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既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又与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差别,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向主要是构建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从而使学生成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再延伸提出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相应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

  • 标签: 现代职业教育 高职人才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体系 构建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专科护士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在该院工作的143名专科护士,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了解其相应水平,并探究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核心能力相关性。结果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15.08±5.21)分,维度均分为(5.48±1.13)分,且把握感均分最高,为(5.95±1.10)分,组织影响感维度均分最低,为(4.51±1.41)分,同时,该院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评分为(162.43±7.69)分,其维度均分为(2.80±0.80)分,且法律、伦理实践维度评分最高,为(3.10±0.76)分,批判性思维维度评分最低,为(2.58±0.81)分,另外,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与核心能力相关性指数为0.610,两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目前该院专科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较高及核心能力均较高,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达到提高其职业认同感的目的,进而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及护理质量。

  • 标签: 专科护士 职业认同感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升,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所以职业卫生服务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职业卫生监测作为职业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文章通过探讨职业卫生监测在职业卫生服务中发挥的优势,探讨职业卫生监测作用更有效地发挥的路径,以期进一步保障我国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 标签: 职业卫生服务 职业卫生检测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在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比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1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河南省肿瘤医院58名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58名护士分为4组,每组12~15名,分别进行6周共6次面对面的以职业认知为主的共情能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培训效果。结果训练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从(11.50±1.13)分降低至(7.87±1.87)分,总体幸福感总分从(65.52±10.84)分提高至(77.00±9.49)分,职业认同得分从(30.22±7.90)分提高至(38.03±8.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4、-6.351、7.972;P<0.01)。结论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能够缓解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的倦怠程度,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幸福指数。

  • 标签: 护士 职业倦怠 中重度 职业认同 总体幸福感 共情能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级别护理管理对急诊护士综合能力职业倦怠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8年6月开始逐步实施分层级别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急诊科工作的急诊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分层级别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综合能力职业倦怠及职业认同感。结果分层级别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其各维度评分均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分层级别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同时,其职业认同感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别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职业认同感,并降低其职业倦怠感,进而能够使其更为积极且专业地对急诊科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分层级别护理管理 急诊护士 综合能力 职业倦怠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埃及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中埃两国在工业、能源、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随着中埃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员工的职业卫生状况必将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对埃及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分析,以探寻中埃两国在职业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发展空间。

  • 标签: 埃及 职业卫生 职业暴露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调查某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医师在培训过程中对个人现状的满意程度。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院住培医师在家庭、经济和工作学习几个方面对个人现状的满意程度进行研究。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住培医师表示对个人现状很满意的占 10.67% ,对个人现状较满意的占 46% ,对个人现状一般满意的占 20.67% ,对个人现状很不满意的占 17.33% 。 结论 住培医师对于目前的个人现状大部分还是比较满意,但还有部分住培医师对个人现状不是很满意,主要是由于社会适应能力差,还有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大及对未来计划的不确定性方面的压力。

