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吴耀宗先生在1950年提出的"三大见证"和"十项任务"在四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感觉到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今天我借汪老师一篇文章的题目发挥,谈谈中国基督教自传事业中的文字事工。"既济"表示"已经成就"的事工,我们可以称之为见证,"济"表示"尚未完成"的事工,我们可以称之为任务。近代福音事业在中国的发端可以说是从文字布道开始的。基督教新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清政府是禁止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传教士马礼逊就在文字上先作了准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传教士 基督教新教 四十年 传入中国 文字
  • 简介:我们知道,《利记》是耶和华上帝赐给选民的手册,教导他的选民如何亲近他,蒙他喜悦。书中不断地重复一个重要的命令就是"你们要圣洁"。因此,大多数解经家、神学家都认为《利记》中上帝的属性是圣洁。不过,笔者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利记》中上帝的另一属性——慈爱。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 标签: 上帝 三个方面 爱人如己 百姓 以色列人 选民
  • 简介:《周易》中《既济》《济》的考释黄玉顺《既济》、《济》两卦,古来颇多歧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对《周易》古经的文献成分尚没有一个合乎实际的分析。笔者近年研究的结果,《周易》经文的构成有“述”有“作”:所“述”是引文,是作《易》者引用的古代文献;所“作...

  • 标签: 《周易》 《周易正义》 周易本义 六十四卦 《诗经》 “祭”
  • 简介:本文深刻揭示了《易·系辞》所云“生生之谓易”的思想内涵,以及这种思想同基督教神学的相融相通之处,指出了“基督徒君子”所应具备的体察天心人事的生命素质:终日乾乾、自强不息、遵循正道。

  • 标签: 生生神学 基督徒君子
  • 简介:济》是《周易》之终卦,在整个卦爻系统中有特殊地位。王夫之对它的阐发包含着许多重要哲学思想。本文结合他早年所作的《周易外传》和晚年的《周易内传》,对其中的诠释维度和哲学思想做一论述,重点在他贯穿始终的本体论思维,对卦序的看法,对《济》何以可做终卦的解释,及对小人如何得吉的告诫等,以见出这些思想中所体现的时代关切。

  • 标签: 诠释维度 王夫之 《周易内传》 《周易外传》 哲学思想 本体论思维
  • 简介:在宋代道学运动的研究中,濂洛起前的道学思想没有得到认真的对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道统谱系的影响,“宋初三先生”的标签似乎遮蔽了这一时期的真正思想活动;另一方面则由于濂洛起前的道学思想本身的限制。然而,从王开祖的个案研究看,虽然他在道学思想没有系统的创建,但在历史的脉络中,足以折射出宋学初兴时的内容并构成其有机组成部分,代表了北宋儒家初轨与其渐变时期的特征。

  • 标签: 王开祖 道学运动
  • 简介:4月29日至30日,全省民委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十届省纪委二次全会和国务院、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省民委系统2007年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对2008年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 标签: 纪检监察工作会议 统检 族系 中央纪委 反腐败工作 廉政工作
  • 简介:11月8日,针对部分外国媒体有关中国禁止外国运动员携带圣经到奥运村的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这些纯属谣言。刘建超说:“我们注意到了这样的报道,并且立刻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核实。事实证明这个消息纯属谣言,中国政府没有做过任何这样的规定,也从未这样表态。”他表示,中国政府一贯尊重和依法保障在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外国人进入中国国境可以携带本人自用的宗教印刷品、音像制品和其他宗教用品。

  • 标签: 外交部发言人 中国政府 圣经 宗教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国媒体
  • 简介:马松亭大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一,是著名的伊斯兰教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倾尽毕生之力,为发展伊斯兰教育、培养人才而苦心办学,艰难经营、鞠躬尽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 标签: 阿訇 中国伊斯兰教 宣言 大学 回教 社会活动家
  • 简介:毛昱衡手捧最新一期的《佛教文化》杂志,非常开心地说,“我太喜欢你们杂志了”。因为这位中国围棋界得“美女国手”与丈夫李玉普的一场佛化婚礼。

  • 标签: 中国围棋 心态 修行 《佛教文化》 杂志
  • 简介:在写作的时候,牟宗三的存有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的思想直接冠以存有论的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论思想的入门捷径.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论
  • 简介:实践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著作之一,自从发表以来就被人们反复的解读。在当前,面对实践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有必要以此为视角来分析《实践论》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传统实践哲学以及中国革命实践三个方面的关系,以显现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实践哲学 《实践论》
  • 简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存在着三种类型的实践观,其间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以及在这种理解中所做的本体沦预设。在第一种实践观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只有一种外在的关联,即实践只是获取感性材科和验证认识真理性的手段。而在后两种实践观之中,这一关系则是内在的,但在第二种实践观中,实践实际上已经被理论化了,成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奠基性要素,而在第三种实践观中,理论活动则被视为实践活动的—个要素,理论被还原为了一种特别的实践活动。三种实践观对应着三种哲学思维范式:第一种对应于实体性哲学,第二种对应于主体性哲学,而只有第三种实践观才构成了实践哲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哲学的实践转向。

  • 标签: 哲学 实践观 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 实践转向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方式日益重要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来,虚拟实践之所以可能,在于现实的人的超本性。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活动;但在活动主体、中介与客体以及功能上都有明显区别。作为人类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实践的出现引起了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时代问题。只有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对这些问题给以科学解答,才能引导虚拟实践健康发展。

  • 标签: 虚拟 实践 人的主体性
  • 简介:“异质性哲学”是我近年来阐发的一套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一种自足的分析方法——异质性分析法。该方法最突出的操作特点是“循名责实”,即根据符号所对应的直观情况去考察意识的内容与品质。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实践,意味着分析的着眼点不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而是实践主体用来意指其自身及其客体的符号,即用作实践主词的符号和用作实践谓词的符号。在逻辑关系上,实践主词优先于实践谓词,而充当实践主词的最基本的符号就是“我”。因此,从“我”说起,看看“我”在实际的使用中究竟意指什么,以及它与其所意指的对象究竟是何关系,就成了实践分析的一个合理开端。本文是对这一开端的演示,从作为实践主词的“我”出发,经过作为实践主体的我,达到“我”与我的统一,即作为自由本体的个人。

  • 标签: “我” 实践主词 实践主体 自由本体
  • 简介: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起了重要的舆论先导作用。然而,在哲学理论上,在讨论了'物质标准'和'逻辑标准'之后,哲学讨论的热点便转移了,因而对于全面把握实践标准本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严格区分'实践标准'和'感觉经验标准',却被疏忽

  • 标签: 实践标准 感觉经验 哲学讨论 哲学理论 相对性原理 逻辑形式
  • 简介: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中与体育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十分酷爱体育运动,而且终生躬身践行。邓小平积极从事体育运动实践,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健脑益智,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邓小平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实践主要有登山、游泳、打桥牌、散步等。在运动健身和运动益智方面,邓小平为我们今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探究邓小平体育实践,既是为了进一步弘扬邓小平的体育实践精神,更是为了把全民健身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 标签: 邓小平 体育实践 健身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