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血站检验环节质量监控管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血站检验环节的质量问题,以及在检验过程中对质量控制管理的现状,为日后提高血站检验环节质量监控管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血站检验科作为血站血液质量检测的重要部门,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就当前血站检验环节质量的管理状况而言,本篇文章主要对血站检验环节质量监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血站检验环节质量监控管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检验环节 质量监控 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31-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监控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法收集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报道分析,结合我市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监控管现状以及笔者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分析总结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监控管现状。结果当前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结论当前应该大力培养医院医疗设备、器械管理的专业人才,应用新生的管理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为医院临床提高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

  • 标签: 医院 医疗设备 质量监控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加强对门诊输液室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医院感染防控管,强化质量控制。结果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医院及上级质量标准要求。结论防控管是规范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医院感染 防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及试剂使用研究,以最大限度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在2014年4月开始实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行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差错事件发生率及差错事件诱发因素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行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后的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5.5%,实验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及试剂使用研究,有利于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率,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质控管理 试剂使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疮监控管信息系统在压疮监控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高风险压疮患者及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评估、分层上报、分级监控管的动态压疮监控管信息系统。结果高风险压疮上报率由92.86%上升到98.26%,院外带入压疮上报率由91.42%上升到97.68%。院内压疮发生率由2.48%降低到0.74%。结论压疮监控管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实现压疮防治与监控管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压疮 监测管理 信息系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疗系统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消毒供应中心除了要建立健全的质控管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质控标准和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员工消毒工作进行约束之外,还要在消毒流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对车间、人员以及待消毒的物品进行消毒控制,消毒流程结束后的控制也不可缺少,消毒流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监测并制定质控考核办法对消毒流程进行考核,并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积极总结经验。

  • 标签: 消毒 供应中心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方法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认真执行医疗器械操作规范,对回收、洗涤、包装、灭菌、监测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质量监控管,对其质控管效果进行分析认识。结果实施全程质控管后,回收不合格率、洗涤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灭菌不达标率、物品摆放差错率以及对包装质量不满意大小分别是0.50%、0.50%、1.00%、0.04%、0.03%、1.00%,和实施全程质控管前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全程质控管,不断改善相关的管理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再生医疗器械高效率使用,从而实现有效的医疗感染控制,提升医疗保护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再生医疗器械 全程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消毒供应室中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措施实施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影响。方法我们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再生医疗器械包800套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全程质控管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与全程质控管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再生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全程质控管实施后再生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分类、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与全程质控管实施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全程质控管措施应用于再生医疗器械管理中,其能够有效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灭菌质量水平,对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及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再生医疗器械 全程质控管理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法在我院病案首页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先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并拟订对策、检查和落实,最后对实施PDCA循环前后的首页数据中CD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建立病案首页数据质控小组的专门监管、制定病案首页填写指引并培训、指标落实到具体科室、制订相应奖惩措施、利用信息化软件协助管理等系列措施,我院的病案首页CD率指标的填写比较真实的反应我院收治病人的情况。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我院终病案首页数据质控管成效显著,可在医院其他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案首页数据质控PDCA循环 CD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在传染病疫情防控管中的对策。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社区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2014年起实施防控管对策,对比实施防控管对策前后一年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传染病疫情暴发明显低于2013年,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医院在传染病疫情防控管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和报告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疫情暴发。

  • 标签: 社区医院 传染病疫情防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修订高乌甲素内控质量标准。方法依据文献[1][2]测定高乌甲素含量,对含量和熔点范围进行修订。结果高乌甲素含量(按干燥品计算)提高至不得少于95.0%,熔点修订为“不得低于215℃”。结论修订后的高乌甲素内控质量标准,不仅较好的控制中间体提取工艺,而且解决了氢溴酸高乌甲素原料存在的问题,达到新版氢溴酸高乌甲素公示标准的要求。

  • 标签: 高乌甲素 内控质量标准 水解产物 高乌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研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各选取2013年和2014年300份检验科工作人员出具的血液化验报告单作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血液化验报告单为观察组,施行生化质量控制体系;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液化验报告单为对照组,施行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比对两组血液化验报告单质控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液化验报告单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间质评项目和PT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能够显著提高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水平,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生化质控 检验科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

  • 标签: 高危人群 高危环节 医原性疾病 皮肤病损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9例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75例患者在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对照组74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5.14%。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更加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能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风险关系 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