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日语动词按照语义有无意志性,可分为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两类。意志性特征可从两个层面观察,即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前者以他动词为主,具有命令、可能表达功能,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语义层面,突显动词意志的绝对性;后者在词汇层面为非意志动词,通常缺乏意志、可能等表达,与上述绝对意志动词形成对照,但在句子中如有副词、助动词、助词参与,有时也会有意志性。该意志性主要体现在句法层面,突显动词意志的相对性。对动词意志性特征的认识,这两个层面观察都不可或缺。尤其是使役态与助词「を」的参与,成为动词意志性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动词 意志 非意志 词汇 句法
  • 简介:由于汉语的主语可省略(prodrop)参数和词类标记的缺乏,从句可看作谓词的扩展。汉语定语从句的先行词词根的类别多样,但常出现在标句词"的"之后,携带名词性特征。语义特征的投射(featureprojection)需要具有可解释性和被赋值。由于vP/VP的语义特征投射的不同,不同语言在定语从句的约束性(binding)上存在差异。

  • 标签: 定语从句 句法特征 语义投射 词类转换 标句词“的”
  • 简介:摘要本文以拈连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拈连辞格产生过程中的思维特征,认为拈连是基于联想的心理机制而产生的,并且其产生的思维过程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顺序性和承接性。

  • 标签: 拈连 思维特征 艺术语言 辞格
  • 简介:19世纪后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是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在不断的摸索中形成了自我的特色。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语言特色方面,欧·亨利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分析欧·亨利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的《最后一片叶子》语言特征,进而对'欧·亨利笔法'能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欧·亨利小说中的巨大艺术魅力也能得以彰显。欧·亨利先生的短篇小说数量非常多,《最后一片叶子》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展现了欧·亨利先生在短篇小说上的巨大成就,也能展现该小说在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创作生涯中的地位。

  • 标签: 《最 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语言特征
  • 简介:出于实际与教学的原因,同伴评价在写作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关中国学习者评价特征的文献并不多。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学习者评价的类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收集了829份学习者的评语、评价者问卷数据及写作与阅读分数,并在NVivo和SPSS中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评语是针对语言的,三分之一的评语是社交性话语,百分之十的评语是关于内容与组织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写作中的取得的内容成绩、组织结构成绩、学习者态度、评价拖延情况、被评文章的类型与评语的分布和长度显著相关,但还有许多因素有待探究。

  • 标签: 同伴评价 写作 语言评价 社交话语
  • 简介:贞观时期,经过对魏晋以来的意识形态进行清理国家的各项政策,尤其在文化方面的政策着意于恢复传统的统治秩序。审查这一时期太宗各项政策,对这些内容进行再梳理,探究其目的以及形成的结果,可以看出贞观君臣对于“秩序”的追求,从而进一步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标签: 贞观时期 秩序 文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未来教室、智能教室与创新学习空间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实现教一变革的产物。本文分析并概括了未来教室的基本特征,对未来教室的构建提出的建议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中文的发音,词汇,语法等基本的汉语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汉语学习者能够得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学习汉语很多年,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考试中也可以得到高分,但是一旦参与到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就出现很多问题。有些误解了说话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有些表达的不够全面,也不够得体,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误解。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缺乏对话语标记的正确理解和使用。了解话语标记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 标签: 对外汉语 话语标记
  • 简介:文章从音系不充分赋值角度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构建过程,阐明音系对立层级理论的实证优势,探讨音系表达式从底层到表层的特征赋值机制。首先,音位配列不仅受制于强制曲折原则,还受制于响度序列和离差原则;响度计算要求底层表达必须不充分赋值,但是极端不充分赋值和对立赋值都存在缺陷,对立层级赋值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其次,元音同化具有不对称性,而不充分赋值可提供自然的解释并使运算更加简洁。最后,复杂声母是元音浮游特征附加到辅音部位节点而形成的,该过程受制约条件阻断,可解释声介共现限制。

  • 标签: 不充分赋值 音节构建 对立层级 同化 复杂声母
  • 简介: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释性,理据性和非任意性。文章从英汉儿童文学出发,主要分析了象似性原则的四大方面,即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并针对目前对儿童文学象似性研究不足的情况,试图将象似性与儿童文学联系起来,初步探讨象似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标签: 儿童文学 语音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
  • 简介:摘要日语与汉语有密切地联系,历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拥有了独特的语言体系与特色,词汇十分丰富,受容性极强,且极富变化。日语中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同字異音”同訓異字、同音異義語(どうおんいぎご)、同音異字,熟字训,词汇语序颠倒等等。本文从这几方面入手就日语词汇读音与词义的关联性特征作一些探讨。

  • 标签:
  • 简介:景颇语方式范畴分为处所、情状、工具、数量等四个次范畴,其句法投射主要集中在谓语动词一前一后的状语和补语上。文章揭示了景颇语前状语与后补语在语义表达功能和句法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及其存在互补的情况。

  • 标签: 景颇语 方式范畴 句法形式 类型学
  • 简介:现代汉语中“看在x的面上”是一种既常用又能产的构式,可以表达“请求”“宽恕”两种看似矛盾而又实质相通的构式义。构式义的生成机制源于熟人社会背景下的语用推理,而构式的使用则是一种基于面子维护的话语策略。从历史上看,这种构式在五代时期开始出现,并最终在明清时期完成固化历程。

  • 标签: 构式 语义功能 固化历程 语用特征
  • 简介:韵律边界的声学特征是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韵律能力发展的重要维度。以第一语言为韩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朗读产出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朗读韵律的基线数据作为参照,考察语言水平和韵律边界等级对韩语母语者汉语朗读韵律边界的声学特征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韩语母语者在韵律边界处的各项声学特征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边界前音节延长、低音点和低音点音高重置特征发展得最快,无声段时长特征发展得最慢。(2)不同语言水平的韩语母语者对于韵律边界声学特征层级关系的区分是不同的,这种能力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对于无声段时长特征来说,初、中、高级水平韩语母语者都已经习得了无声段在三个等级边界间的节奏关系;对于边界前延长特征来说,初级和高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的表现较好,可以将韵律短语边界区分出来,不能区分韵律词和语调短语边界,中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的表现较差,不能区分边界前延长在三个等级边界间的层级关系;对于低音点和低音点音高重置特征来说,初、中、高级水平韩语母语者都已经习得了低音点和低音点音高重置在三个等级边界间的层级关系。

  • 标签: 第二语言习得 朗读韵律边界 无声段时长 边界前音节延长 音高重置
  • 简介:本文借助语料库在线检索系统"NINJAL-LWPforBCCWJ",从宾格名词、与格名词以及前接动词三个视角点比较近义词「願う」和「祈る」在词汇搭配上的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进一步探析两个动词在语义上的异同:「願う」倾向于表达说话人自身的各种愿望,仅表示一种心理活动;而「祈る」则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表示心理活动的同时还隐含了动作性语义指向。

  • 标签: 词汇搭配 语义特征 MI值 LD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