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Andersen-Tawil综合1型(ATS1)是编码Kir2.1离子通道蛋白的KCNJ2基因发生突变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周期麻痹、QT/QTc间期延长、室心律失常和发育畸形三联,可无明显心脏相关表现,有持续心动过速合并晕厥发作史者为心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本文报道1例典型的ATS1患者,频繁发作室心动过速及晕厥,置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后出院,随访1个月预后良好。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晕厥 Andersen-Tawil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有30例。对上述患者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对其治疗前后LVDD、LAD、LVEF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 LVDD、LAD相比较治疗前较低(P<0.05),治疗后LVEF指标相比较治疗前较高(P<0.05)。结论: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其病情康复。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有30例。对上述患者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对其治疗前后LVDD、LAD、LVEF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 LVDD、LAD相比较治疗前较低(P<0.05),治疗后LVEF指标相比较治疗前较高(P<0.05)。结论: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导管消融治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其病情康复。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进行心电图诊断的价值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90例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的45例病人为有明显器质的心脏病人,对观察组的45例病人为无明显器质的心脏病人,对所有的病人进行心电图诊断,追踪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心电图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在进行心电图诊断之后观察组病人的心电图的各项指标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指标,P<0.05。结论 在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心电图诊断是一种很有效果的诊断方法,对于病人心脏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针对的实施具体准确的临床措施,可以更好的对病人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电图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过去数十年,室上速的分类、流行病学特点、机制、心电图诊断以及治疗手段等均得以深入的研究和认识,电生理检查和介入治疗也成为室上速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学者对室上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也有大量的贡献,但国内仍缺乏一部被公认的室上速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撰写《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旨在结合我国室上速的实际情况和防治现状,进一步促进中国室上速诊治的规范化,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心动过速,室上性 诊断 治疗 射频消融 共识
  • 简介:摘要逆行冠状静脉乙醇消融作为常规药物和导管消融无效的难治心动过速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被应用于临床,并证实了其有效和安全。本文对该技术相关的原理、发展经过、操作流程、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主要并发症、具体应用数据)、局限性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旨对该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逆行冠状静脉乙醇消融 左心室顶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心肌病(ALVC)室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消融的即刻结果与长期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射频消融术的ALVC室速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基本临床信息,记录术中电生理检查和三维标测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每6个月至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21年8月,记录患者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以及室速的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ALVC室速患者,年龄(42±15)岁,男性11例(11/12)。心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1±5)mm,左心室射血分数(61±5)%。电生理检查共在10例患者中诱发出12种室速,周期(298±67)ms。三维标测提示12例患者中有1例基质位于内膜,其余11例均在外膜(其中2例也累及内膜),心脏基底部近瓣环处是基质好发部位(10/11)。分别于内膜及外膜行射频消融后,所有患者达到完全手术终点(所有室速不再诱发)。中位随访时间65(25,123)个月,1例失访,其余11例患者均存活,且无室速复发。随访截止时的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5)mm比(51±5)mm,P>0.0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0±6)%比(65±5)%,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消融术后即刻,ALVC室速患者均达到完全手术终点。长期随访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室速均未复发,且心功能未发生明显改变。

  • 标签: 心肌疾病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随访 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定2019年05月-2022年11月我院5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当作研究主体,主要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三磷酸腺苷药物治疗,观察组利用普罗帕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复律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复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诊治疗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结构心脏病室心动过速(室速)患者是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经导管消融治疗是目前已知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显著减少室速的发生,已从既往的最后姑息策略稳步发展为更优选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心内外膜联合消融在结构心脏病室速治疗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证实了心室肌"内膜-中层-外膜"三维折返激动模式在部分病例中存在,进一步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远期成功率。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结构性心脏病 导管消融术 内外膜联合 折返机制
