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1例具有广中和活性的慢性HIV-1感染者(DRVI01)血浆样本中,分析潜在的中和抗体特异性。方法查找已知的HIV-1广中和抗体(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DRVI01来源不同时间点的膜蛋白序列。对存在频繁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回复突变,比较突变前后的假病毒与自体血浆中和敏感性的差异,推测可能存在的bNAbs。结果在DRVI01来源的6个时间点155条膜蛋白序列中,查找存在频繁突变的10类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其中gp41融合肽、gp120/gp41交界面两类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较多的变异。对这些位点回复突变后,后一个时间点及同一时间点的自体血浆,对大部分突变株病毒的中和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具有广中和活性的HIV-1感染者(DRVI01)体内,可能存在与gp41融合肽类及gp120/gp41交界面类bNAbs的中和特异性。

  • 标签: HIV-1 膜蛋白 中和抗体 进化
  • 简介:摘要成功建立体液免疫记忆反应至少取决于两层防御机制:抵抗再感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既有体液免疫记忆,其依赖于长寿浆细胞(plasma cells,PCs)分泌的预存的保护性抗体;第二道防线为反应性体液免疫记忆,即病原体经历的记忆B细胞迅速重新激活以产生抗体。其中后者在防御同源病毒的再次感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免疫系统及病毒高变异特性对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提出了挑战。因此,了解HIV诱导产生广中和抗体的记忆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s,BCR)的特点为HIV-1预防性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记忆B细胞 B细胞受体 生发中心 广谱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超广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检出的506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均分离自非消化道感染506例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耐药性、表型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记录菌株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506株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较常见(40.32%,204/506),其次为泌尿道(21.74%,110/506),其中产ESBLs菌株116株(22.92%,116/506)。产ESBLs菌株与非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均未见明显耐药性,产ESBLs菌株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ESBLs菌株(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主要与下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有关,产ESBLs菌株较非ESBLs菌株耐药性更强。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疫苗的主要抗原是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但这两者都存在抗原漂移的现象,给疫苗设计带来巨大困难。广流感疫苗的候选抗原之一是高度保守的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胞外域(matrix protein 2 ectodomain,M2e)。M2e在天然感染的情况下免疫原性较弱,但是可通过相关的佐剂、包裹材料和蛋白疫苗提高免疫原性。此文介绍了加强M2e免疫效果方式的研究以及M2e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流感疫苗 病毒基质蛋白质类 佐剂,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产超广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某医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病历资料。选取15个临床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7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91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42株。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机的使用[(OR(95%CI)=20.627(2.795~152.233)]和开颅手术[OR(95%CI)=13.658(1.618~115.298)]是神经外科术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呼吸机的使用和开颅手术作为其独立风险因素,应予重视。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β-内酰胺酶类 术后感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产超广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的菌株,使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K-B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716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 800株,总检出率为46.62%。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气管内导管、血液等,科室分布居前3位的是新生儿科、儿科、小儿外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97.00%、57.62%;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低于2.9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且2016-2018年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合理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避免产ESBLs菌的院内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便携式LED紫外线消毒器对一些小型的公共用具(美容美发用品)的杀菌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GB/T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国家标准,依据GB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通过控制变量,运用载体定量杀菌的试验方法,对LED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 该LED紫外线对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杀灭效果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紫外线敏感性偏弱。 结论 试验使用的便携式LED紫外线照射消毒器, 对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不同种类的细菌对紫外线的耐受力不同。紫外线灯的杀菌能力和照射强度、照射距离都有关联,如果照射距离远,可通过增加强度和时间的方式加强杀灭力。

  • 标签: LED 紫外线杀菌 实验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能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分析平台,通过能CT的物质分离技术、单能量曲线、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技术在胸部检查的应用,分别阐述了利用能CT的技术分析平台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分析、肺动脉栓塞成像分析、心脏冠状动脉成像应用、胸腔积液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指出了能CT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检查技术,弥补了以常规CT的检查局限性,使胸部影像诊断更加全面和精准。

