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学生在酯类制备的学习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试剂的先后放入顺序,加热装置的选择,吸收试剂的选用为例,对比了各类高中教材中乙酸酯制备的不同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本文从学生学习酯类制备所产生的认知冲突出发,结合有机化学反应条件、可逆反应方向性及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实验等知识,并通过文献检索、探究实验等来解决学生的课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

  • 标签: 乙酸乙酯 水解 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 简介:摘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美学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该篇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夏琥的英译散文《玫瑰色的月亮》,分析散文的美感再现。

  • 标签: 翻译美学 散文 美感再现 《玫瑰色的月亮》
  • 简介:摘要左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部分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的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报道左拉西坦导致低钾血症1例,旨在提供低钾血症的病因分析、诊断、治疗经验,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低钾血症 癫痫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要左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部分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的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报道左拉西坦导致低钾血症1例,旨在提供低钾血症的病因分析、诊断、治疗经验,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低钾血症 癫痫 左乙拉西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左拉西坦(LEV)治疗成人癫痫的效果。方法 将90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展开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B组添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左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选本院收治成人癫痫患者共87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1年3月),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3例,分别予以卡马西平、左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1)临床效果:治疗前患者癫痫症状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癫痫症状评分、症状发作频次及单次症状持续时间均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率、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拉西坦治疗癫痫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症发作频次及症状持续时间,且安全性显著,具备临床治疗推广价值。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癫痫 安全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灵敏、特异的测定全血和局部肌肉组织中乳酸酯浓度的GC-MS分析方法,研究新制剂中的助溶剂乳酸酯在大鼠体内和局部肌肉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乳酸酯在制剂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SD大鼠单次左后肢股外侧肌注射乳酸酯88.24mg/kg,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全血和局部肌肉组织样品,用腈沉淀蛋白,然后通过GC-MS分析方法检测各样品中乳酸酯的浓度。结果:在大鼠全血中,乳酸酯浓度在100-24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在94.1-103.5%;Tmax为1.42±0.20min,AUC0-t为4491±1084ng·min/mL,T1/2为6.90±3.21min。在大鼠局部肌肉组织匀浆中,乳酸酯浓度在300-7200n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UC0-t为694492±523692ng·h/g,T1/2为0.168±0.055h。结论:本测定方法灵敏、特异、准确,适用于助溶剂乳酸酯在大鼠全血和局部肌肉组织中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大鼠肌肉注射乳酸酯后,能迅速吸收入血,并能迅速清除,不易在给药部位局部肌肉组织和体内蓄积。

  • 标签: []乳酸乙酯 助溶剂 药动学 GC-MS 肌肉组织
  • 简介:摘要 目的:验证HPLC法测定醋延胡索饮片中的延胡索素含量,探索不同炮制温度醋延胡索饮片中延胡索素的相关性,以及内在差异;方法: 色谱方法为:采用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 结果:醋炙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醋延胡索中延胡索素的含量。结论:本检测方法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准确的指导日常醋炙温度参数的设置,用140℃进行醋炙延胡索素含量最高。

