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90年代的中国文坛,特别是近年来,你言说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言说良知和苦难;你批评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批评王朔和王蒙;你倡导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倡导理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否则你就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否则你就会被当代的后批评家和后作家们戴上一顶顶大帽子:什么反对改革开放,否定市

  • 标签: 后现代 后新时期 前现代 后批评 中国文坛 知识分子
  • 简介:新时期文学无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应冷静做一些反思:一、以爱情为轴心的新创作模式,使文艺创作跌入僵化的深谷。文革十年几乎没有爱情,而后来十年爱情又到处泛滥。不论什么体裁、题材和主题,不论写领袖、英雄或普通人,概莫能外。二、艺术商品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艺术创作脱离了艺术规律的轨道,而受了经济规律的支配。缪斯女神跟着财神爷私奔了,审美王国一片凄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文艺创作 创作模式 艺术商品化 十年 变态心理
  • 简介:杨少衡在为一本书所作的序中说:“我一直认为漳州是一块小说沃土,这里出产小说和小说家就象出产香蕉一样自然……漳州的土地与小说有一种天然联系,就象百余里外厦门鼓浪屿与诗情画意的飘逸格外有缘。”漳州地处福建东南,靠山面海,境内除九龙江畔有一片平坦开阔的漳州平原外,多为交错分布的低山丘陵与山间盆地,气候暖湿,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出产的水仙花享誉国内外。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民风古朴,百姓性情大多较为温顺,普遍有一种知足安分的思想。这种特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容易形成作家优美质朴的审美感受,容易产生凝重厚实的叙事作品。在二三十年代就有

  • 标签: 小说技巧 新时期 漳州平原 杨少衡 复杂人性 小说家
  • 简介:<正>新时期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浪潮是伤痕文学,其中创作成绩最大的是小说,首先是短篇小说。伤痕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被一些受极左错误影响思想僵化的人横加指责和非难,这个名称原来就是当时否定者所加的恶谥,后来才被多数人赋予肯定的含义,而成为对这一文学现象的虽然界限模糊却又约定俗成的概括。今天,我们的认识应该趋于更加冷静、明确、合理。大体上,凡以反映十年动乱时期的生活为题材范围,以揭批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恶为主要目的,以现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和悲剧性为艺术特征的作品,都可以称

  • 标签: 伤痕文学 “伤痕”小说 作品 文革 中篇小说 红卫兵
  • 简介:<正>本文所论及的新时期散文,是指1976年10月以来以抒情、叙事为主,同时包括随笔、小品一路的散文创作。十多年来,它由单线而辐射性的多方位拓展,呈现出斑驳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格局。其品类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意蕴之深刻,形式之新异,风格之多样是散文史上少有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这十多年来散文创作的宏观描述和把握,探索新时期散文创作在新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的流变,揭示其杂色多味的风采。一和新时期小说、诗歌等一样,新时期散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十年“文革”,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大灾

  • 标签: 新时期小说 新时期散文 散文史 散文创作 散文艺术 五六十年代
  • 简介:<正>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小说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班主任》问世以后,有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杂色》,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蜗居》,高行健的《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和谌容、汪曾棋等一批探索性的小说出现。王蒙在创作上进行探索的同时,在理论上也发表了许多关于小说的新观念、新见解,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索性的小说做了评析。随后,李陀在《论各式各样的小说》(1982年6月《十月》)一文中,对有关小说也分别作了分析,高行健在《钟山》1982年8月号上发表了《谈小说观和小说技巧》一文,并于同年出版了他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引起了文坛的热烈讨论。正如冯骥才给李陀的信《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一文所说:“最近两三年我们文坛涌起的这股现代文学思潮已经成了各种目

  • 标签: 新时期小说 述评 小说观念 小说技巧 高行健 现代文学思潮
  • 简介:<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上实行开放、搞活政策,文学也应该是开放的。这个问题,’我国的文学史可镜为鉴。我国的文学,哪个时期重视同外国文学交流,广取博采,把外国文学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拿过来,给以融化和吸收,这个时期的文学就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安定而繁荣昌盛。唐代文学的鼎盛可谓是这方面的显著的例子。我国“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也是在继承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借鉴了外国文学,因而能随同革命的发展而发展壮大,出

  • 标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新时期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走向 审美态度 唐代文学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50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就是在《讲话》的思想教育和指引下成长起来的.那时正是抗日战争中期,全党正掀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潮,以毛泽东为首的许多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当时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对中国革命战争作了许多科学的论述,后来,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加速全国人民的解放;以《新民

