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动过速,是指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跳加快又分为快而规则,以及快而不规则两种,前者往往是心动过速,后者常见于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剧烈运动、饮酒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这是人体对机体未能活动的一种调节和代偿,是正常现象。相对比较常见的病理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甲状腺 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选门诊或住院诊治的心动过速心肌病(TCM)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明确完整的复诊检查,尤其须具有首诊、治疗后1-12个月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共入选TCM患者3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优化药物治疗,11例持续经过药物控制心室率或维持窦律,2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根治心律失常。患者经过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12个月,随访时心率为(71.9±22.3)次/m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心功能分级和脑利钠钛前体检测(NT-proBNP)均有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心腔均有显著回缩,心功能显著改善,各项参数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时有3例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院外发生猝死。结论当合并存在快速心律失常和心腔扩大、心力衰竭时,要根据病史和治疗反应来确定TCM诊断。药物控制或射频消融术可使得绝大多数TCM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 标签: 心动过速 超声心动描记术 疾病特征
  • 简介:心动过速心肌病是一种可逆的扩张型心肌病,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诱发,相关心动过速被终止后,患者心功能多可恢复正常。近几年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快速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根治,因此,明确诊断心动过速心肌病更加重要。现虽然有很多文献报道心动过速心肌病,我们对此病的认识仍很肤浅,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心动过速心肌病相关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及仍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概述。

  • 标签: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可逆性心肌病 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导管消融术
  • 简介: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QRScomplextachycar-dia,WCT)一般是指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是临床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需要立即判断和处理的心血管急症。主要包括室心动过速(VT)、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差传或束支阻滞、旁路前传型AVRT,其中VT约占80%。临床上WCT主要是VT和SVT的鉴别,因为两者的电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故及时准确鉴别WC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宽QRS波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病特点并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正确地选择药物治疗对象对该病进行预测和诊断,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早期的准备治疗,尤其是该病与心脏病及其它疾病的关系,进一步预防该病的复发,使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阵发性心动过速 探讨诊治 预防复发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热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g,1次/d,静脉滴注74min时患者突然双眼向右侧凝视,全身抽搐,颜面苍白,牙关紧闭,意识丧失,小便失禁。症状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3-4s,1min内共发作3次。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室性早搏、短阵尖端扭转室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立即停用莫西沙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氯化钾0.7g+硫酸镁1.25g静脉滴注。46min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电监护示窦性心率,未见早搏。患者既往有精神分裂症史36年,长期服氯丙嗪(400mg/d)。停用莫西沙星、氯丙嗪,先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奥氮平,患者发热消退。此后住院治疗20d内未再出现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

  • 标签: 莫西沙星 心动过速 室性
  • 简介: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伴尖端扭转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典型特征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这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特指先天性或获得QT间期延长所致。获得TdP是指由药物、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缓等]或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Q间期延长伴TdP发作的临床综合,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晕厥、搐搦或心源性猝死。

  • 标签: 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QRS波群 临床综合征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和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的不同特点及优势,探讨CARTO指导下行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优势及可行.方法将60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CARTO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组和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成功率.结果CARTO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组患者30例,即刻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复发,X线曝光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无明显缩短.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组30例,1例并发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复发改为CARTO指导下再次行射频消融后成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结论在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患者的射频消融中,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与传统X线指导相比,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且明显减少了X线的曝光时间.

  • 标签: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常规X线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回顾研究,取合理样本的情况下,按性别、年龄和病情轻重用配对设计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用维拉帕米、第二组用普罗帕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比较两组病人恢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第一组30例病人,复律为26人,复律率15%。第二组30例病人,复律为19人,复律率58%。结论维拉帕米使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律效果可能好于普罗帕酮。

  • 标签: 维拉帕米 普罗帕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异搏定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组,静脉滴注组和舌下含服组,每组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静脉滴注组疗效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23例、12例、4例、2例,总优良率83.33%,而舌下含服组总有效率分别76.19%,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静脉滴注<舌下含服;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滴注<舌下含服组。结论异搏定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且安全广,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异搏定 舌下含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胺碘酮进行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快速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联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于心功能和血压正常的患者,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无效再按摩左侧,每次5~10秒,切勿同时按摩双侧),咽喉刺激诱导恶心、呕吐等可终止心动过速或影响房室传导。结果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联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讨论治疗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联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近年研究表明,PCOS不仅存在生殖轴功能紊乱和生殖功能障碍,而且代谢综合(metabolicsyndrome,MS)如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明显增高。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生育年龄妇女 生殖功能障碍 内分泌疾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VonHippel-Lindau(VHL)综合(MIM编号193300)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以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腹部多发良恶性肿瘤及囊肿(如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瘤、内淋巴囊肿瘤、肾脏和胰腺多发囊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显著的表型变异及年龄依赖的外显率[1]。本文简要回顾了VHL综合的流行病学、遗传学特征及相关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肾透明细胞癌 内淋巴囊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 遗传学特征
  • 简介:报告1例Sezary综合。患者男,70岁,反复躯干四肢红斑伴痒1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各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皮肤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红斑,脱屑,干燥,红皮样改变;双手掌、足底角化,脱屑,皲裂。组织病理示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核不规则;免疫组化示:CD45RO(+)、CD3(+)、CD4(+)、CD8(-)、CD20(-);外周血涂片见异型淋巴细胞10%;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D4+/CD8+为13.44,诊断:Sezary综合

  • 标签: SEZARY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