  • 简介:摘要通过经胎盘给药与胎儿直接宫内给药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复律1例孕27周发现的持续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水肿胎儿。结合国内外的文献,总结胎儿SVT的治疗现状、推荐方案,重点阐述胺碘酮治疗难治胎儿SVT的临床效果及监测要点。对于难治SVT推荐单用碘胺酮负荷剂量为1 800~2 400 mg/d,如果联合给药,剂量调整为800~1 200 mg/d,给药48 h后调整为维持剂量200~600 mg/d,持续给药至胎儿复律或水肿消失后,换用其他药物。用药期间监测孕妇的心律及甲状腺功能,新生儿出生后需关注甲状腺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气囊破裂,同时伴有非持续心动过速发作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需要快速准确判断气囊破裂,密切观察室心律失常发作时的表现,做好心脏电除颤准备及气管插管更换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 标签: 气道管理 气囊破裂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电除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及安全。方法: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1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75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接受胺碘酮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维拉帕米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74.67%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救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利用随机数选择工具,从我院2021年9月之前接诊的患者中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救治患者36例,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经过急诊救治护理,有34例患者出现转复。结论: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恰当的护理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能有效转复。

  • 标签: 急诊救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剖宫产术后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护理重点为病情观察、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循环容量管理护理、心理护理、产褥期护理、出院指导等,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剖宫产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产妇高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辅助下运用超高密度标测系统(Rhythmia系统)对器质心动过速(室速)进行超高密度激动标测及消融。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有临床室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作的器质心脏病患者进行超高密度激动标测(所有患者在ECMO的支持下,Rhythmia系统心内膜和/或心外膜),确定并消融室速的关键峡部/最早起源部位,术中无室速诱发则进行基质改良。结果共入选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年龄(62±6)岁,14例患者共标测出持续室速种类为17种。其中3例患者因术中无诱发或室速标测不完全,在窦性心律下和/或心室起搏下行基质标测。术后ECMO置入部位伤口局部感染1例,给予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12±8)个月,16例患者无室速发作,1例患者随访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程控时发现低频室速(70次/min)。结论在ECMO辅助下运用超高密度标测能够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器质室速进行准确地标测及消融,并有较高的安全和成功率。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超高密度标测 体外膜肺氧合 结构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隐匿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心动过速(O-AVRT),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冠状静脉窦A波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2)均未提前下一A波,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左心室RS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 标签: 心动过速,房室旁路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二尖瓣峡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心动过速(房速)下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接受再次导管消融手术的房颤术后复发房速患者17例,其中男8例,年龄(67.2±7.5)岁。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激动标测结合电压标测,明确复发房速的机制及发病部位并进行相应消融。结果17例患者电生理检查中均出现或诱发出房速,并对17例患者标测中发作的27种阵发性房速心律进行激动标测、电压标测及拖带标测,并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术中标测提示,无论是对于折返房速或是局灶房速,均可在折返环路径或局灶起源区域记录到低电压区。术后经过(13±2)个月随访,16例无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速复发,1例复发房颤。结论房速心律下心房电压标测,有助于判断房速折返机制和可能关键峡部,提高消融效率和消融准确。部分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机制,与既往左心房消融病灶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激动标测 电压标测 复发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中以舒适护理施护的干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0.04至2022.04在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患数量共计60例,采取数字奇偶法均分作例数相同的两组,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比对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患满意率比对照组病患高,P<0.05。结论:以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利于增强病患满意度,对提升疗效起着积极意义。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舒适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和有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住院接受普罗帕酮急诊复律治疗的169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169例患儿中,男118例,女51例,年龄(2.84±2.91)岁(14 d~13岁)。按照年龄分为≤1岁组、>1~3岁组、>3~7岁组、>7岁组。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69例PSVT患儿中,≤1岁65例(38.5%),>1~3岁47例(27.8%);>3~7岁40例(23.7%);>7岁17例(10.1%);24例(14.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53例(90.5%)首次就诊原因为非特异性表现。4.1%(7/169例)的患儿并心动过速心肌病,有效复律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由(44.0±4.0)%上升至(53.7±6.9)%(t=-4.700,P=0.003)。缓慢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总体显著有效率为74.0%(125/169例)。比较不同用药次数的显著有效率,总体(多次)静脉注射显著有效率[74.0%(125/169例)]明显高于首次静脉注射显著有效率[53.3%(90/1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7,P<0.001)。比较不同年龄组显著有效率,≤1岁患儿组(60.0%,39/65例)明显低于>1岁组(82.7%,86/10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6,P=0.001)。比较不同剂量组(1.5 mg/kg及1.0 mg/kg),≤1岁时,1.5 mg/kg组显著有效率(51.1%,23/45例)明显高于1.0 mg/kg组(20.0%,4/20例)(χ2=5.519,P=0.019);>1岁时,2种不同剂量组显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9% 比62.1%,χ2=0.180,P=0.671)。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不良反应率为9.5%(16/169例),其中1例表现为严重低血压,发生于伴右心功能不全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15例发生心脏传导异常,均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伴心功能轻中度损伤患儿未发生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复律儿童PSVT相对安全有效,显著有效率为74.0%,其复律成功率与年龄、剂量及用药次数相关。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复律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在心功能明显受损或心动过速持续无休止心功能损伤程度不明时应避免选用,警惕心功能恶化。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普罗帕酮 静脉注射药 儿童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