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后来人们以放射线为基础成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基础。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病理生理学 基础学科 物理学家 人体解剖学 组成部分
  • 简介:肺炎型肺癌(pneumoniatypecarcinomaoflung,PTCL)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特征酷似肺炎,常缺乏肺癌典型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征象,极易被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1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进行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影像学特征 文献复习 carcinoma 圆形肿块 病理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骨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骶骨肿瘤的影像资料。结果15骶骨肿瘤中,经行普通X线照片、CT平扫及增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脊索瘤7,占46%,骨巨细胞瘤5,占34%,骨软骨瘤2,占13%,转移瘤1,占7%。结论骶骨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转移癌及神经纤维瘤,骶骨肿瘤影像诊断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骶骨肿瘤 影像诊断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CD患者中,6为局灶型,其中5为透明血管型、1为浆细胞型;2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平扫5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呈更高密度。3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CD的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 标签: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在过去些年.垂体的影像诊断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演化.目前,磁共振成像(MRI)是研究垂体腺最常使用的形式。计算机断层摄影中的作用(CT)只适用于解决评估垂体内异常的特定问题.它更常用于病灶位于鞍旁和鞍上区或颅底与骨头密切相关时.

  • 标签: 影像学 垂体瘤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垂体腺 鞍上区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小肝癌(SHCC)的影像诊断为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定性以及靶向定位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简要介绍了小肝癌的病理分型,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小肝癌影像诊断的技术发展,主要包括超声、超声造影、CT、MRI、DSA以及核素显像检测技术。

  • 标签: 小肝癌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头颈影像病例精粹》包含了164个病例,均系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包括传统的神经放射、耳鼻喉疾病、颅底及颅神经的病变,此外还包括口腔颌面外科的疾病。本书针对性强、涉及面广,目的是帮助影像科医师及临床医师掌握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思维方法,开阔分析和鉴别诊断的思路,从而提高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分析能力。本书对广大中青年医师会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头颈部疾病 影像学 病例 耳鼻喉疾病 出版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2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提高囊性肾癌(CRCC)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12囊性肾癌病人的临床表现、B超,CT特征、手术方法及随访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CRCC,75%(9)的病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5%(3)的病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囊性肾癌在B超、CT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囊壁厚、可有多房及不规则分隔,可有壁结节、边缘不清晰及不规则钙化,囊性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或分隔上有明显的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强化。随访至今全部病例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综合运用超声和CT检查,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率大大提高,预后较好。

  • 标签:
  • 简介:资料患者1:女性,76岁,绝经20余年,无意中发现右乳头外侧肿块就诊。乳腺钼靶像示:乳腺腺瘤可能性大。超声检查示:右乳乳头外下结节,大小约1.0cm×1.0cm×0.6cm,边界清,内部为低回声呈类囊性改变,后方回声略增强;彩色多普勒血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黏膜相关性 淋巴瘤 临床 彩色多普勒 乳腺腺瘤
  • 简介:Kummell病是指患者在经历无明显症状期的轻微外伤史后,数月至数年间出现症状复发、加重甚至脊柱后凸畸形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以男性稍多,青少年患者非常罕见。在该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影像检查十分重要,X线平片中的椎体内真空裂隙、开口现象以及MRI检查中的双线征均可用来辅助诊断;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对Kummell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立足于Kummell病近些年影像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论述。

  • 标签: X线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Kummell病 椎体内真空裂隙
  • 简介:梗阻性肾病是由于泌尿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阻碍尿液的排出,导致肾实质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不是一个独立原发病,是由不同病因疾病共同引起的临床表现。尿路梗阻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据美国肾脏病协会统计此病发病率在男性泌尿道疾病中居第4位,在女性中占第6位,由梗阻性肾病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占终末期肾病的2%。多数梗阻性肾病是可逆的,如能及时发现和解除梗阻、引流肾脏尿液,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梗阻时间越长,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机会就越小。若本病诊治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衰竭甚至发生尿毒症。因此,认识和研究梗阻性肾病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影像学检查方法 泌尿道疾病 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协会 临床综合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一方面对成人麻疹认识的不足、警惕性不高,导致该病程初期曾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药物过敏。成人麻疹虽然并发症较少,但临床症状较重,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防治和隔离措施,以减少成人麻疹发病率,使感染者减轻症状,并避免局部麻疹暴发流行1-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5就诊于我院的不典型成人麻疹病例,旨在提高对特殊类型成人麻疹病毒肺炎的诊断,从而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 标签: 麻疹 治疗和控制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硬、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国内外学者近年发现,PD患者在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之前,即可表现某些影像异常。对PD患者进行脑成像研究,可能对阐明PD病理生理机制的和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本文主要从磁共振(MRI)及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两方面介绍近年来PD影像研究的进展。

  • 标签: 帕金森病 影像学 PARKINSON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症状
  • 简介:尊敬的读者、作者及编委专家,大家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肿瘤影像》杂志的支持!2015年即将到来,我们希望在您的支持下,将《肿瘤影像》杂志创办成本领域内具有更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2014年,本刊邀约知名专家,组织了四期专刊(第一期:肝脏肿瘤——王文平教授主编;第二期:妇科疾病——常才教授主编;第三期:分子影像——章英剑教授主编;第四期:胃肠消化道肿瘤——彭卫军教授主编),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影像学 胃肠消化 王文平 分子影像 妇科疾病 大家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的CT和MRI影像表象。材料和方法28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6工业有机溶剂中毒,9一氧化碳中毒,7海洛因中毒(烫吸)6代谢性产物过高中毒。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和要点。结果CT表现为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对称性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相应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其中丘脑5、脑干2、基底节区13、小脑齿状核4,广泛白质性改变9。其中小脑齿状核改变的仅发生于海洛因中毒患者。结论CT和MRI均能发现脑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各种中毒性脑病的影像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但小脑齿状核改变仅见于海洛因中毒患者。正确的诊断需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其中毒史。

  • 标签: 化学中毒性脑病 代谢性产物异常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扫面 磁共振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在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诊断的差异,以便更及时地发现股骨头无菌坏死。方法选取了128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X线、CT检查。结果X线检查确定股骨头无菌坏死病例113,疑似病例7,未见明显异常病例8。CT检查确定股骨头无菌坏死病例125,无疑似病例,未见明显异常病例3,后经MRI检查,确诊此3均为股骨头无菌坏死。结论在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影像诊断中,CT比X线更为有效,能够更早地发现股骨头无菌坏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