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常规乳术与整形乳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详细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7月-2021年7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45例早期乳腺癌病人,23例病人采用常规乳术方法为S组,22例病人采用整形乳术方法为Y组,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Y组美容效果尤为突出占比95.45显高于S组73.91%%,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高度肯定。且Y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S组,手术时间延长,均P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整形保乳术 常规保乳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根治术及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乳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乳腺癌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0)、B(n=20)两组,分别给予乳手术治疗及改良根治术治疗,并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乳腺组织标本切除量均少于B组,乳房美观程度均优于B组,以上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均较A组略低,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且积极影响手术预后质量,但前者乳效果较后者更高,且更具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 乳腺癌 预后质量 保乳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游离真皮脂肪瓣(FDFG)乳术与传统乳术(TBCS)并发症的差异,并分析FDFG乳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120例行FDFG乳术(FDFG组,50例)或TBCS(TBCS组,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及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分析FDFG组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行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淋巴结状态、临床TNM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肿瘤长径>3 cm及肿瘤位于内上象限患者比例高于TBCS组[52.0%(26/50)比27.1%(19/70),χ2=7.69,P=0.006;38.0%(19/50)比15.7%(11/70),χ2=7.73,P=0.005]。FDFG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切除组织质量均大于TBCS组[251±69)min比(213±41)min,(107±29)ml比(68±26)ml、(8.8±2.5)d比(6.1±1.6)d、(81±26)g比(56±2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4、30.58、22.20、14.54,均P<0.001)。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FG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组[14.0%(7/50)比1.4%(1/70),χ2=5.53,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FG质量(OR=14.056,95% CI 1.764~111.985,P=0.013)及FDFG厚度(OR=19.599,95% CI 1.743~220.345,P=0.016)是FDFG组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FDFG组术后美学评价优良率为90%(45/50)。结论FDFG乳术可扩大肿瘤切除范围,不增加总体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外观理想,但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TBCS,FDFG质量及厚度是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真皮 脂肪组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生率正逐渐上升。随着患者对肿瘤切除术后美容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乳术已不能满足患者的疾病治疗需求。乳腺癌乳整形手术已被证实肿瘤学安全性,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为乳腺癌肿瘤乳整形技术完善丰富的、可重复性的术式方法,对外科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整形技术 中央区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肢严重创伤肢失败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肢失败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上肢严重创伤患者87例(完全离断18例,不完全离断32例,Gustilo ⅢC型骨折37例),其中67例肢成功,20例肢失败(完全离断8例,Gustilo ⅢC型骨折12例)。20例患者中年龄≤50岁7例,年龄>50岁13例;损伤平面为前臂下段4例,前臂中、上段11例,上臂中、下段5例;中度贫血16例,轻度贫血4例,接诊时有休克13例。创伤类型:13例机器绞伤,4例重物砸伤,1例挤压伤,1例热压伤,1例电锯切割伤。分别对这20例患者的截肢原因、受伤至急诊清创的时间、受伤至肢体通血的时间、创面修复的时间及术式、细菌培养结果及首诊医生职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受伤至急诊清创的时间为7~13 h,平均10.3 h;受伤至肢体通血的时间为10~16 h,平均13.2 h。创面修复术式为游离皮瓣2例,带蒂皮瓣4例,皮肤移植5例,直接缝合9例。创面覆盖时间为2~32 d,平均11.9 d;首诊医生职称为主治医师6例,高年资住院医师14例。最终截肢原因为感染的11例,其中单种细菌感染6例,多种细菌感染5例,感染菌种多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细菌;因肢体血供障碍而截肢的有7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有2例。结论上肢严重创伤的肢失败与综合考量手术指征、早期彻底清创、及时建立肢体血液循环和有效的创面早期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感染、缺血时间和经治医师的临床经验是主要原因。

  • 标签: 上肢 外科皮瓣 严重创伤 保肢失败
  • 简介:摘要:随着各类高精尖医疗设备在各医疗机构中越来越普及,购买原厂的维护保养服务成了维持这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医疗服务有序开展的常见做法。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如何对这类服务进行有效管理值得思考,文章从维服务的合同管理出发,提出精细化管理维服务的具体措施,从而监督管理服务提供商,确保维护维服务质量。

  • 标签: 医疗设备 维护保养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使用麝香心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截取63充当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32例,使用麝香心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较对照组的有效率为%高,组间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  当麝香心丸应用在冠心病患者身上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治疗效果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拓展芪胶升白胶囊在临床的应用,探究其肝护肝效果。方法:90只小白鼠分成健康对照组、护肝片组、病理模型组、胶囊组,采用不同的饲喂方法,饲养7d后处死小白鼠,计算肝体指数,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CCl4小鼠ALT、AST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胶囊组有助于降低肝体指数,SOD活性与GSH含量更高,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SH-ST含量明显降低(P<0.05),胶囊高、低剂量组GSH-S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有肝、护肝的功效,可以尝试用其治疗部分肝病。

