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瘫痪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7.69%vs26.9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瘫痪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褥疮对于神经内科护理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脑血管疾病瘫痪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褥疮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足外翻非手术治疗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2例有足外翻畸形的脑瘫患儿予以手法、物理因子治疗,配合辅具如足弓垫,踝足矫形器,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结果康复半年后重新予以运动评估,裸足站立时足外翻异常畸形消失者35例(83.3%),足外翻角度明显减低者有5例(11.9%),有效率达95.2%。结论脑瘫患儿足外翻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显著。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足外翻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脊髓损伤后伴肢体瘫痪患者的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我科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伴肢体瘫痪患者3例,予体综合康复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康复护理,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系统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伴肢体瘫痪患者的康复效果,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四肢瘫截瘫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脐疗在治疗骨折后出现的肢体肿胀疼痛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05例骨折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用七叶皂甙钠静脉滴注;治疗组53例用自制中药敷神阙穴进行脐疗,7日后分别观察两组肿胀消退、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显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8.1%,明显优于对照组84.6%,并且治疗后24h、48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脐疗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能有效减轻骨折后患肢的肿胀疼痛,并且避免了全身及局部用药的弊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临床应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脐疗 骨折 肿胀疼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对85例脑瘫患儿采取Vojta、Bobath和推拿按摩,配合静脉应用丽珠赛乐等西药及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综合疗法。结果康复总有效率达91.78%,其中-6个月组疗效最好(有效率96.34%),-36个月组疗效较差(有效率87.10%),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脑瘫患儿应及早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

  • 标签: 脑性瘫痪 推拿 按摩 综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自制昏迷瘫痪患者床头翻身卡,增加护士防范压疮责任意识,有利于护理管理者的床边检查指导,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将预防压疮的实施方式、皮肤情况观察、采取的措施设计成表格并应用于临床。结果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细节性,增强了护士工作主动性,责任护士的护理服务得到患者或家属的评价,使护理管理者到床边检查指导评价护士工作有据可查,从而防止了压疮的发生。结论翻身卡设计简洁,记录方便,定时翻身是经济而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

  • 标签: 昏迷瘫痪患者 床头翻身卡 设计应用
  • 简介:她是一位貌美如花的马来西亚女孩,大学毕业后本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从此过上安逸的生活。然而,自从在网上认识没上过一天学的瘫痪小伙李康宇后,就被他的无畏、乐观和博学,深深吸引住了。Gan顶着巨大的家庭压力,来到河北唐山农村与恋人相聚,并最终牵手。演绎了一段美丽而又催人泪下的跨国婚姻童话。2013年10月.婚后不久的她,又应邀带着丈夫到北京、天津的电视台做节目,俨然成了"明星"!

  • 标签: 瘫痪 河北 女孩 吉隆坡 爱情 马来西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肢体活动对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对近年来120例开胸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护理干预。总结与比较结果120例开胸患者未发生肺栓塞,合理的肢体活动方案对预防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是具有一定效果的。结论护士在患者术前正确评估与恰当指导,术后协助早期活动可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

  • 标签: 肢体活动 胸部手术 肺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的50例临床检查资料以及病史,同时随机选取相匹配的健康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实验儿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DT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瘫痪组患儿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正常(兴趣区纤束无明显变化,FA值降低)为6例,7例患儿脑萎缩、3例患儿脑裂畸形、7例患儿为胼胝体萎缩伴有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共计17例患儿,27例患儿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同时对于白质损伤及白质软化症患儿的DTI/FT示其神经纤维束弥漫或局部缺失、稀疏或走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对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明确的诊断,其中DTI/FT检查对隐蔽性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 DT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对36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功能训练、物理治疗、蜡疗、推拿按摩、针灸、穴位注射等中西医结合疗法。结果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康复综合疗法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性瘫痪 康复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拮抗法在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实施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27例)实施电针拮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vs7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拮抗法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异常运动姿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针拮抗法 脑梗死 痉挛性瘫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桐皮汤熏洗在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远端肿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远端肿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采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愈显率(79.59%)、总有效率(95.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53%)、(59.1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27.6957、18.9904,均P<0.01)。结论海桐皮汤熏洗能够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远端肿胀患者的肿胀情况,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海桐皮汤熏洗 下肢骨折术 肢体远端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在周围面神经瘫痪患者中的应用在促进其面肌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88例周围面神经瘫痪患者进行研究,应用康复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与面神经功能指数。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面神经功能指数分别下降为(37.7±8.0)分和(0.6±0.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周围面神经瘫痪患者中的应用可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其面肌功能的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周围面神经瘫痪 面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新疆第二师焉耆医院神经内科2004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8例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多在夜间睡眠时或清晨清醒后发作,常表现为四肢驰缓性肌无力,以双下肢为重,重症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和呼吸肌麻痹,106例经口服和静脉补钾,联合硫酸镁,安体舒通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死于呼吸肌麻痹和恶性心律失常。结论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以青年男性多见,发作多有诱因,积极补钾及抗心律失常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累及呼吸肌的危重症低血钾病人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 标签: 低血钾 周期性瘫痪 病因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7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康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82.6%,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为(4.1±1.3)分,对照组为(9.7±3.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针刺经筋结点 康复疗法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在骨伤科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学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住院期间均实施相同的康复锻炼。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并发放书面指导手册;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出院后6个月内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时的Harri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观察组Harri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延续健康教育 康复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