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近期的美国革命史学中,美国史家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议题加之于美国革命,把普通人和边缘群体视为革命的主体,特别关注革命的破坏性和受害者。这些新的解释策略汇合在一起,共同瓦解了以往对美国革命历史意义的界定。在这种学术语境中,有必要把美国革命还原为一场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的政治革命,着重探讨它在政府结构、权力关系和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造成的变化,尤其是关注它在现代民主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更准确、更清晰地理解美国革命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 标签: 美国革命 民主革命说 两分法模式 现代民主的形成
  • 简介:传统中国哲学甚重天人感应,将日月交食等自然天象的变化,视为与现实人事相互关联的休咎征兆。由此衍生出一套复杂的交食应对礼仪,历代相沿不辍。光绪庚子,八国联军入京,钦天监衙署几近全部损毁,法、德两国劫走并瓜分北京观象台仪器。次年辛丑,日有食。清廷除了因循旧礼,救护日食;更要依照国际惯例,与列强谈判斡旋;而内政纷乱如麻,民变四起;又值柱国重臣李鸿章病逝,可谓祸不单行。清廷深深陷入"救日"与救国的双重危机之中。本文详考此次日食始末,涉及官方与民间、中国与西方的预测、应对、记录及诠释。并借以指出,传统中国看似荒诞的交食救护典礼背后,其实蕴含着沟通"天人之际"的严肃意涵和现实意义。交食救护的有序展开,有助于建立政权合法性、维护绝对君权和明君形象,甚至有助于在历法和礼仪层面,展现朝贡体制中"天朝"宗主国受命测天、代天宣命的权威和尊严。因此,即便晚清民间已晓悉交食成因,对官府救护日月极尽嘲讽揶揄,交食救护制度与礼仪仍能维系不辍。

  • 标签: 八国联军 辛丑日食 北京观象台 “救日”
  • 简介:中国协调制度是全球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创造,是人类政治智慧的宝贵结晶。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协商民主制度化并自觉地系统践行的国家。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能够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统一起来;讲究公平,把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首要追求目标,维护公众话语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民当家作主的正能量,是筑梦天下的桥梁,是实现人民意愿的法宝。

  • 标签: 政治协商制度 协商民主 人类智慧 筑梦
  • 简介:政治信任领域存在距离悖论、反距离悖论和等距离信任这三种状态,后两者是当代中国信任演变历程中的主导状态.中国信任演变历程包含三个阶段、多个特征,这一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生成.从中国多个领域的当前状态来看,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等距离政治信任将进一步稳固,且政治信任程度将进一步上升、盲目信任状态进一步减少.优化当代中国信任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从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 标签: 距离悖论 反距离悖论 等距离信任 中国 政治信任
  • 简介:当代中国文化的符号逻辑由理论逻辑、具象逻辑和指向逻辑构成。理论逻辑提供了符号意义的内在基础,"人民主体地位"是理论逻辑的内核与实质、原点与起点。具象逻辑塑造了全体人民在政治空间中的位置感、方向感和整体感,既关照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凝练和界定核心价值体系,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出具体性的逻辑线索。指向逻辑确立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新坐标,激发起了全体人民的使命感。它将"中国梦"的特有内涵吸纳进当代中国的日常话语体系中,通过政治文化的符号表达,完成从国家话语向政治文化话语的转化。三个要素内在统一,相互衔接,共同构筑起符号逻辑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塑造出当代中国认同和政治忠诚的话语意义。

  • 标签: 当代中国 政治文化 符号逻辑
  • 简介:现代中国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发展人民民主,受到一些论者的质疑。本文总结中国改革的历程和人民民主的成就,从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给出回答:当今中国改革,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突破西方政治制度与发展逻辑的框架,又立足于国情,代表人民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成功开拓了民主政治新形态、发展新道路;历史展现了人民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优势;全面深化政治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将为人类世界民主政治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

  • 标签: 西方政治逻辑 现代中国政治逻辑 中国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
  • 简介:爱国主义以国家认同为基础,国家认同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伦理为主导,现代中国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市场化和全球化给既有的国家认同带来一系列挑战,应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来强化国家认同,把爱国主义建立在坚固基础上。要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大力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新型社会主义文明认同充实和提升国家认同,使中国文化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

  • 标签: 爱国主义 国家认同 政治文化 家庭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全新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始终不渝地为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治而探索创新,使这个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提高、文化进步、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力增强的有力保证,并以建设性的态度、主体性的思维,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最新成果,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民主发展的丰富实践,把人民民主政治推到新境界.

