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环氧丙烷为改性剂,对橙皮进行改性处理,利用FTIR和SEM对改性橙皮的官能团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改性橙皮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中性红进行吸附,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亚甲基蓝和中性红的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pH为7,投加量为2g/L,吸附时间为540min,染料初始浓度为1200mg/L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和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5.44mg/g和561.79mg/g,未改性橙皮对中性红和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1.94mg/g和254.63mg/g;FTIR谱图的相关吸收峰的变化说明橙皮纤维素发生了醚化反应,SEM分析表明了橙皮的表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橙皮对亚甲基蓝和中性红的吸附均符合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作用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 标签: 环氧氯丙烷 橙皮 亚甲基蓝 中性红 吸附
  • 简介:摘要2-甲氧基醇是研究人体内源性雌激素代谢过程中发现的体内的产物,期初发现其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其有多种抗肿瘤的活性,本文就其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予以综述。

  • 标签: 2-甲氧基雌二醇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Schiff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配体,它是由醛或酮的羰基和伯胺、肼及其衍生物的-NH2基团缩合而得。由于Schiff碱在合成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跟金属离子有很好的配位作用,同时Schiff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活性,使得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其合成、结构与应用等方面都有引人注目的进展。

  • 标签: 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 Schiff碱 制备
  • 简介:目的研究天然源性化合物5,7-氧基黄酮(5,7-dimethoxyflavone,5,7-DMF)是否具有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诱导肝癌干细胞(livercancerstemcells,LCSCs)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超低黏附板悬浮培养得到肝癌肿瘤球形成细胞;Western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ALDH1蛋白表达状态;ELISA和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球形成细胞凋亡率。结果第3代肿瘤球细胞的单个细胞成球的百分率(73.4%)相对第5代原代培养细胞的肿瘤球形成百分率(18.7%)显著提高,且其肿瘤球大小亦有差异。源自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第3代球细胞高表达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和Oct4。亚细胞毒性浓度5,7-DMF(1.0μmol·L^-1)明显增强TRAIL(10.0ng·mL^-1)诱导LCSCs的凋亡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5,7-DMF具有增强TRAIL诱导LCSCs凋亡的作用。

  • 标签: 5 7-二甲氧基黄酮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癌干细胞 凋亡
  • 简介: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统计学及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5,8-甲基乙酰紫草素衍生物的维(2D)、三维(3D)定量构效关系(QSAR).所建最优2D-QSAR方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18和0.736.CoMFA模型的q^2和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703和0.982,预测相关系数R^2pred为0.746.结果表明,所建立的2D/3D-QSAR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及合理、可信的预报能力,可以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 标签: 紫草素衍生物 MCF-7 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分子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络合与戊醛两种消毒液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和住院患者做消化内镜检查污染后的内镜,采用络合与戊醛两种消毒液消毒,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结果清洗合格率络合组为85.0%,戊醛组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合格率络合组为100.0%,戊醛组为9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络合组与戊醛组耗时及耗材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合消毒法较传统的戊醛消毒法效果优异,整个消毒过程只需10分钟,消毒后的内镜对人体影响小,具有操作简便、消毒时间短、危害低、清洗消毒水平高的优势,可以防止医源性感染,并且对内镜没有腐蚀性,延长了内镜的使用寿命,对医院消化内镜消毒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毒 络合氯 戊二醛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骨折后疼痛外涂双芬酸乙胺乳胶剂,用药后约2h用药处出现红色皮疹,随后背、腰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红斑伴痒痛。次日患者体温升至39.2℃,背、腰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猩红热样药疹。给予抗过敏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背、腰部与大腿内侧皮疹减少,瘙痒程度减轻;1周后皮疹基本消失。

  • 标签: 药疹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准确性。方法以0.4mol/LNaOH溶液为溶剂,在25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该检验方法在1ug/ml~8ug/ml范围有较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分别为0.59%、0.3%,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5μg/ml、0.76μg/ml。平均擦拭回收率大于72.17%。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残留灵敏度高,是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手段。

