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酵母与滴虫在阴道中的感染,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对817例门诊阴道患者及232名健康体检者取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常规培养鉴定。结果817例阴道患者中,分别检出酵母214例和滴虫54例,检出率分别为26.19%和6.61%;健康体检者232名,分别检出酵母28例和滴虫2例,检出率分别为12.cr7%和0,86%;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酵母、滴虫是阴道常见病原

  • 标签: 阴道炎 假丝酵母菌 滴虫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外阴阴道酵母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研究患者的感染途径以及患病机制。结论治疗原则是积极去除酵母阴道的诱因;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外阴阴道酵母(VVC)患者的复发和降低复杂性VVC患者的发生,要加强对VVC患者的认识,明确诊断、系统彻底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方法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进行健康宣教,避免无指征的阴道滥用药及冲洗阴道,破坏阴道环境及阴道上皮细胞。结果通过明确诊断、系统治疗和健康宣教,明显降低了VVC患者的复发率和减少了复杂性VVC患者的发生。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 明确诊断 系统治疗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性阴道酵母属临床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涂片镜检,阳性标本采用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用ATBExpression全自动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板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培养分离出酵母属5种共55株,其中以白酵母为主,共42株,占76.36%,其次为光滑酵母6株,占10.91%;酵母属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为46.46%,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7.27%。结论真菌性阴道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以白酵母为主;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几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 标签: 阴道炎 白假丝酵母菌 药物敏感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阴道(RVVC)病原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3年5月期间,对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163例RVVC患者进行实验室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检测,其中含妊娠患者40例。感染白酵母135例,光滑酵母19例,近平滑酵母6例,热带酵母3例。40例妊娠合并RVVC中,感染白酵母35例,光滑酵母9例,近平滑酵母1例,热带酵母0例。22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RVVC者中,感染白酵母12例,光滑酵母5例,近平滑酵母0例,热带酵母0例,并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VVC感染病原体中,82.8%为白酵母,17.1%为光滑酵母,近平滑酵母,热带酵母等。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中,87.5%为白酵母,12.5%为光滑酵母,近平滑酵母,热带酵母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RVVC感染病原体中,54.5%为白酵母,22.7%为光滑酵母,近平滑酵母,热带酵母等。结论RVVC感染病原体中,白酵母为主。妊娠期与非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比较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妊娠期RVVC与合并糖尿病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类型和分布比较P>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以光滑酵母为主;糖尿病妊娠期RVVC感染病原体以白酵母为主。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病原学
  • 作者: 殷万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绵竹市新市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竹618200)【中图分类号】R47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3-02相信大家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较为陌生,但是提起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病大家就十分熟悉了,而大家熟悉的疾病名称就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别称。有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约有75%左右的女性在一生中会患病一次,而45%的女性会发生两次或以上,成为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与高发病。那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预防此疾病的产生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什么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也被称之为念珠菌,能够对内脏、皮肤以及黏膜造成侵犯,进而使病人出现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炎症性反应,大多数病人多为继发性感染。假丝酵母菌有较多种类,但是能够使人致病的菌种有白假丝酵母菌(即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以及伪热带假丝酵母菌等,其中白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并且拥有的致病力最强,也是导致我们产生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菌类型,占假丝酵母菌病原体的比例约为80%~90%。目前已经辨别出的白色假丝酵母菌有两百多种,但是所有菌株的致病性以及寄居性相同,并且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滥用的影响,导致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增加,促使菌种发生改变,因为白假丝酵母菌导致的外阴阴道炎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由其他类型假丝酵母菌导致的外阴阴道炎发生率则相应增加。白假丝酵母菌通常可存在于口腔、肠道、上呼吸道以及阴道黏膜等位置,主要分为两种生活状态,一种为酵母相,呈孢子状态,虽然在人体中寄居,但是并不会导致症状产生,可以进行传播;另一种为菌丝相,是孢子长成菌丝的状态,具有较强的侵袭力。目前有研究发现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血培养阳性率仅低于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当前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被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感染假丝酵母菌后所引发的阴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可知能够定居在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类型有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蔷薇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季以蒙假丝酵母菌、酿酒假丝酵母菌等。女性朋友患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还可同时伴有外阴烧灼感、阴道干燥、尿痛以及性交疼痛等症状。典型的白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酵母病是由条件致病菌酵母所引起的外阴阴道疾病。本文分析了酵母微生物学特点及其诊断,并详细研究了外阴道酵母病的具体治疗方案。

  • 标签: 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断治疗生物学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阴阴道酵母病单一治疗患者与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治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发率。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10例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分患者单一治疗组和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时治疗组,比较其治愈率、复发率的异同。结果患者单一治疗组和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时治疗组相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及其性伴侣同时治疗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夫妻同治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氟康唑在酵母阴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酵母阴道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A组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B组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C组患者应用制霉菌素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最低,C组复发率最高,三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氟康唑在酵母阴道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但伊曲康唑的远期疗效更佳。

  • 标签: 伊曲康唑 氟康唑 假丝酵母菌 阴道炎 制霉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阴道酵母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4月~8月我院收治的32例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32例患者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酵母和光滑酵母,非白色酵母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阴阴道酵母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病。该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病,多年来临床观察,门诊各种阴道阴道念珠病大约占60%-70%。近50%妇女一生中有过念珠感染病史,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明显,感觉痛苦,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括。现就多年来对外阴阴道念珠病的预防和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防治体会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阴道炎症 念珠菌感染 反复发病
  • 简介:外阴阴道酵母病也被称为念珠阴道,是妇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统计表明75%以上的女性在一生中会至少患一次此类疾病,而且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笔者结合临床对中国知网(CNKI)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诊断 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