  • 标签: 能谱CT 胸部检查 影像检查技术 定量定性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中肝细胞癌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分析肝细胞癌中miR-1180-3p表达水平并构建其相关ceRNA调控网络。方法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180-3p的表达水平,并筛选出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分别用LncBase数据库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180-3p与lncRNA和mRNA的靶向作用关系,并通过lncRNA的DNA甲基化筛选出DNA甲基化介导的lncRNA。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iR-1180-3p相关ceRNA网络,并用WebGestalt网站对ceRNA中相关mRNA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相比于低表达miR-1180-3p的患者[总生存时间(5.69±0.35)年],高表达miR-1180-3p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短[总生存时间(3.99±0.47)年],提示miR-1180-3p高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风险比= 1.28, 95%可信区间为1.1~1.5, P < 0.01)。研究中构建的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包含2个lncRNA(F11-AS1和LINC01511)以及37个mRNA。结论成功构建了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其中DNA甲基化介导的F11-AS1及F11-AS1/miR-1180-3p/C11of54 ceRNA调控轴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预后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我国窄中波紫外线应用于白癜风治疗已有十余年,目前,其临床治疗参数尚缺乏统一标准,不规范的治疗不仅不能使患者从中获益,还易引起红斑、水疱、光老化等不良反应。基于世界白癜风工作组光疗委员会制定的窄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专家共识,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治疗经验,本文从治疗频率、初始治疗剂量、连续治疗或中断治疗后剂量调整、平台期及疗程选择、可接受的最大光疗总次数等方面讨论窄中波紫外线治疗参数的选择,提高窄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疗效。

  • 标签: 白癜风 紫外线疗法 窄谱中波紫外线 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单中心风湿性疾病住院患儿疾病的变化趋势,提高对儿童风湿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 9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发生率的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住院例数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川崎病2 633例(44.3%),过敏性紫癜(HSP)2 109例(35.4%),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574例(9.6%)。②除外HLP,其余病种住院人数均呈上升趋势。③近6年住院的风湿性疾病种类由原来的17种增长到目前37种。④ SLE患者逐年增长(112/2 348和197/3 602,χ2=1.41,P=0.235),重症狼疮患者数亦较前增多(35/112和55/197,χ2=0.38,P=0.536)。⑤风湿性疾病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发生率为7.2‰(43/5 950),幼年型关节炎伴全身发作(sJIA)中有12.9%(26/201)出现过MAS,占风湿性疾病合并MAS总数的60.5%(26/43)。近6年风湿性疾病合并MAS(χ2=14.1,P<0.01),及sJIA合并MAS均明显增多(χ2=11.2,P<0.01)。⑥ 1.1%(64/5 950)风湿性疾病相关肺部病变,幼年型皮肌炎(JDM)中24.4%(20/82)合并风湿性疾病相关肺部病变,占风湿性疾病相关肺部病变总人数的31.3%(20/64)。近6年风湿性疾病并发相关肺部病变及患者明显增多(χ2=5.66,P=0.017)。⑦儿童风湿性疾病病死率为3.7‰(22/5 950),45.5%发生于SLE(10/22)。近6年SLE病死率有所下降(5/112和5/197,χ2=0.34,P=0.558)。结论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病种及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川崎病、HSP、JIA、SLE及JDM。在每年总患者数相对稳定情况下,少见、疑难、危重病种逐年增多。虽近6年SLE仍是风湿性疾病主要死因,但病死率逐年下降。

  • 标签: 风湿性疾病 住院 儿童 疾病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MALDI-TOF MS)在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形态学鉴定为丝状真菌的菌株,分别采用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乙腈萃取法提取真菌蛋白并行MALDI-TOF MS鉴定,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比较;分析丝状真菌菌种分布和标本来源。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90株,其中曲霉菌属70株(77.78%),青霉菌属6株(6.67%),链格孢霉5株(5.56%),镰刀菌属4株(4.44%),赛多孢菌2株(2.22%),米根霉、根毛霉和哈茨木霉各1株(1.11%);其中曲霉菌以烟曲霉47株(52.22%)、黄曲霉13株(14.44%)和黑曲霉4株(4.44%)为主。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90.0%)(包括痰标本和肺泡灌洗液),其次为角膜和耳道分泌物(3.33%),痰标本中分离率最多的为曲霉菌(59株、65.56%)。MALDI-TOF MS鉴定到种水平82株,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率为91.11%(82/90),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形态学鉴定结果(68.89%,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02、P = 0.01);质鉴定丝状真菌中的曲霉菌、镰刀菌、赛多孢菌和链格孢霉时准确率高(98.57%~100%);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乙腈萃取法前处理的质鉴定丝状真菌到种水平的比率分别为91.11%(82/90)和90.00%(81/90),鉴定曲霉菌种水平分别为98.57%(69/70)和97.14%(68/70),但鉴定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4、P = 0.95);两种前处理方法均可100%鉴定烟曲霉、黄曲霉、赛多孢菌和链格孢霉到种水平,其中89.36%(42/47)烟曲霉和76.92%(10/13)黄曲霉鉴定得分≥ 2.0分。结论MALDI-TOF MS技术鉴定丝状真菌快速准确,双甲酸夹心法前处理操作更简便,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可用于实验室常规鉴定曲霉菌等常见丝状真菌。

  • 标签: 丝状真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鉴定 双甲酸夹心 甲酸乙腈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