  • 标签: 醋延胡索 延胡索乙素 醋炙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复发的临床特征,观察左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FS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1例FS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了解FS复发情况及LEV应用过程可能的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FS复发与LEV预防的关系。结果101例FS复发病例中以18~60月龄为主(62.4%,63/101),其中18~36月龄(39.6%,40/101)为复发高峰;FS复发均发生于发热24 h内,74.3%(75/101)发生于发热3 h内;39.6%病例(40/101)为非高热惊厥,其中30.0%(12/40)发作时温度≤38 ℃。95例FS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应用LEV预防38例(4例失访),未预防57例(7例失访),预防组复发率为17.6%(6/34),对照组为44.0%(22/50),预防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325,P=0.012)。Cox回归分析复发各因素关系,提示药物预防(OR=0.325,95%CI 0.129-0.821)及FS家族史(OR=3.060,95%CI 1.427-6.560)影响FS复发。按有无FS家族史分层,显示在有/无FS家族史两层中药物预防均减少FS复发(OR=0.316,95%CI 0.124-0.802)。结论FS患儿18月龄后复发风险增大,发热早期及低热时占比多;药物预防FS复发,应注意高发月龄,及早、低热应用;使用LEV预防FS复发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热性惊厥 复发 药物预防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复发的临床特征,观察左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FS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1例FS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了解FS复发情况及LEV应用过程可能的不良反应。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FS复发与LEV预防的关系。结果101例FS复发病例中以18~60月龄为主(62.4%,63/101),其中18~36月龄(39.6%,40/101)为复发高峰;FS复发均发生于发热24 h内,74.3%(75/101)发生于发热3 h内;39.6%病例(40/101)为非高热惊厥,其中30.0%(12/40)发作时温度≤38 ℃。95例FS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应用LEV预防38例(4例失访),未预防57例(7例失访),预防组复发率为17.6%(6/34),对照组为44.0%(22/50),预防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325,P=0.012)。Cox回归分析复发各因素关系,提示药物预防(OR=0.325,95%CI 0.129-0.821)及FS家族史(OR=3.060,95%CI 1.427-6.560)影响FS复发。按有无FS家族史分层,显示在有/无FS家族史两层中药物预防均减少FS复发(OR=0.316,95%CI 0.124-0.802)。结论FS患儿18月龄后复发风险增大,发热早期及低热时占比多;药物预防FS复发,应注意高发月龄,及早、低热应用;使用LEV预防FS复发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热性惊厥 复发 药物预防 左乙拉西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左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92例儿童癫痫患者,根据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涵盖患者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左拉西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分析左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NSE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儿童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左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癫痫合并智力低下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癫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分成两组,参照组(常规药物)与研究组(加以左拉西坦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智力发育指数与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智力低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手术麻醉中运用瑞芬和盐酸戊奎醚的效果。 方法 66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随机将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33例,A组采取盐酸戊奎醚,B组采取瑞芬,比较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 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手术结束,B组疼痛程度低于A组(P<0.05),手术后一小时,B组疼痛程度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在老年手术麻醉中,运用瑞芬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比较高,可以积极在临床上开展推广。

  • 标签: 瑞芬 盐酸戊乙奎醚 老年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癫痫选择药物及认知功能训练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本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收集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计算机随机建档法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单独使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左拉西坦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案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FAP、S-100β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儿癫痫选择奥卡西平联合左拉西坦联合用药方案,相比单独使用奥卡西平可提升治疗有效性,并能降低神经系统损伤,用药安全性理想,值得借鉴及运用。

  • 标签: 奥卡西平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枣庄市立第四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80例。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丙戊酸钠治疗组和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次和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丙戊酸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8%(67/84),高于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组的96.9%(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4,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次和每次持续时间低于治疗前,且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组低于丙戊酸钠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组MoCA评分、MBI评分高于丙戊酸钠治疗组(P<0.05)。丙戊酸钠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9/84),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12/96),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10)。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较好,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有助于脑神经恢复,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羚羊角颗粒+左拉西坦联合应用对改善小儿癫痫患儿症状方面的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癫痫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37例,分别给予其自左拉西坦与羚羊角颗粒+左拉西坦联合应用,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27%,显著低于组的91.89%(P

  • 标签: 羚羊角颗粒 左乙拉西坦 小儿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半侧卧位,在有效暴露手术野的同时,减少状窦后入路术中体位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间,由同组医生完成的经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半侧卧位(n=21),对照组采用侧俯卧位的(n=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野质量评分、气道压力的变化、体位摆放耗时及术后肩颈酸痛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野质量评分为(4.381 0±0.589 59)分,对照组为(4.428 6±0.597 61)分,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区别(P=0.796)。观察组患者气道压力的变化(1.80±0.789)cmH2O(1cmH2O=98Pa)、体位摆放耗时(6.1±2.283)min,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527)cmH2O、(11.1±3.725)min],均P<0.05;两组患者肩颈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半侧卧位在状窦后入路手术中更利于手术医生操作,保证患者舒适与安全,减少因手术体位引起的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手术体位 改良半侧卧位 侧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