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中不同靶/滤过组合时降低管电流量(mAs)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不同靶/滤过组合时,以自动曝光模式(AEC)的mAs为基础,分别降低10%、20%、30%、40%、50%时对厚度为4.4 cm的模体进行曝光,测量所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品质因子(FOM)与平均腺体剂量(AGD)。在满足图像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FOM,找出两种靶/滤过下最优mAs及相应的AGD。对模体中3种结构影像特征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比较计算AGD与显示AGD间关系。另外,对满足图像质量要求的mAs与密度曝光档位相对应,计算并比较两者mAs均值。结果两种靶/滤过中显示AGD均小于计算AGD,Mo/Mo被低估22.5%~23.7%,计算AGD值与显示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982.86、5 555.48,P<0.05)。W/Rh被低估13.1%~14.2%,计算AGD值与显示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 859.09、15 973.55,P<0.05)。Mo/Mo组合中,mAs降低20%时,FOM可增加9.6%为最大值,且计算AGD减少18.8%。W/Rh组合中,mAs降低10%,FOM可增加5.1%为最大值,且计算AGD减少11.9%。在满足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两种靶/滤过组合评价模拟纤维时,mAs降低30%;评价模拟钙化时,mAs降低20%;评价模拟肿块时,Mo/Mo组合mAs降低40%,W/Rh组合mAs降低30%;影像质量评分均与AEC无明显差异(P>0.05)。密度曝光档位(-1~-3)可与降低的mAs(10%~30%)对应。结论不同靶/滤过组合时,调节管电流量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低剂量 辐射剂量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联合生物反馈(BFT)对治疗抑郁、焦虑状态便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晚钠电流的药物对短QT间期心脏可能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制备兔离体心脏电生理研究模型。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80只,首先任意选取34只,未用药时为对照A组(n=34)、给予IKATP开放剂吡那地尔后为吡那地尔A组(n=34),再从吡那地尔A组中选取27只,联用钠通道抑制剂或传统的用于治疗短QT综合征的药物奎尼丁后分为雷诺嗪联用组(n=9)、美西律联用组(n=9)、奎尼丁联用组(n=9)。在剩余的46只新西兰兔中选取19只,未用药时为对照B组(n=19),给予吡那地尔后为吡那地尔B组(n=19)。其余27只分为雷诺嗪单用组(n=9)、美西律单用组(n=9)、奎尼丁单用组(n=9)。采集对照A组、吡那地尔A组的心电生理参数,在对照B组、吡那地尔B组中采用程序电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采集心电图。采集吡那地尔联用组和单用药物组的心电生理参数,同时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并采集心电图。吡那地尔、雷诺嗪、美西律、奎尼丁药物浓度分别为30、10、30、1 μmol/L。结果与对照A组相比,吡那地尔A组的QT间期、心外膜和心内膜动作电位复极化完成90%处的时程(MAPD90)缩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大、有效不应期(ERP)和复极后不应期(PRR)降低(P<0.05)。与吡那地尔A组相比,美西律联用组、奎尼丁联用组心外膜和心内膜MAPD90和QT间期延长(P<0.05),雷诺嗪联用组则不发生改变;TDR在3个联用组均显著降低,但ERP和PRR则延长(P<0.05)。程序电刺激时对照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为0,吡那地尔B组升高至10/19(χ²=13.6,P<0.05)。雷诺嗪联用组、美西律联用组和奎尼丁联用组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分别为1/9、1/9和0,均低于吡那地尔B组(χ²=4.5、4.5、7.4,P均<0.05)。结论在QT间期缩短的心脏,抑制晚钠电流不会加重电生理异常,而且会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与逆转短QT情况下TDR的增大和不应期(包括ERP及PRR)的缩短有关。

  • 标签: 动作电位 晚钠电流抑制剂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复极后不应期 心室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共计60例,通过对其中的30例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设为常规组,并对其余30例患儿联合经颅微电流刺激仪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治疗结束后,相较于常规组,研究组在ABC评分上具有优势(P<0.05);两组GDS-C评分中,个人-社会、听力语言、视觉表现研究组更高(P>0.05),其余项目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均有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CES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的最终效果较好,不仅能缓解自闭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儿童情绪、注意力、睡眠,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因此,可以广泛用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中。

  • 标签: 经颅微电流刺激 综合康复训练 自闭症 心理和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皮肤电流感觉阈值(CPT)对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临时脊髓电刺激(SCS)治疗效果及疗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10日至2017年2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住院的亚急性期PHN患者20例,年龄40~80岁,无其他严重合并病。接受临时SCS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0 d、14 d、2个月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在PHN患侧及对应健侧皮肤行CPT测定,采用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作为客观疗效评判指标。结果SCS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点VAS及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14 d时VAS降到3分以下,且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接近1;患侧与健侧皮肤CPT比值和VAS正相关(r均>0.4,P=0.001);治疗后2个月随访和治疗后14 d时相比,VAS评分及皮肤CPT比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稳定。结论皮肤CPT客观测定和VAS主观评分相结合,可以评估临时SCS对亚急性期PHN的疗效和临床治愈时间。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带状疱疹 电流感觉阈值 脊髓电刺激 亚急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