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近年多项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脂肪因子chemerin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目的:综述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肥胖、高血压及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概括脂肪因子chemerin与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脂肪因子chemerin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体脂含量、能量代谢、炎症相关,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代谢中的双重作用,它可能成为连接慢性炎症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一个关键因子。脂肪因子Chemerin在不同的炎症状态下作用不同,可能与其在不同的炎症环境中裂解方式的不同有关,但并没有明确脂肪因子chemerin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脂肪因子 CHEMERIN 炎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8%,对照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片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急性哮喘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孟鲁司特 哮喘急性发作期 外周血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和炎症因子,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正常人(CON组)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并比较其差异,分析AECOPD组患者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ECOPD患者脂联素显著低于CON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ECOPD组患者脂联素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P<0.05),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显著降低,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 标签: COPD 急性加重期 脂联素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资料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IL-2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关系,IL-6、IL-8和TNF-α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患者IL-2和IL-6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IL-8和TNF-α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炎症因子能够反映支气管哮喘病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炎症因子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2年3月~2014年8月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而有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50例心肌梗死未发生心律失常者为对照组,通过离心法对血清当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确定炎症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病例组TNF-α、CRP、IL-18、IL-1β、血清淀粉样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后,选择机体炎症因子的测定对患者的病情预估和预后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心律失常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这两种药物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CRP、TNF-α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6、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方面,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炎症因子 小儿重症肺炎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FINS、HOMA-IR、FBG、HbA1c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清热解毒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两组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TNF-、IL-6、FINS、HOMA-IR、FBG、HbA1c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NF-、IL-6、FINS、HOMA-IR、FBG、HbA1c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中试验组的TNF-、IL-6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能通过调控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IR,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 标签: 清热解毒方 中医药疗法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利用大鼠睡眠剥夺模型观察甜梦口服液对失眠或睡眠不足引起的学习记忆下降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平台水环境对大鼠进行连续72h快速动眼相(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剥夺建立失眠动物模型,大平台组作为对照。睡眠剥夺前4周分别灌胃给予低(2.1ml/kg)、中(4.2ml/kg)、高(8.4ml/kg)3种剂量甜梦口服液,对照组及睡眠剥夺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缝核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结果:与睡眠剥夺模型组比较甜梦口服液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升高,逃避潜伏期缩短;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中缝核的5-HT的含量减少;海马BDNF蛋白水平明显上调。结论:甜梦口服液具有提高睡眠剥夺大鼠免疫功能及提高学习记忆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中缝核的5-HT及升高海马的BDNF含量有关。

  • 标签: 甜梦口服液 睡眠剥夺 学习记忆 IL-1β、TNF-α 5-HT BDNF
  • 简介: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I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TNF-α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以改善炎症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蒿芩清胆汤 慢性胆囊炎 疗效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基于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评价止咳贴穴位敷贴干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止咳贴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和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4,IL-5,IL-6及Ig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控制9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儿临床控制10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2组患儿治疗前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治疗后IL-4,IL-5,IL-6及Ig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组间IL-4,IL-5,IL-6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咳贴可能通过改变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达到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而且其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相当。

  • 标签: 炎症细胞因子 止咳贴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