预测值(93.3%)和阴性预测值(98.1%)、诊断准确率(93.3%)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特异性(66.3%)、阳性预测值(51.1%)和阴性预测值(81.8%)、诊断准确率(66.3%)(P<0.05)。超声造影检查表现,良性组肝血管瘤动脉期病灶周边呈环状、结节状增强,然后部分或完全向心性填充,填充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高增强;恶性组肝癌动脉期呈整体或部分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快速减退呈低回声,简称“快进快出”。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应用中,超声造影技术还需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相结合,必要时穿刺活检。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诊断 超声造影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我院2009—2010年所做的120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常规腹部加压,对比剂选用离子型及非离子型两种93例一般患者选用76%复方泛影葡胺;27例高危人群选用碘海醇。剂量为20-40ml。结果对比剂不良反应21例,患者均使用复方泛影葡胺,其中,轻度不良反应20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腹部加压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应4例。低血糖反应2例。除1例重度不良反应紧急抢救未完成检查外,其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造影检查。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不良反应的原因多种,针对不同情况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海绵状血管畸形(CM)或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和骨内。其中脊柱脊髓CM多见于青壮年,致残率高。为了进一步规范脊柱脊髓CM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专家组根据国际、国内脊柱脊髓CM的诊疗现状制定了《脊柱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对脊柱脊髓CM流行病学、遗传背景、自然病程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及推荐,旨在为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脊柱 脊髓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 诊断 出血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脊髓损伤患者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的康复策略的个案报道,促进ICF在康复工作中的开展。方法采用实例记录形式展示一例脊髓半切伤患者在ICF指导下完成的为期5周的康复方案。康复团队应用亚急性期脊髓损伤ICF核心分类组合和通用版核心分类组合的29个类目评估功能状态,并根据障碍点有目的的制定康复目标,实施全面康复。结果患者康复效果显著,达到预期康复目标。结论ICF全面了解患者的功能状态,有效的指导康复方案的实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也更加符合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值得进一步临床实践。

  • 标签: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 脊髓损伤 康复方案 个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SCD住院确诊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7.4%(93/339)]低于感觉神经传导[45.9%(107/233)](P<0.001);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传导速度更易受累[22.7%(53/233)比4.7%(11/233),P=0.001]。针极肌电图下肢较上肢异常率更高[31.9%(59/185)比5.7%(5/87),P<0.001],自发电位有无与病程、神经功能评分无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80.8%(118/146)]高于上肢[61.1%(77/126)](P<0.001),SEP异常率[71.7%(195/272)]高于周围神经[35.0%(200/572)](P<0.001)。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为15/16。神经功能评分与腓总神经波幅、N9、N20潜伏期有相关性。结论电生理检查提示SCD患者后索损伤较周围神经损伤更常见,感觉重于运动,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轴索较髓鞘损害更常见。电生理检查对SCD的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定位、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亚急性联合变性 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本研究选择5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9例),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29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颈脊髓损伤 高位截瘫 术后护理 综合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