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混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混合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伴有病毒性肝炎,13例合并肝硬化和脉管侵犯;肿瘤组织中可见不同比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存在于同一肿块或者不同部位,肝细胞性肝癌样趋于呈小梁状结构、假腺样、腺泡、实性结构,癌细胞有丰富嗜酸性胞质,胞核圆形,核仁易见;移行区癌细胞呈卵圆形,核深染,胞质少,呈排列梁状,实性巢团或束状,间质纤维化明显;肝内胆管癌细胞质淡染或伊红染,有或无粘液分泌,排列成大小不等的腺管或实性条束状结构,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结论混合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包含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病例组织特点的少见肝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诊断难度大,需要结合病史、血清AFP、影响学资料,主要是依靠病理检查确诊,临床通常以完整切除为主。

  • 标签: 混合型 原发性 肝癌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混合高脂血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混合高脂血症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血脂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TC、TG、HDL-C、LDL-C和LP-a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脂康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混合高脂血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混合型高脂血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混合颈椎病患者通过应用针灸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14%、对照组85.71%,P<0.05;施治前CASCS、VAS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CASCS评分为观察组更高,VAS评分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通过对混合颈椎病患者联合应用针灸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混合型颈椎病 针灸 颈椎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肝脏切除手术病理诊断为cHCC-CC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cHCC-CC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19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7例、慢性丙病毒性肝炎2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20 ng/ml 18例,糖类抗原199(glycoantigens 199,CA199)≥37 U/ml 9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5 ng/ml 5例。患者肝脏切除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68.8%、34.4%、17.4%。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37 U/ml(χ2 =5.687,P=0.019)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CC-CC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血清CA199≥37U/ml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预后 存活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旁疝与混合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论食管旁疝引起的部分胃扭转和胃梗阻可以自行缓解,特别是在服钡检查时。也有用内镜使扭转复位成功的报道,但复位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如内镜不能进入扭转的胃内,复位即不可能。经胸或经腹两种切口均可处理食管旁疝。如果内镜和钡餐检查表明食管胃连接部位置较高,有短食管的可能,很显然以经胸切口为宜。

  • 标签: 食管旁疝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印戒细胞癌(SR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SR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0.9~70.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40.0个月(7.0~61.0个月),3年OS率为46.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肿瘤位于胃中上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胃混合SRCC患者3年OS率分别为34.3%、31.1%、30.0%、33.3%、40.7%、28.9%、37.5%,均低于年龄<60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未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未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7.6%、57.5%、52.9%、57.6%、56.7%、74.6%、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25,95% CI 1.089~3.481,P=0.003)、淋巴结转移(OR=1.077,95% CI 1.059~2.674,P=0.034)、肿瘤侵犯胃壁全层(OR=1.342,95% CI 1.117~7.225,P=0.002)、脉管神经侵犯(OR=1.104,95% CI 1.087~2.541,P=0.018)是胃混合SR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淋巴结转移、侵犯胃壁全层、脉管神经侵犯的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SRCC患者预后差。

  • 标签: 胃肿瘤 癌,印戒细胞 印戒细胞比例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弥漫性混合纤维肌发育不良1例。患者因意识障碍13 h入院。CT血管成像检查示双侧颈内动脉至腹主动脉范围内全身大动脉、中动脉管腔弥漫性扩张,伴多发局限性管腔狭窄及狭窄后瘤样扩张,动脉瘤形成,呈典型“串珠样”改变。头颅CT平扫示右侧丘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考虑为右侧丘脑急性梗死。综合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弥漫性混合纤维肌发育不良。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混合肝癌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混合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行TACE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TACE期间毒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TACE期间各症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ACE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减轻混合肝癌患者TACE期间毒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混合型肝癌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混合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35.7 ± 13.5)岁,病程(3.8 ± 3.1)年,垂体促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混合腺瘤6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毒症表现,6例患者有肢端肥大症体貌,2例伴有闭经泌乳症状。均为垂体大腺瘤,多呈侵袭性生长。术后仅1例患者完全缓解,多需联合治疗控制病情。结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混合腺瘤以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混合最常见,临床表现复杂,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手术治疗多不能完全缓解,术后放疗和/或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 标签: 垂体肿瘤 促甲状腺素 腺瘤 疾病特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混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混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45髋),全部得到随访,临床资料完整,平均随访(34.1±1.2)个月,对假体生存率、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步态、大腿痛等方面进行评估。放射学资料完整者39例(42髋),平均随访(31.5±1.6)个月,对假体放射学松动率、骨水泥鞘分级、异位骨化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假体生存率为97.7%,以髋臼或股骨假体无菌性松动为观察终点,则假体生存率为100%。Harris髋关节评分比术前平均(48±20)分(10~85分)改善为平均(90±8)分(56~100分),仅1髋股骨头坏死为轻度疼痛,其余44髋均为轻微疼痛或无疼痛。2例为中度跛行,10例为轻度跛行,30例无跛行。无一例出现大腿痛,无一例出现髋臼或股骨假体的放射学松动。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结论混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疾患效果良好。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混合型 人工关节
  • 简介:摘要因早期胃癌具有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特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2020年日本胃肠内镜学会发布的《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指南(第二版)》依据组织学将早期胃癌分为分化和未分化。然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许多早期胃癌同时存在分化和未分化成分,为混合早期胃癌。目前,关于混合早期胃癌ESD的预后尚未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混合早期胃癌ES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混合型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混合肝癌(CHC)及肝内胆管癌(IC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并经病理证实为ICC或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ICC或CHC患者225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35例,年龄(58.7±10.4)岁。依据病理类型分为ICC组172例和CHC组53例。健康对照组选自同一医院接受常规健康检查的个体,共纳入450名,其中男性189名,女性261名,年龄(56.7±9.3)岁。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C和C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OR=9.373,95%CI:4.784~18.363,P<0.00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OR=7.151,95%CI:1.195~42.776,P=0.031)、糖尿病(OR=3.118,95%CI:1.733~5.612,P<0.001)和肝内胆管结石(OR=18.650,95%CI:5.210~66.767,P<0.001)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HBsAg(+)/anti-HBc(+)(OR=54.891,95%CI:17.434~172.822,P<0.001)和HCV-Ab(+)(OR=37.785,95%CI:5.720~249.611,P<0.001)是C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BV感染、HCV感染、肝内胆管结石、糖尿病和肝硬化是发生ICC的危险因素。HBV、HCV感染是发生CHC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胆管上皮癌 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在混合血尿鉴别。方法选择本院122例血尿患者,包括肾小球疾病55例;非肾小球疾病67例。根据判断GL红细胞是否>5﹪,是否有管及管的种类,是否有白细胞、脓细胞、肾小管肾上皮细胞、结晶、精子、是否有混合细胞群、病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其他有形成分的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结果检出肾小球性血尿47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伴有肾小球血尿10例,肾囊肿等非肾小球血尿8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22例,泌尿(生殖)系统结石15例,肾盂肾炎13例,急肾衰2例,泌尿生殖系统结核2例,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2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80﹪。结论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在混合血尿鉴别中的分析思路对判定血尿性质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血尿 有形成分 肾小球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