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内容提炼自2022年8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主题为“数据共享,方法共享,科学共享”的“第二届中国母乳科学大会”。会议的主旨是总结母乳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确定尚未解决的问题、共同探讨未来母乳科学研究的方向,内容共分6个部分:(1)母乳科学研究的内涵与宗旨及整个母乳科学的发展前景;(2)母乳成分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的方向;(3)母乳喂养的健康效应以及母乳喂养促进行动的科学支持,未来母乳喂养研究的路线;(4)目前母乳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强调了方法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方法学研究的思路;(5)患儿的喂养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措施;(6)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创制技术的创新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次会议体现了在母乳科学研究中,临床医学、营养学、围产保健、食品科学、政策制定等多学科交流、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对未来泌乳生理学、母乳成分、母乳喂养以及婴幼儿营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学科研究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母乳科学 母乳喂养 母乳成分 婴幼儿配方奶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时间介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时间段内,接受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的共计10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段内,接受常规健康指导的106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所评定出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门诊咨询指导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喂养成功率的影响较大,可有效优化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喂养成功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门诊咨询指导 初产妇 喂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优化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新鲜母乳质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案例来自我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胎龄大于32周的早产儿50例,其中1~4月未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的25例早产儿定为对照组,5~8月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的25例早产儿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新鲜母乳质量和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与对照组早产儿出院时身长、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妇中应用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为数字抽签法,分别为实验组(40例,系统母乳喂养知识护理宣教)与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指标(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下奶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技巧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母乳喂养知识 护理宣教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系统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护理宣教在推动母乳喂养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4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实验与观察组2组,每一组57例。对照实验选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医护,观察组选用全面的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护理管理。比照2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率和催奶时长,平均每母乳量,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和母乳喂养方法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96.49%明显大于对照实验孕妇80.70%,具备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母乳喂养 相关知识 护理宣教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针对宝宝常见的生理性腹泻中的母乳性腹泻,进行原因分析:1,婴儿存在先天性乳糖不耐受;2,母乳中前列腺素2过高;3,乳母饮食原因。及提出处理意见:1,乳糖酶应用;2,饮食调整;3,补充益生菌和锌。

  • 标签: 生理性腹泻/母乳性腹泻/乳糖酶/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母乳喂养指导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8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产妇接受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产妇来说,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概率整体更高。混合喂养以及人工喂养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实际针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指导的过程中,相比于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方式来说,系统性的母乳喂养指导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的概率,降低产妇混合喂养以及人工喂养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 母乳喂养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母乳喂养门诊联合产前哺乳体位训练对于产科母乳喂养的指导情况。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1年7月1日份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孕产妇,该项目为罗定市妇幼保健院研究项目,截止时间为2023年6月30日,本文主要针对项目初期孕产妇的资料收集以及相关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进行讨论。结果:对四组孕产妇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后,乙组产妇的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知识好于甲组孕产妇,同时该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P

  • 标签: 母乳喂养门诊 产前哺乳体位训练 产科母乳喂养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初产妇运用产前产后护理对其母乳分泌时间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0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初产妇取样79例,密封信封抽选分组,行优质产前产后护理(n=41,观察组)和常规护理(n=38,参照组),比较产后3d泌乳量、泌乳时间、母乳喂养率和SF-36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F-36得分高于参照组,产后3d泌乳量(17.31±1.52)ml,母乳喂养率92.68(38/41),比参照组(11.46±2.64)ml、73.68%(28/38)高,泌乳时间(6.13±0.20)h,比参照组(8.27±1.59)h早,P<0.05。结论:综上所述,产前产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初产妇生活质量,加快泌乳速度,提升其产后3d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响评价 母乳分泌时间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初产妇护理中产前产后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方法 自2020年度1月至2021年度12月选择86例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模式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纳入43例初产妇。常规组对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初产妇实施产前产后护理,总结与探究2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 (1)常规组与研究组母乳分泌时间对照用时较长,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初产妇 产前产后护理 母乳分泌时间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初产妇而言实施产前护理+产后护理对其母乳分泌情况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将于2019年5月-2021年5月时间段在本院分娩的76例初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所观察的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观察两组母乳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分泌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产前产后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中对其母乳分泌时间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对于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予以选取,纳入时间起始于2022年4月,终止于2022年8月,随机选取样本共计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观察组(34例)施以产前产后护理,对照组(34例)施以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母乳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初产妇48h母乳分泌率(52.94%)相比对照组(26.47%)要高(P

  • 标签: 母乳喂养率 产前产后护理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爱婴医院产妇母乳喂养率和角色转变时间受母乳喂养管理的影响,更好的指导母乳喂养管理工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5月爱婴医院管理的50例产妇,根据产妇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常规母乳喂养管理,观察组强化母乳喂养管理,分析产妇母乳喂养干预结果。结果:产后不同时间产妇母乳喂养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产妇角色转变时间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在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婴医院强化母乳喂养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加快角色转变时间,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爱婴医院 母乳喂养管理 产妇母乳喂养率 角色转变时间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剖宫产产妇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加强母乳喂养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86%,与对照组的57.14%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初次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3d泌乳素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采取母乳喂养护理方法,可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缩短初次泌乳时间,增加产后泌乳素,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剖宫产产妇 母乳喂养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制定护理内容给予针对性干预,进而提高母乳喂养方式选择率。方法:选取90例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在掌握影响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干扰因素后,进行护理干预以提升母乳喂养率。结果 分析影响因素依次为:负性情绪影响、担心影响身材、缺乏自信心、乳头皲裂、营养不足(P

  • 标签: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