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笔者经过10余年对深圳地区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临床研究观察,深入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率先提出“鼻咽咳”之中医诊断病名,认为风邪为本病的外邪;湿、热、痰、瘀为本病的重要内邪,提出以“肺鼻同治”理论为本病的指导原则,采用通窍宣肺、清热祛湿、化痰止咳、逐瘀利咽的基本治则,并在临床上运用鼻肺咳方进行治疗,收效显著。

  • 标签: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病因病机 肺鼻同治 鼻咽咳
  • 简介:影响煤矿瓦斯基本参数测试准确性的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对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测定过程分析,找出其中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同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矿井的瓦斯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标签: 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 测定 误差分析
  • 简介:摘要特定的优化色谱条件下,测定合成中甲醇含量。产生的分离效好,同时分析时间短,操作据有简便性和快速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百分之八点三九,回收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到一百分之百零一点八之间,此类方法准确可靠,适合甲醇生产中间控制分析。

  • 标签: 气相色谱 合成气 甲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芥子丸穴位贴敷治疗咳嗽综合征(UACS)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7例U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穴位敷贴白芥子丸(大椎、双侧肺俞)。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同时予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治疗组日、夜间咳嗽症状积分降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寒证热证疗效相当。结论白芥子丸穴位贴敷配合西医常规治疗UACS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寒证及热证UACS患者均有效。

  • 标签: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白芥子丸 穴位贴敷
  • 简介:摘要人工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在人工湿化的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温度与速度的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脓病患儿术后应用护理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观察组则运用临床的路径对于患儿进行健康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知识知晓率、和卫生习惯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程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路径能够提升小儿脓胸患儿的服药和卫生习惯的依从性,缩短住院的时间,对于其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气道护理 小儿脓胸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所致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改良气道 晚期阻塞型肺癌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在降低人工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纳入的人工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6例,研究组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对照组采取常规间断湿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道出血、痰痂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发生率低(χ2=192.966,16.506,17.020,8.822,P<0.05);研究组患者吸痰次数比对照组低,且吸痰时、吸痰后2分钟以及5分钟时氧饱和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2,11.282,7.043,5.863,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在人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并发症情况,降低患者吸痰次数,有效避免低氧血症。

  • 标签: 输液泵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次开展土壤墒情,田间持水量的实验分析工作,是根据陕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土壤分布,选择了具有代表安康区域川小盆地特性的土壤墒情监测站,选用环刀法测定田间持水量实验,实验成果已作为水文与抗旱指挥部门判断土壤旱情状况和农作物灌溉指标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安康川道小盆地 土壤墒情 田间持水量 环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痰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黏液高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并伴有气黏液高分泌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者,行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就护理效果而言,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0%;就气血分析结果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黏液高分泌患者应用吸痰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气血状况,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吸痰 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术中气压异常增高致梗阻的原因。方法分析一例全麻患者术中气压异常增高的原因及处理经过并分析可以导致压增高的原因以及羟乙基淀粉的过敏反应。结果该例患者于全麻下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于手术开始时输注羟乙基淀粉,短时间内出现压异常增高致梗阻,后经对症处理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羟乙基淀粉过敏反应可导致痉挛,严重者出现梗阻,临床麻醉中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并慎重选择补液方式。

  • 标签: 支气管痉挛 气道梗阻 羟乙基淀粉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管理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月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需人工患者,对其给予规范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细致的人工护理,50例患者中没有出现一例导管脱落、阻塞、缺血坏死等情况。结论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不仅防止人工道出现意外情况,而且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95例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对其进行机械辅助呼吸,同时予以湿化、吸痰防化等护理,观察病人体征变化。结果195例危重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阻塞、缺血坏死、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管道脱落致窒息。结论人工建立后良好的护理质量直接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ICU住院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本组的7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堵塞以及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夷芎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咳嗽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查阅跟师门诊期间收集的相关病例,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观察夷芎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4例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夷芎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咳嗽综合征安全有效。

  • 标签: 儿童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夷芎麻杏石甘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输氧面罩覆盖气管口降低分泌物对皮肤和环境污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入住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的102例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每日上午10:00更换覆盖切口材料,第一个24小时使用输氧面罩(面罩组),第二个24小时使用双层盐水纱布(纱布组),观察患者使用不同材料覆盖切口时颈胸部皮肤、衣物污染度及氧供情况。结果:全组资料结果显示,输氧面罩覆盖切口,分泌物对患者颈胸部皮肤及周围环境污染度只有9.9%,而传统纱布覆盖切口污染度达47.1%,输氧面罩可有效减少分泌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两组材料覆盖切口,患者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100%。结论:输氧面罩应用于切患者气管口的覆盖明显优于双层盐水纱布,既减少分泌物对患者颈胸部皮肤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叉不影响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输氧面罩 气管切开 环境污染 供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