  • 标签: 影片 革命战争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新时期 《讲话》 审美实践
  • 简介:<正>都市文学这一概念,得以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途程中推出,委实是困厄重重。面对巨石般的乡土文学的层层挤压,都市文学犹如倾伏虬曲的幼树,迟迟不能穿刺云空,茁壮成长。进入新时期之后,文坛对都市文学的呼唤愈演愈烈。应当说,这样的呼唤是新时期文学扬弃传统,面向当代、面向未来的精神本质的体现和要求。都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代意识的发源地和扩散场。现代意识其实不过是被自觉意识到了的经过抽象和升华的都市意识,任何一种以现代意识为精神内质的文学都不可能在都市文学阙如的情况下存在和发展。不过,我们所

  • 标签: 都市文学 上海作家 作品 新时期 文化构成 邓友梅
  • 简介:福建素享“散文之乡”的美誉,这缘由大抵因为在其山明水秀的怀抱中,曾生长和生活过冰心、郑振铎、林语堂、许地山、庐隐、梁遇春等辉映现代文学史的散文大家,也因为在当代,以年高德劭的老作家郭风、何为为代表的福建散文创作队列,正涌现出日渐为文坛所注目的章武、陈慧瑛、舒婷、唐敏等一大批辛勤笔耕于国内外散文园地的创作好手。完全可以说,新时期福建散文的创作风貌,呈现出一种杂花生树、群莺纷飞的喜人景象。其阵容之浩大,作品之丰赡,堪与京津沪、陕冀粤等散文重镇相媲美。但不必讳言,在繁荣健旺的总体格局中潜藏着隐忧,整体创作水准的再提高与拓展也存在着差距。倘若我们不取题材类型或地域群体等常见角度,而以年龄性别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承认其对创作具有不可忽视之

  • 标签: 散文语言 新时期 散文创作 女性散文 福建 创作风貌
  • 简介:“后新时期”这一文学史的分期术语正式见诸刊物是在1992年,但提出这一概念的时间也许更早些;时隔不过一年,这一出自中国文学语言的文学史分期概念便被译成了英文Post-New-Period而见诸欧美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的主流刊物,从而为西方学者,尤其是海外汉学界进一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可与国际性的文学史分期相接轨的新视角。但与人们的期待相悖,关于后新

  • 标签: 新时期理论 理论描述
  • 简介:<正>一、用世界意识审视中国当代文学现象如何评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今后发展的历史走向,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具有宏观的艺术视野,树立起真正的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只有把历史转型时期的我国当代文学的变革,设置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审视,许多问题的实质便有可能看得清楚些.

  • 标签: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转型时期 文学变革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小说
  • 简介:一第五代:在“寻根”中搁浅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所谓“新时期”文艺的主要特征,在于随着整个社会的拨乱反正,价值观念的调整,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进人社会的精神层面,扮演起社会良知的角色,并担当起文化和精神启蒙的责任。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反思文学、主体性探讨等等,无不展示着文艺开始重新将意义问题提了出来,对人的尊严的尊重被重新强调,理想主义的旗帜重新飘展,崇高和激情、痛苦和寻找、良知和独创……这些久违了的精神价值成了此一时期最为夺目的光采。此时的中国电影,在文化轨迹上,经过了“反思”和“消解”两大阶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之为“伤痕电影”或“反思电影”以及“寻根电影”

  • 标签: 国产电影 中国电影 新时期 电影艺术 电影传统 人道主义
  • 简介:杜书瀛在《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80年代,人们出于对以往重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道德等所谓“外部关系”研究的不满,转向重文学自身的语言、形式、文体、“文学性”、叙事结构等所谓“内部关系”的研究。语言论美学、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符号学、新批评等,备受青睐,但又走向了

  • 标签: 文学与政治 文学批评 叙事结构 文学评论 语言论美学 文体
  • 简介:<正>一尽管千百年来,美学理论史上围绕崇高这一范畴发生过难以统计的争论,出现过莫衷一是的学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欣赏活动和艺术创作实践证实了崇高的存在及其价值。如果说社会与人生是一部宽广无涯、悠悠无期的交响乐,崇高即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风貌无比丰富繁杂,但是它的内在本质却具有单纯性与统一性,这就是物质性及与其相依为命的运动性。并非一切物质都有崇高的美学价值,崇高附丽于物质的宏伟;并非一切运动、一切矛

  • 标签: 新时期小说 十七年小说 中篇小说 献身精神 个人利益 审美特色
  • 简介:我觉得,诗坛上问题不少,应该交谈,应该争鸣。这对于新诗创作会大有好处。应该谈谈:为什么读者对新诗有意见?为什么近二三年来,没产生轰动一时的大作品?也应该谈谈:民族风格、喜闻乐见与偏重欧化、现代派风的问题。也应该谈谈:艰涩古怪诗风与平易近人、群众化的问题。

  • 标签: 中国新时期诗歌研讨会 读者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