  • 标签: []芪胶升白胶囊 保肝 护肝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干预中儿门诊的作用效果。方法 基于数字表法下,将我院儿门诊间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89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均分为基础组(n=45)和研究组(n=44);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管理,但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儿门诊系统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干预后Hb水平、缺铁性贫血知识知晓评分数据方面,均显著高于基础组(P

  • 标签: 儿童 IDA—缺铁性贫血 儿保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取石术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原因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普外科于2015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4例外院胆取石术后再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胆囊结石复发,其中19例为有症状胆囊结石。另有2例无结石复发患者分别因胆囊占位、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手术。最终23例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常需行胆囊切除,多可经腹腔镜途径进行。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保胆手术 再手术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丸加减救治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2月-2022年2月救治的40例急性胃肠炎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救治,研究组则予以和丸加减救治。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救治前,两组病患胃肠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5d后,两组病患的胃肠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和丸加减救治进行肠胃炎能够充分的降低临床病症,恢复病患的胃肠功能,改善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性较为突出。

  • 标签: 保和丸 加减治疗 急性肠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手术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1.10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钽棒置入术治疗,后者采取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带血管腓骨移植术治疗效果确切,优于钽棒置入术,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保髋手术 钽棒置入 带血管腓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以本院近一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病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妇康栓+物理治疗,对比组则采用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8%、共计31例)高于对比组(87.50%、共计28例);观察组病患炎症因子TNF-α水平(4.51±1.43)μg/L、IL-1β(21.32±12.53)μg/L、CRP(3.39±0.32)g/L均低于对比组(7.61±1.13)μg/L、(55.75±24.84)μg/L、(8.83±2.83)g/L,表示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更好;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仅1例,占比3.13%,低于对比组的3例、9.38%。从各项实验数据的结果上能够明显观察到,观察组均优于对比组。结论: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并发症更少,此种治疗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保妇康栓 慢性宫颈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乳腺癌乳术后放疗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医院2021年1—8月乳腺癌乳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多功能体板联合改良型体膜固定(改良型体膜组),30例采用真空垫固定(真空垫组)。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三维矢量误差、>5 mm误差的比例,以及计划靶区(PTV)和临床靶区(CTV)在模拟移床前后的剂量差异(包括PTV_V100、PTV_V95、CTV_V95和模拟移床以后的PTV_V100 S、PTV_V95 S、CTV_V95 S),并进一步分析改良型体膜组不同放疗时间的摆位误差变化。结果60例患者共行锥形束CT扫描369次,其中改良型体膜组195次,真空垫组174次。两组x、y、z方向(左右、头脚、腹背)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9±1.98)、(2.38±2.04)、(1.45±1.16)mm和(2.24±1.63)、(2.78±2.17)、(2.70±1.88)mm,三维矢量误差分别为(4.32±2.28)、(5.13±2.14)mm。其中,改良型体膜组在z方向和三维矢量上误差小于真空垫组(t=-7.77、-3.41, P<0.05)。>5 mm误差出现的比例,真空垫组在x方向低于改良型体膜组(χ2 =7.13,P<0.05),改良型体膜组在z方向低于真空垫组(χ2=5.90,P<0.05)。模拟移床后,改良型体膜组的PTV_V100 S优于于真空垫组(t=2.47,P<0.05)。且改良型体膜组第1周的x方向误差大于第2~3周和第4~5周(P<0.05)。结论使用多功能体板联合改良型体膜固定总体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真空垫固定,但应特别注意放疗第1周x方向的误差。

  • 标签: 摆位误差 乳腺癌 放射治疗 多功能体板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目前发病率非常高的女性特有疾病,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大多数都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而重点区别就在于乳问题上。乳腺切除术后的生存率与乳手术治疗后辅助放疗的总体生存率是相似的,但是在辅助放疗的配合下,生存率是会有一些提高的。乳腺癌患者在进行乳术后放疗,影响放疗效果的有方法、体位、呼吸方式、年龄、乳腺体积、肿瘤分期等。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乳腺癌乳手术后放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如下综述,同时也对放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放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治疗中保乳手术的应用疗效。方法:于本院乳腺科2020年12月份至2022年2月份入院行乳房切除手术乳腺癌患者中选出56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案整理两组数据,即28例行乳手术观察组患者,28例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加以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10.02±1.47)d,手术(51.82±7.48)min,术中出血量(36.27±5.38)ml;生活质量总评分(85.97±3.48)分;对照组患者住院(15.22±2.11)d,手术(83.18±12.83)min,术中出血量(67.03±12.83)ml;生活质量(71.73±4.48)分,组间数据对比有对比性(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中保乳手术疗效突出,既能促使患者及早出院,又能改善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