  • 标签: 住培医师 个人现状 满意度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护士职业紧张情况进行探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指导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9月期间就职的 236例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付出 -回报失衡问卷( ERI)调查护士的紧张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分析。结果 143名护士( 60.59%) ERI指数≥ 1; REI指数≥ 1的护士与 ERI指数< 1的护士在婚姻、年龄、工作年限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且不同年龄护士的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模板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而不同工作年限护士仅有职业任务得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重视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并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存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保证提升护士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 标签: 护士 职业紧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职业卫生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设定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纳入样本为本地区8家企业共262名职工,对其实施参与式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对比分析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粉尘、噪声、有机溶剂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及《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全部参与培训企业职工对参与式培训均表示满意。结论:职业卫生培训中应用参与式培训模式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卫生 参与式培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及职业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职业自我效能对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北京市某3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实习的549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认同问卷、职业自我效能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49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结果537名实习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得分为(3.54±0.72)分,处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学历、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参加过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7名实习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问卷得分为(3.21±0.24)分。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与职业自我效能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可通过增强其职业自我效能,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学生,护理 职业认同 职业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各9名,对所有人员在整改前后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经整改措施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出现了显著的改变。结论:面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各项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落实情况,避免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安全防护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诊护士经受的压力进行了分析,并且对预防策略进行了探究。方法:从我院急诊科中选择 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在问卷中填写自己现在的压力情况,并且为如何预防压力提出自己的建议。结果:每个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如下:护士每天需要保持高度责任感去完成大量的工作,在工作中会担心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专业能力不足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工资较低,没有得到社会及医院管理者的支持,在日常工作中的同事关系较为复杂。结论:在急诊护士群体中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他们的压力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急诊护士 压力 预防策略
  • 简介:【 摘要 】目的: 阐述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对护生实施职业防护能力培养策略对其影响作用。 方法: 在本校 2017 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中挑选共计 102 名,按照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为 52 名与 50 名。 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生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能力(预防概念、双手清洁)更高,同时职业暴露处理表现相比常规组更优, P < 0.05 数值统计有意义。 结论 :面对传染病护理教学需介入有效教学提升护生对临床护理操作的职业防护意识,让临床工作更加高效掌握职业防护概念,给予病患更优护理服务,实际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传染病 护理教学 职业防护 护生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舟山市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测资料,为健康监测和制定职业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集舟山市37 826名作业工人在岗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企业规模、经济类型等社会学特征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测情况。结果2016至2019年舟山市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1.09,P<0.05)。舟山市在岗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以小型企业(59.72%,22 591/37 826)、私有经济企业(65.32%,24 707/37 826)、男性(82.03%,31 028/37 826)、30~49岁(59.11%,22 359/37 826)、接触噪声(67.06%,25 365/37 826)的作业工人为主。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均以微型企业、男性、≥60岁、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49个月且同时接触化学和物理有害因素的工人较高。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在不同企业规模、经济类型、性别、年龄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的苯类作业工人中,除职业禁忌证工人中女性工人A/G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工人(P=0.04),其余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关注舟山市微小型、私有经济企业作业工人,加强≥60岁年龄层接触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男性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切实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 标签: 职业病 职业健康检查 疑似职业病 职业禁忌证 职业病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针对基层医院护士职业情况进行探讨,探讨其暴露防护防护不当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针对我院现有护士人员进行调查,共计10例,调查方式以问卷为主,问卷内容主要包含护士人员一般情况,被针刺后的措施,皮下破损的保护情况,接触患者后洗手情况,接触诊断不明病因患者戴口罩情况,针头使用后需要回套针头情况,处理患者痰液以及呕吐物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手套以及处理后洗手,如果出现针头刺伤自己的情况,护士人员需要及时上报等方面。结果: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不当主要与护士人员工作时间,受教育程度、自身安全意识以及工作环境、安全措施、护士长管理情况等存在关系。结论:管理人员需要针对护士人员提高管理,改善现有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以及暴露防护意识,从而提出避免护士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防护 原因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济宁市职业人群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月,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济宁市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网报系统资料,收集用人单位2 167家,以及在岗期间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作业工人37 295人。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内容,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作业工人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56.34%,39 935/70 883)、煤尘(15.65%,11 095/70 883)、电焊烟尘(10.25%,7 262/70 883)、矽尘(5.61%,3 975/70 883)。煤尘(煤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检查异常率为14.87%(461/3 100),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为4.56%(1 492/32 731),不同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年报告的重点职业病主要有煤工尘肺24例,占38.71%(24/62);矽肺21例,占33.87%(21/62);噪声聋、布鲁氏菌病各8例,分别占12.90%(8/62)。结论应加强济宁市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监管,制定分类监督管理办法,保护工人职业健康。

  • 标签: 职业病 监测 粉尘 噪声 布鲁氏杆菌病 职业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方法 将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纳入此次研究的 100 名医院在职护士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职业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职业防护培训、学历以及 工作年限 均属于影响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的主要因素,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有效提高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结论 临床中需要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对策,整体提高医院护士职业防护应对能力

  • 标签: 医院护士 职业防护意识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浙江省某纺织厂工人职业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浙江省某纺织厂505名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和回收505份问卷,有效问卷为4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0%。使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和《工作内容问卷》(JCQ)调查工人职业应激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不同分组的构成比差异用χ2检验,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对职业应激的影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RI分析结果显示,高、低职业应激人员分别占30.1%(149/495)、69.9%(346/495),不同的工种和工龄工人的职业应激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纸管工和纺丝工的高职业应激检出率分别为47.8%(11/23)和44.8%(30/67);工龄>5年工人的高职业应激检出率为46.4%(13/28)。JCQ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种、工作模式、每天工作时间和工龄的JCQ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种对ERI定义的职业应激情况有明显影响(P<0.05),纺丝工发生职业应激的风险是卷绕工的2.151倍。结论纺织行业不同工种作业人员职业应激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不同工种采取不同的职业应激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纺织工业 职业应激 工作要求-自主问卷 付出-回报失衡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