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的使用,然而在导管长期留置过程中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发生率相当高,感染率约为5.3/千导管日,其中死亡率约12%~24%1。本文综述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率。

  • 标签: 导管 血流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其满足临床各种监测、治疗的需要的同时,一些危重患者、免疫力下降等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仍困扰着临床,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简述了对导管相关血流的预防措施以及抗感染导管在临床的应用情况。

  • 标签: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存的生命通道,是血液净化完成的必要前提。对于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肾移植前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渡、生命期有限、心功能差、血管条件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成为重要的及最佳的血管通路,在CRF患者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导管相关血流(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发病率逐年增加,对CRBSI认识不足、诊断困难、抗菌药物选择错误及已出现耐药的现状都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故本文围绕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病原菌特点、治疗加以综述。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ICU内专职核查员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核查员岗位,由取得ICU专科护士证及感控护士证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科室引入和制定导管相关血流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及核查表,核查员对全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置管前、中、后的核查工作及导管相关血流的监测工作。对比核查员岗位设立前后导管相关血流(CRBSI)的发生率。结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导管相关血流从设立前的37.58‰下降到15‰以下。结论专职核查员的设立,在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重要作用,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ICU 专职核查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血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血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CRBSI)预防与有效护理措施。方法试验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淋巴瘤化疗留置PICC导管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CRBSI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CRBSI发生率远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全面护理干预后,可使降低CRBSI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CRBS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血流发生的原因及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例PICC导管相关血流患者进行分析。结论对PICC导管相关血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的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10%(4/40),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20%(8/40),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有助于其导管相关血流发生率的降低,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控制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导管相关血流的易感部位给予相应的有针对的护理措施,防止病原进入体内,增强抵抗力,预防导管相关血流。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6.09%和感染例次率7.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2%和2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血流的首发部位是肺部,其次是泌尿系统。结论针对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导管相关血流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相关血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血流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血流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长期导管相关血流(CRBSI)的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以带涤纶套长期导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进行透析的患者405例,对其中确诊的CRBSI的患者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405例患者中,共发生CRBSI75例,33例(44%)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占感染总数的66.6%(2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45%),表皮葡萄球菌3株(9%),粪肠球菌2株(6%);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3.3%(11株),主要为阴沟肠杆菌2株(6%)、荧光假单胞菌2株(6%)、肺炎克雷伯菌2株(6%);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达100%,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株(13.6%);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最为敏感,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均为45.45%。结论长期导管相关血流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也不少见,且部分对常见抗生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对此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CRBSI)中的价值。方法160例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8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置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及CRBSI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置管静脉、置管次数及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RBSI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1.2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CRBSI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血流(CRBSI)的致病因素,为临床防控给予必要的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ICU接收的287例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静脉导管血流发生病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掌握CRBSI的致病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的CRBSI发病密度为4.63/1000导管日;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ICU类别、留置时间、导管腔数、置管地点;Logistic分析,ICU类别、留置时间及置管地点是独立致病因素。结论加强ICU中心院内感染监测可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加强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是预防及控制CRBSI的重要对策,减少置管时间也可降低发病率。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 致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16年4月38例AASV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情况,对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38例AASV透析患者中,符合血液透析导管感染诊断标准的有26例,导管感染发生率为68.4%,导管留置时间、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他处感染、是否糖尿病均为其导管感染的好发因素。结论AASV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导管感染率,提高AASV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ANCA相关性血管炎血液透析 导管感染 误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某三甲医院的50例肠球菌血流患者资料。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50例肠球菌血流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包括26株粪肠球菌和24株屎肠球菌;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肿瘤1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胆管炎3例等。易感因素包括导管留置29例、手术19例、低蛋白血症6例、粒细胞减少5例、入住ICU7例、使用呼吸机5例。23例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其中感染肠球菌例数/感染例数比56.5%(13/23):尿路感染6/7、手术部位感染4/4和胆道感染1/4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敏感,而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敏感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0%(13/26)、链霉素65.4%(17/26);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25.0%(6/24)和链霉素62.5%(15/24)。46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使用了抗菌药物,41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89.1%)。32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针对的调整用药,17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肠球菌血流,临床经验抗菌治疗常不合适,预后并不理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抗菌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及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血流感染 肠球菌 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