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的如何预防和应对。方法50例产后产妇的科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器的使用效果观察。结果50例产后产妇除了有指证回奶的及产妇原因回奶外,47例成功母乳喂养。结论科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器对于产后的预防和应对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管 乳头凹陷 母婴分离 国家级吸乳器
  • 简介:目的研究寻找解决产后的有效手段。方法将产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及对照组,实验1组采用发酵面外敷,实验2组采用皮硝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热敷),观察24h内消退情况及乳汁排出量。结果实验1组有效率75%,实验2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20%。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1,2个实验组之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乳汁排出量,实验1组为(46.5±13.5)ml/次,实验2组为(50.7±11.4)ml/次,对照组为(19.0±5.0)ml/次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发酵面外敷疗法和皮硝外敷疗法对产后排不畅所致有明显疗效,皮硝更优。

  • 标签: 产后 乳胀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3~6天的乳房在进入泌二期时出现生理性时如何正确有效的进行乳房护理,从而减少肿胀给产妇带来的痛苦,以及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方法指导正确的含及哺乳姿势及哺乳频率、移出乳汁的方法;给予手法操作反向按压减轻乳头乳晕处的水肿及冷敷减轻乳房的肿胀。

  • 标签: 泌乳二期乳胀 反向按压 正确含乳 冷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产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产后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土豆切片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用湿毛巾热敷乳房结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5)。结论土豆切片外敷疗法对产后排不畅所致有较好效果

  • 标签: 产后乳胀 土豆片外敷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穴位按摩干预在增加产妇泌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科分娩的产妇200 例,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对照组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按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取穴膻中、中府、乳中、乳根)干预,统计分析所有产妇干预后乳房胀痛和泌情况。结果:按摩组胀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穴位按摩 产妇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穴位按摩配合通方治疗产后急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分娩的120例足月产后急性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C、D四组,A组产妇采取穴位按摩配合通方治疗,B组给予通方治疗,C组通过实施穴位按摩诊治,D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的开始泌时间、泌量以及乳房肿胀程度,分析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A组产妇的开始泌时间为(25.5±3.0)h,较B、C、D三组产妇的开始泌时间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产妇的泌量较其他三组产妇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0级乳房肿胀程度的例数为19例,较B、C、D三组产妇的例数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分别较B、C、D三组产妇的总有效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通方治疗产后急性,能够缩短开始泌时间,增加泌量,显著缓解乳房肿胀程度,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急性乳胀 穴位按摩 通乳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疏肝健脾法治疗经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经前患者为对象,病例数60例,随机划分参照组(核内消液)与研究组(疏肝健脾法治疗),每组患者30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与中医征候评分。结果:参照组有效率为80%,研究组有效率为96.6%,参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高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复发率26.6%,研究组复发率3.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前患者治疗时,疏肝健脾法治疗效果理想,根据辩证加减,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疏肝健脾法 经前乳胀 辩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电针治疗产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产后早期的患者采用推拿结合电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推拿结合电针治疗产后早期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乳胀 推拿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对产后的疗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产后的86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低频脉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敷、按摩及吸奶器抽吸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24h内双侧消退情况,乳房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消退,疼痛明显减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4.42%,对照组有效率为20.9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产后效果显著,操作简便,产妇乐于接受。

  • 标签: 低频脉冲 产后乳胀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艾灸在初产妇产后初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产后的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艾灸疏通乳腺管处理;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热敷按摩方法,观察两组乳房胀痛消失时间及24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24h乳汁排出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护理产后乳房胀痛效果明显优于热敷按摩疏通乳腺管传统方法。

  • 标签: 艾灸 初产妇产后初 乳胀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产后乳房按摩技术对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分娩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实验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给予乳房及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第4天乳房胀痛程度及第5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全部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乳房及穴位按摩不仅能减轻乳房胀痛,预防乳腺炎,还有利于母乳喂养。

  • 标签: 产后 乳房按摩 穴位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产后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8例。对照组予常规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d纯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实施穴位按摩后,观察者产妇产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按摩 产后 乳胀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粉联合蒲公英对改善产后产妇临床症状及促进泌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6月10日~2022年6月9日期间,选取在我院分娩发生不同程度的产妇按照随机分为三组,依次为热敷及按摩组(对照组)50例、自发粉外敷组50例、自发粉联合蒲公英组15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自发粉联合蒲公英组治疗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自发粉联合蒲公英组乳汁排出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对产后产妇采用自发粉联合蒲公英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涨症状,促进泌,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自发粉 蒲公英 产后乳胀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敷法对缓解生理性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28例生理性妇女,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实验组实施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冷敷。比较两组坚持母乳喂养人数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13人坚持母乳喂养,满意度99.6%,对照组11人坚持母乳喂养,满意度98.5%。结论:生理性妇女实施乳房按摩+低频治疗+冷敷效果确切,可提高坚持母乳喂养比例和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冷敷法 生理性乳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的袋鼠式护理对于促进其乳汁分泌和预防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52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袋鼠式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76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6.05%>78.94%)、母乳喂养率(67.41%>51.32%)相对更高(P<0.05),而发生率(3.95%<14.47%)、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37.19±2.61)分<(47.55±3.18)分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36.81±2.79)分<(48.41±3.23)分相对更低(P<0.05),而产后初乳分泌时间(19.65±1.84)h<(28.14±2.37)h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孕产妇的产后护理中,实施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预防的干扰和影响,其对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乳汁分泌 乳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淋巴回流手法治疗对产后生理性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足月分娩、Ⅱ~Ⅲ度生理性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淋巴回流手法治疗加湿冷敷,对照组按传统乳腺疏通手法加低频脉冲仪器治疗。两组均在接受干预后24 h判定疗效,评估产妇乳房胀痛、肿胀以及乳腺管通畅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乳房胀痛评分、乳房硬度评分以及乳腺管通畅程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回流手法治疗生理性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肿胀,改善乳腺管通畅程度,其总体疗效优于常规按摩加低频脉冲仪器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淋巴回流 手法治疗 生理性乳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房按摩联合乳腺理疗对预防产妇生理性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产妇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实施乳房按摩,观察组48例增加乳腺理疗,观察两组生理性发生情况、泌情况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生理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按摩联合乳腺理疗可有效减少产妇生理性的发生,可促进泌,减轻乳房胀痛,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乳房按摩 乳腺理疗 生理性乳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