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作者: 肖继明唐平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肖继明唐平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心脏内科,南京军区老年病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35基金项目: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课题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13063)作者简介:肖继明(1974-),男,江苏盐城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通讯作者:唐平华,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方法选择20只家兔,随机分普通饲料对照组10只,高脂饲料组10只,喂养9周.测定不同时期血脂水平.第9周末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终点,苏丹Ⅲ染色测定主动脉斑块阳性面积;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组织CD34及VEGFR2阳性反应强度.结果高脂组主动脉斑块阳性面积高于对照组;高脂组心肌组织CD34及VEGFR2阳性反应强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和开胸结扎冠状动脉LAD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双模型.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rabbitmodelofatherosclerosisandm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20rabbi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10ratsinhighfatdietgroupand9weeksafterfeeding.Bloodlipidlevelsweremeasuredatdifferenttimes.Attheendofthenineweek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wasproducedbyopeningchestandligaturingLADofcoronaryartery.Attheendoftheexperiment,thepositiveareaofaorticplaquewasmeasuredinSultanⅢstainingandCD34andVEGFR2inmyocardiumwasdeterminedby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ResultsTheplaquepositiveareaofhighfatgroupwassignifiGcantlyincreasedthancontrolgroup.DifferenceofCD34andVEGFR2positivereactionbetweenhighfatgroupandcontrolgroupweresignificant.ConclusionHighfatdietfeedingandligationoftheLADoftherabbitcoronaryarterycanbesuccessfullyestablishedintherabbitmodelofatherosclerosisandautemyocarGdialinfKaeryctiwoonrd.sAtherosclerosi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nimalmodel中图分类号R743R99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6-02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间歇性低氧(CIH)新西兰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CIH早期(0~8周)新西兰右心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24只置于8%~21%氧浓度的CIH舱内,每天持续6h,6d/周,共8周。于CIH第0、1、2、4、6、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新西兰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同时随机处死1只,观察右心室心肌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制模后0、1、2、4、6、8周右心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右心结构参数与CIH0周比较,右心室前后径、长径、基底部横径、中部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前后径及右心房上下径8周时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于4周减小(F=3.46,P〈0.05),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于4、6、8周增大(F=3.11、3.41、3.86,P均〈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于8周增大(F=3.45,P〈0.05),心率校正的等容收缩时间(ICTc)于2、4周时缩短(F=3.13、3.33,P均〈0.05),8周时恢复至基础状态,肺动脉血流频谱射血时间(ET)于1、2周缩短(F=3.01、3.15,P均〈0.05),加速时间(AT)于1、2、4周缩短(F=3.13、3.15、3.32,P均〈0.05)。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心率(HR)于1周、2周、4周加快(F=3.06、3.12、3.30,P均〈0.05),心率矫正的等容舒张时间(IRTc)于1、2、4周缩短(F=3.15、3.31、3.17,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于1、2周时减小(F=3.13、3.44,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三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于4、6、8周时增大(F=4.01、3.82、3.37,P均〈0.05),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

  • 标签: 缺氧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 简介:目的比较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的日本大耳和豚鼠的血脂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方法将12只和12只豚鼠分别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①对照组(n=6):普通饲料喂养;②模型组(n=6):高脂饲料喂养;③豚鼠对照组(n=6):普通饲料喂养;④豚鼠模型组(n=6):高脂饲料喂养。0周及4周末酶法检测血脂;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弓病理变化。结果实验4周末模型组和豚鼠模型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结果示:模型组83%(5/6)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理改变,豚鼠模型组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结论单纯高脂饲料喂养1月,可形成高脂血症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豚鼠只可形成高脂血症,较豚鼠快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动物 豚鼠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的兔子的心室肌在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寻去40只形状、大小状况相当的兔子,并且把其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心衰组、心衰稳心颗粒组四组,每组10只,用稳心颗粒干预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和心衰稳心颗粒组,而且心衰模型用主动脉瓣返流联合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研制,等到2个月后,对兔子进行开胸手术,并且及时把心室肌单向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记录下来。计算左室心尖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最后,准确测量心室颤动的阈值。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虽然心衰组和心衰稳心颗粒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和心衰组的心室肌MAPD50、MAPD90、ERP延长(P<0.05);与心衰组作对比心衰组的心室颤动阈值(VFT)有所增加,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缩小(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增高(p<0.05);与假手术、心衰两组共同比较心衰组的左室的心肌细胞有所延长,离散度也明显增加;结论稳心颗粒对心衰时已经延长的MAPD和ERP作用不大,很难使其发生改变,但是稳心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却能起到抗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这是因为能够提高VET和缩短TDR。

