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超声医疗风险技术防范措施。方法就基层产科超声现状、局限性,阐述技术防范措施。结果和结论西部基层医院确实存在着不能根据自身技术能力设置产科超声检查的层次、医生自身技术水平待提升、产前超声报告单不规范、临床医生和孕妇存在对产科超声的认识误区等,为改变产前超声检查目前的困扰,结合基层医院提出想法供同行参考。

  • 标签: 产科超声 纠纷 技术性 防范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士进行动机会谈技术短程培训策略,寻求让护士掌握动机会谈技能的培训途径。方法自行设计动机会谈技术短程培训方案,对24名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护士进行为期5次的培训。采用情景测验方法对护士进行培训前后动机会谈技能掌握情况测评,根据动机会谈理念中建议、肯定、开放式提问、激励和建构行为表现作为培训效果评价指标。采用自编的培训满意度调查表对受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受训护士在培训后回应出现建议、肯定、开放式提问、激励和建构的行为次数均高于培训前,经比较,P〈0.001;培训前后护士整体动机会谈行为计数比较,r=91.746,P=0.000。受训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的综合评价95.8%。结论短程培训能让护士掌握动机会谈技能,培训方案为护士所接受和欢迎。

  • 标签: 护士 动机性会谈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口腔正畸术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8例错位牙患者,共77颗牙;年龄最小的是16岁,年龄最大的是38岁,平均年龄为27岁;77颗牙当中,74颗为上前牙,3颗为下前牙;将其分为两组,A组43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B组34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A、B两组具有可比。结果A组43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复发牙数为6颗,复发率为13.95%。B组34颗牙齿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复发牙数为15颗,复发率为44.12%。A组与B组畸形牙齿复发率有显著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离子粘合剂与牙体表面的粘固很好,能达到顺利粘托槽的目的,而且方法操作简单、粘固好,不易脱落,最主要的是价格便宜,患者容易接受。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的畸形牙齿复发率相对比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性相对比较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口腔 正畸 粘结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气管支气管的诊断及应用价值,认识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例气管支气管(TB)患者的MSCT薄层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及支气管虚拟内镜(VB)等多种后处理图像。结果5例气管支气管均为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发生在气管及右主支气管的右侧壁或右后壁,经多种后处理,均能清晰地显示气管支气管的起源部位,有无狭窄及其他合并症情况。结论MSCT无创、操作简单,可作为气管支气管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先天畸形 气管性支气管 支气管镜检查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式磁珠技术进行群体反应抗体检测的应用。方法选择血液样本共100份,使用Luminex100流式磁珠仪以及Labscreen流式磁珠试剂盒进行PRA检测。结果在所有血液样本中,阳性20例,阳性率为20%;其余80例血液样本均显示阴性。其中20例阳性血液样本中,8例有输血史,12例有妊娠史。结论为了能够保证输血安全,在对患者进行输血的同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以及病史,对于有输血反应者以及曾经有过输血史的患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严格行交叉配血。

  • 标签: 流式磁珠 群体反应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童脑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脑瘫痪患儿的50例临床检查资料以及病史,同时随机选取相匹配的健康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实验儿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DT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瘫痪组患儿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正常(兴趣区纤束无明显变化,FA值降低)为6例,7例患儿脑萎缩、3例患儿脑裂畸形、7例患儿为胼胝体萎缩伴有弥漫脑白质损伤共计17例患儿,27例患儿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同时对于白质损伤及白质软化症患儿的DTI/FT示其神经纤维束弥漫或局部缺失、稀疏或走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对脑瘫痪的患儿进行明确的诊断,其中DTI/FT检查对隐蔽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 DTI检查
  • 简介:浪漫性爱似乎总离不开美酒。杯盏交错,光影闪烁中,内心的欲望之火渐渐燃起,对方也变得更加朦胧迷人。不过,近日“美国学联盟”指出,对于来说,酒是把双刃剑-既能助也能败。中国学会会员、婚恋咨询专家李惠丽表示,小酌可以怡情助。首先,适量的酒精能帮助双方降低焦虑,让男性变得自信,让女性抛开羞涩,大胆调情。

  • 标签: 美酒 中国性学会 低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复杂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微创技术相结合的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的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中部骨折 复杂性骨折 穿颊器 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3种侵人性产前诊断技术的成功率、有效、安全及其手术并发症。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门诊所进行的经腹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脐静脉穿刺手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种侵入产前诊断技术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羊水穿刺一次成功率最高,但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侵入产前诊断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穿刺 羊水穿刺 脐血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低剂量CT扫描技术检查肋骨骨折时的影像质量和该诊断技术的可行,以期望到达临床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被检查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方法取54例胸外伤而入我院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使用超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使用普通低剂量CT扫描,由专业的医师分析两组扫描后的结果,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经过普通低剂量CT扫描后确诊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8.13%,而研究组经过超低剂量CT扫描后确诊的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96.53%,两组检测手段都能有效诊断出肋骨骨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低剂量的CT扫描手段诊断肋骨骨折能够达到临床上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要求,并且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伤害,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辐射剂量 肋骨骨折 CT扫描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诉全身皮肤水肿紫红斑,反复10个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红斑,部分呈紫红色,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大疱、血疱、脓疱,无糜烂、溃疡等损害。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激素类乳膏'外用,皮疹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并渐出现头发及眉毛脱落,指甲、趾甲脱落。曾于6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诊

  • 标签: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 伪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 简介:前庭诱发肌源电位(ocular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 标签: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 简介:摘要肝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该综合征常具有潜在的可逆,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为重要表现。通过对患者科学的治疗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病情好转,转危为安。

  • 标签: 意识障碍 行为异常 昏迷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对创伤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治疗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到2013年9月接诊的16例创伤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进行Ilizarov技术治疗,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6例20个膝关节中,术前平均屈曲畸形角度为67.5°±18.6°,经过Ilizarov技术治疗后可见屈曲角度恢复到3.82°±3.25°。在术后随访中发现17个关节维持较好的效果,3个关节有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15%,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总体有效率为70.0%。结论Ilizarov技术的使用对创伤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Ilizarov技术 创伤性膝关节屈曲 挛缩畸形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的同步。方法研究对象为22例MS伴左室肥厚患者(MS-LVH),69例MS不伴左室肥厚患者(MS-NLVH)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心室6个壁12个节段心肌收缩速度和舒张速度达峰时间(Ts、Te),应用12个节段Ts、Te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diff、Te-diff)及标准差(Ts-SD、Te-SD)来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同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NLVH组和MS-LVH组Ts-diff、Ts-SD、Te-diff、Te-Sd均显著增大,与MS-NLVH组相比,MS-LVH组Te-diff和Te-SD增大更加明显。结论MS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的异常,左室肥厚对舒张同步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是一种侵犯身体多脏器的典型的自体免疫疾病,对人体危害极大。严重肾脏受累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如果不给予适当治疗会进展到末期肾病,甚至死亡。系统红斑狼疮的治疗是现今研究关注的热点。现有的激素治疗由于副作用以及对病程恶化无显著改善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生物技术药物因其良好的靶向性为治疗系统红斑狼疮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安全和有效已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本文对生物技术药物用于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物技术药物 B细胞活化因子 耐受原 疫苗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尼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得出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并做灵敏、特异性试验。结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为1.938,最低检测的拷贝数为8.5个/反应管。结论:建立了检测马尔尼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感染程度及对治疗的指示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纤维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