  • 标签: 清洁残留 对乙酰氨基酚 紫外分光光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测定预胶化羟丙基淀粉中羟丙氧基的含量,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与核磁共振方法的测定结果。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DB-624(30m×0.32mm×1.8μm)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测得2-碘丙烷的量折算得到羟丙氧基的含量;紫外光谱法:测定波长590nm,通过测得丙醇的量折算得到。结果:气相色谱法羟丙氧基的含量在1.4%~11.7%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n=6),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2.1%,n=9);紫外光谱法羟丙氧基的含量在1.5%~9.9%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n=5)。结论:气相色谱法较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更适用于预胶化羟丙基淀粉中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羟丙氧基 气相色谱法 紫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预胶化羟丙基淀粉
  • 简介:摘要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由于具有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喷放到防护区内,并迅速均匀分布、形成灭火浓度,迅速控火和减少火灾的分解产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本文以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该系统在工程中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七氟丙烷 气体灭火系统 工程实例
  • 简介:目的分析1,2-乙烷中毒处罚案例,为卫生监管、处罚及诉讼工作提供经验及依据。方法采用某工艺品厂包皮粘合岗位1,2-乙烷中毒材料及现场调查,临床及职业病诊断材料分析,结合工作场所空气及原料检测、调查取证和行政诉讼材料等的分析方法。结果某工艺品厂组合车间的包皮粘合岗位操作人员因接触乙烷,岗位缺少职业病防护措施,使用的胶粘剂中含有较高浓度1,2-乙烷,发生职业性1,2-乙烷中毒,并经确证对因某工艺品厂及A胶粘剂厂存在的违法事实,监管部门分别进行处罚。两企业均提出行政诉讼,当地法院判决某工艺品厂案为行政监管部门胜诉,A胶粘剂厂案则行政监管部门败诉。结论通过对两起案件的不同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导致1、2-乙烷中毒的违法事实是清楚的,处罚是必要的,但处罚程序必须规范,否则会导致败诉情况。

  • 标签: 职业性 二氯乙烷中毒 处罚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O,O-乙基硫代磷酰中毒的器官损害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2014年9月诊治的8例急性O,O-乙基硫代磷酰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眼部及中枢系统症状,5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1例出现皮肤损害。结论急性O,O-乙基硫代磷酰中毒以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经早期及时有效对症治疗,除遗留神经系统损害,无其他后遗症。

  • 标签: O 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急性中毒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甲双胍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甲双胍不同浓度(0、1、5、10、15mmol/L)处理HepG2细胞24、48及72h,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设甲双胍不同浓度(0、5、10、15mmol/L)处理HepG2细胞72h,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P-ACC蛋白表达,Real-timePCR检测ACC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甲双胍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经不同浓度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72h后,P-AMPK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上调,P-ACC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上升;与空白对照组(0mmol/L)中P-AMPK、P-ACC表达比较,10、15mmol/L组中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CmRNA表达随甲双胍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5、10、15mmol/L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初步实验研究发现,甲双胍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并从蛋白磷酸化水平和基因水平抑制ACC的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和抑制ACC有关。

  • 标签: 二甲双胍 肝癌细胞株HEPG2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地平与沙坦钾氢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氨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坦钾氢噻嗪,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DBP、血肌酐、尿微量蛋白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肌酐清除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地平与沙坦钾氢噻嗪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老年患者 氨氯地平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地平联合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86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氨地平联合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调脂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肥胖和体重指数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地平联合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舒张压和收缩压的降压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调脂效果,对于缓解患者肥胖改善体重指数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氨氯地平 二甲双胍 肥胖型高血压
  • 简介:目的比较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及祛痰、理气功效上的差异。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含量;以小鼠气管中排泌酚红的量来评价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的化痰作用差异;以对大白兔十二指肠自发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价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的理气功效差异。结果新会陈皮、非新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以橘皮素计)含量分别为6.06mg/g和4.73mg/g;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实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2陈皮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增加气管酚红排泌量(P〈0.01),新会陈皮组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略高于非新会陈皮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大白兔十二指肠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新会陈皮组对大白兔十二指肠自发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非新会陈皮组织(P〈0.05)。结论新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含量高于非新会陈皮,新会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具有祛痰、理气功效,新会陈皮功效优于非新会陈皮。

  • 标签: 陈皮 多甲氧基黄酮 祛痰 理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坦钾氢噻嗪与氨地平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94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取沙坦钾氢噻嗪与氨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96%,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P<0.05)。结论沙坦钾氢噻嗪与氨地平联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 氨氯地平 老年难治性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栓对小儿发烧的降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诊的发烧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混悬液降温,而研究组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栓降温,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退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患儿体温,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3.3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明显更短,而退热持续时间则明显更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温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有少许轻微不良反应,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发烧降温采取对乙酰氨基酚栓处理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安全性高,起效快,持续时间久,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发烧 降温 对乙酰氨基酚栓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