  • 标签: 稳心颗粒,兔子的心肌室,心力衰竭兔,生理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并探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供建设性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成年居民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水平。方法于2014年11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以1264例成年居民为样本数据,对他们进行例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7.8%,男性患病率为48.6%,女性患病率为46.8%,性别无显著差异,(x2=2.2,P>0.05)。研究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岁年龄的递增呈递增趋势,45岁以后的增长率较快。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家庭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等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高血压是受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成年居民应秉承理性的生活理念,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治高血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建立家兔化疗性静脉炎(chemotherapeuticphlebitis,CP)模型。方法: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0.01%VCR组和0.02%VCR组,每组14只,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0.9%NaCl注射液2ml/kg、0.01%VCR0.2mg/kg和0.02%VCR0.2mg/kg。根据给药速度不同(左耳12ml/h、右耳6ml/h),每组又分为A、B两个亚组。用数字皮温计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耳缘皮温;肉眼观察外观变化,并根据严重程度记分。于给药后48、96h随机各取7只家兔处死。取耳缘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记录每个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分值,并计算每个标本炎症反应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耳皮温在给药后12h开始下降,变化可持续到给药后48h,甚至84h(P〈0.01,P〈0.05)。注射局部肉眼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相同浓度的VCR,注射速度慢比注射速度快引起的CP更严重,而注射速度相同时,低浓度VCR引起的CP比高浓度严重。结论:耳缘静脉以6ml/h注射0.01%VCR0.2mg/kg建立的CP最严重。

  • 标签: 长春新碱 化疗药物 静脉炎 家兔
  • 简介: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CL)不同部位部分损伤后ACL内本体感受器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共选用28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A、B组各12只,分别于单侧ACL中部和ACL近胫骨1/3处制作部分损伤,对照组4只不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于实验后2个月,A、B组均于实验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ACL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A组和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损伤侧膝关节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A组和B组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L不同部位的损伤均会导致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及本体感觉下降,且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的本体感受器及本体感觉变化无差异,其机制可能与韧带内血管对总体血供影响不大有关。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膝关节 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成年女性中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通过性交传播致病,主要体征表现为尿道内刺痛、烧灼感,尿道口红肿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这种感染是引起女性生殖道炎症并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沙眼衣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临床常规治疗一般采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抗炎药物较多,通过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此法单一,杀菌不彻底,容易复发。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药辅助疗法“邪毒消除,气血调和”,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 标签: 沙眼衣原体感染 抗炎治疗 中药辅佐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成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成年重症肺炎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存在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咳嗽、呼吸困难、咳痰、心慌胸闷、发热等为主,且患者合并症较多,按发病率依次是呼吸衰竭、肾衰竭、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心力衰竭等。48例患者中,2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是43.8%,通过Logiistic进行回归分析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如下器官衰竭数量超过3个、高血糖、消化道出血以及APACHEⅡ评分超过20分等。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诊疗中,医务人员需掌握患者的致死因素,给予有效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成年重症肺炎患者 临床特征 死亡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76-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人慢性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我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20160(人)。入选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并向入选患者派发调查问卷询问慢性病的罹患率,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结果患病组各指标均高于未患病组,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本次研究中成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1.60%,女性的患病率为57.60%(6232/10820),男性患病率为46.00%(4296/9340),女性患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X2=270.14,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有意义。调查对象中吸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的比例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病的因素。结论成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较好的控制,工作重点应在健康教育,预防慢性病并发症和伤残,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病 危险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近年来对HbA1c的研究发现,HbA1c的测定受到个体差异和检测方法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更准确地将这一指标应用于临床,对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水平及HbA1c诊断切点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bA1c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汇总。

  • 标签: HbA1c 糖尿病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方对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1)、中药组(n=12)、西药组(n=11)、空白组(n=6),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高酯饲料喂养4周后行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造模。术后各组予正常饲料喂养,中药组予活血祛瘀方灌胃4周,西药组予舒降之、阿司匹林灌胃4周,模型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4周。造模术4周后处死家兔取腹主动脉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VEGF表达。结论活血祛瘀方使腹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对血管内膜增殖早期VEGF有拮抗作用,提示其对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为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再狭窄提供实验数据。