  • 标签: 民主政治 中国特色 民展历程
  • 简介:2017年5月13日,“第二届中国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协办,并得到多家科研机构、媒体与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中国传播研究领域的近百位权威专家与学界新锐与会展开对话与争锋。论坛聚焦于中国传播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中国传播的管理规范与空间、公众舆论与政治认同建构、全球政治传播模式变革与中国实践,以及中国传播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 标签: 中国政治 传播研究 学术论坛 中国传媒大学 综述 成果
  • 简介: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多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但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扩大了参与空间,民众可以自下而上地主动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去。参与空间的扩大给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单项唯一的参与方式已不再适合当今的政府治理。如今大多数国家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都采用了一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多种参与方式混合的参与模式。本文介绍的混合参与空间理论结合了参与的双向空间即发明空间和邀请空间与参与的四大类型即代议制参与、直接参与、协商参与和示威参与,形成了一个混合参与模型,在此模型中各种实际的参与手段被归类总结。中国在不断进行的行政改革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民主路线,从混合参与空间理论中可以看出中国已成为一个拥有多维度参与手段的进步的社会。

  • 标签: 政治参与 互联网 参与空间 混合参与空间理论
  • 简介:为有效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2015年底,山西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分别与比亚迪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协议,将太原市所有的燃油燃气出租车更换为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

  • 标签: 媒体监测 比亚迪公司 舆情 政务 中国 生态环境
  • 简介:福柯研究对西方地理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地理学界对福柯的引进和讨论不多。本文基于福柯对权力关系和不正常的人的研究,以异端空间的生产为切入点,归纳了异端空间与权力交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其中,权力主要通过特殊化、风险化和知识化取得干预的合法性,而又通过监视、照料或隔离等手段确保对异端的治理。应用谱系学方法,本文总结了四个异端空间生产的原型,并通过将这四个原型应用于一系列中国日常政治地理现象的解释,展示了异端空间生产对理解权力关系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知识一权力与空间生产过程的相辅相成。最后,讨论了异端空间生产的分析对于扩展中国地理学理论视角和研究话题的重要性。

  • 标签: 异端 权力 谱系学 空间生产 政治地理
  • 简介:政治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彰显了政治权力的有效性、合法性,决定了政权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逐步在公权力的合理配置、正确行使、有效制衡、反腐倡廉等方面实现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创新性、实效性。

  • 标签: 政治权力 制约和监督机制 创新发展
  • 简介:面对当代中国发展,需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位、诠释和发展儒学,进而理顺其与当代中国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学参与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接受现代政治价值的规训.儒学在当代中国转型和发展中的作用,依其性质而言,可以划分为建设性功能和批判性功能.依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建构、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并努力实现理论转型,是儒学助力中国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立足社会政治实践,积极拥抱现代政治观念,杜绝不假思索地回归传统的激进理念和狭隘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 标签: 儒学 政治发展 政治文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
  • 简介:m忠诚和贤能一直是中国精英选拔的重要指标,1949年以来有关中国精英的研究文献中,“党员身份”和“学历水平”一直被作为表征忠诚和贤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基于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108个独立样本,应用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精英选拔标准中究竟是“任人唯忠”还是“任人唯贤”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的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党员身份和学历水平对个体获得政治精英位置的影响都为正向,但是在“任人唯贤”的标准下存在专业型和政治型两种精英序列的分化,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对个体进入专业型的精英序列的优势性影响更大;而在“任人唯忠”的选拔标准下则不存在明显的二元路径差异。

  • 标签: 政治精英 选拔 党员身份 学历水平 元分析
  • 简介:政治制度资源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资源,充足有效的政治制度资源更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总布局的重要前提。自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对政治制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历了模仿苏联、自主探索的历史转折,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开发政治制度资源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制度资源开发的历史脉络的回溯与基本经验的科学把握,必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制度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政治制度资源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通过对3部由中国学者主编的《体育》进行分析,借鉴“全球”与“区域”等体育史学理论,归纳了当代中国体育叙事的转向路径:由国别型“区域体育”的书写,到时序型“全球体育”的萌芽,再到专题型“全球体育”的成熟。作为叙事策略,“全球体育”与“区域体育”在展现人类悠久的体育传统与丰富的地方特色领域各有长短,应相互借鉴。优秀的体育叙事,应成功协调叙事中的“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中国的“全球体育”应体现中国话语风格,再现中国体育对于形成世界体育多元传统及全球体育交往的独特历史贡献。

  • 标签: 体育史 区域体育史 全球体育史 体育史叙事 中国
  • 简介:我最早从事印谱史研究,是从1981年对印谱创始者的考证开始的。少时学篆刻,偶尔能借到不少民国时期西泠印社出版的宣纸本线装印谱,初时还以为是原钤印谱,后来听行家们点拨,才知道那时已有制版编印谱的技术了。我记得那时印刷品很少,就遵从家父指点,把拷贝纸覆在这些名印谱上,用朱砂描下来,在描的过程中反复体会古人名印的魅力所在。

  • 标签: 印谱 中国 西泠印社 民国时期 印刷品
  • 简介:一、研究意义中国古代乐律学虽然早就形成过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自身体系,但未曾历经近代科学的洗礼。被称为“绝学”的古代乐律学文献史料不仅浩如烟海,无解或聚讼千年之悬案堆积如山,新材料和新成果不断问世,新解和异说层出不穷,加之乐律学者各自为政、分散研究、分歧平行,以至古代乐律学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始终无人涉及。

  • 标签: 乐律学 学史 中国 文化特点 近代科学 文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