  • 标签: 活血祛瘀 血管内膜剥脱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中SREBP-1c及PPARγ的表达。方法使用醋酸泼尼松龙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SREBP-1c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PARγ、SREBP-1c的表达量在骨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中显著增多(P<0.05);实验组中PPARγ表达量比SREBP-1cmRNA显著增多(P<0.05)。结论SREBP-1c及PPARγ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PPAR&gamma SREBP-1c
  • 简介:目的:通过由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导致的氧化应激体系中的变化,研究中药川芎嗪对IRI干预下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持续性阻断双侧肾动脉血流1h,再灌注5h的肾IRI动物模型。日本大耳30只,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sham,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川芎嗪干预缺血/再灌注组(ligustrazine+ischemia-reperfusion,LZ组)。于缺血前、缺血1h、再灌注1h、3h和5h依次经颈总动脉抽血用以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黄嘌呤氧化酶(XO)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在实验结束后取肾组织依次检测SOD、XO活力以及MDA含量,并对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与IR组相比,LZ组血浆中和肾组织的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增高(均P〈0.01)。LZ组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异常改变较IR组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能够使氧自由基水平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具有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膝骨关节炎模型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观察软骨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小白菊内酯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40只,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组(A组);其余的32只采用右后肢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法,建立OA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模型口服对照组(B组)、模型关节腔注射对照组(C)、小白菊内酯口服组(D组)、小白菊内酯关节腔注射组(E组),每组8只。B组和D组分别予生理盐水、小白菊内酯灌胃,C组和E组分别予生理盐水、小白菊内酯关节腔注射,连续治疗6w后,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清、膝关节液TNF-α、IL-1β表达水平。所有实验动物在8w处死,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关节软骨的病理组织改变。结果与模型组(B组、C组)比较,D组、E组关节液及血清中的TNF-α、I-1β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E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病理显示有关节软骨破坏,病理积分升高(P<0.05);D组、E组病理改变较B组、C组显示关节软骨有所修复,病理积分降低(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可减轻动物模型的关节炎症,其关节腔给药的抗炎疗效优于口服给药,抑制血清和关节腔TNF-α、IL-1β的分泌,可能是小白菊内酯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小白菊内酯 膝骨关节炎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Dextran-DTPA-Gd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IMRLG)定位VX2舌癌哨位淋巴结(SLN)及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6只,采用VX2瘤组织块植入左侧舌缘,建立舌癌移植瘤模型。21d后,于荷瘤双侧舌缘肿瘤黏膜下注射Dextran-DTPA-Gd造影剂各0.2mL,后分别于15、30、45、60min,4h,24h行IMRLG检查,计算增强前、后不同时间淋巴结的信号强化率(E%);定位SLN,观测淋巴管走行、淋巴结信号强度及形态等特征。24h后,全麻下于相同部位注射亚甲蓝行淋巴染色,解剖颈淋巴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舌癌移植瘤模型14只(14/16),淋巴转移12只(12/14),双侧淋巴结在磁共振增强扫描后相同时间信号强化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30枚淋巴结,其中IMRLG诊断癌转移淋巴结15枚,病理诊断转移13枚,诊断阳性率为86.7%(13/15),2种诊断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IMRLG定位SLN与亚甲蓝染色位置一致。结论:Dextran-DTPA-Gd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可有效定位VX2舌癌SLN,为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依据。

  • 标签: 舌癌 哨位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淋巴造影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婴儿期抗生素使用、肠道菌群改变及成年期疾病发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杂志上。肠道菌群失衡即为生态失调,往往会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过敏症及其它免疫障碍,甚至肥胖等。该研究或为临床开发一种预测性的模型来测定幼儿肠道中健康菌群的发育提供帮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市成年居民2005-2011年超重肥胖率水平及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和规律。方法利用北京市2005-2011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计算北京市的肥胖率和超重率,用2000年全国人口进行标化。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北京市成年居民2005、2008、2011年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6.9%、19.3%和21.1%,男性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9.5%、22.0%和25.8%,女性标化肥胖率分别为15.3%、17.3%和17.4%;北京市成年居民2005、2008、2011年标化超重率分别为35.5%、36.8%和37.3%,男性标化超重率分别为40.4%、41.4%和41.9%,女性标化超重率分别为32.3%、33.2%和33.6%。北京市的肥胖人口快速增长。结论北京市成年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经接近总人口的60%,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 标签: 肥胖 超重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