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护理治疗复发性阴道酵母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8mg/L浓度的臭氧雾对患者阴道进行雾化治疗,每天一次,5分钟/次,5天一疗程。结果1152例患者治愈729例,显效297例,有效12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臭氧具有高效、快速、广谱的杀菌特性,对复发性阴道酵母病护理雾化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方法简单,副作用少,患者乐易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臭氧 阴道病 患者 护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菌体液中酵母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三年里用法国梅里埃ATBFUNGUS真菌鉴定板与科玛嘉念珠显色鉴定培养基联合分离出来酵母87例,用ROSCO纸片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白酵母最多占总分离株的52%、热带酵母占23%、光滑酵母占12.6%、近平滑酵母占6%,可柔酵母2%、其它酵母共占4.4%。结果无菌体液中酵母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达到83.5%,其它药物的耐药性也比相关报导有上升趋势。结论真菌药品单一,应做好假酵母的药物敏感实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膜在临床上治疗滴虫与外阴阴道酵母混合感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试验组采用苦参膜,对照组采用苦参栓,均为妇科外用,受试者停药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均为86%(43/50),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率为84%(42/50),总有效率为9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参膜在治疗滴虫与外阴阴道酵母混合感染治疗效果好,使用携带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苦参膜 滴虫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 简介:目的评价Rac1基因在小鼠抗白酵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β-actin作为内参,Westernblot半定量法检测两种小鼠中性粒细胞Rac1蛋白表达量;(2)趋化实验用Zigmond法经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移动,延时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移动并拍照,细胞追踪软件分析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3)fMLP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应用异氨基苯二酰肼化学发光分析法通过微孔板发光检测仪检测过氧化物酶含量,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分析豆蔻酸-佛波醇-乙酸酯(PMA)引发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过氧化物。结果酵母耐受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Rac1蛋白表达量高于酵母易感CBA/CaH小鼠;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功能较CBA/CaH小鼠强(P〈0.05);经fMLP和PMA诱导后,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量高于CBA/CaH小鼠(P〈0.05)。结论在小鼠中性粒细胞抗白酵母感染过程中,Rac1能增强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杀伤能力。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RAC 趋化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妇女外阴阴道酵母病(VVC)及细菌性阴道病(BV)的感染状况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及查体的1280例非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VVC和BV的患者分别纳入VVC组(n=96)和BV组(n=124),并根据治疗配合情况,将上述两组继续分别分为A亚组(按医嘱用药者)和B亚组(未按要求用药或性伴侣拒绝接受治疗者)。采取问卷调查、病史采集、妇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对VVC和BV发病率、影响因素、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本组VVC与BV发病率分别为7.5%和9.69%。VVC组患者乳酸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BV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炎症、避孕方式、个人卫生习惯及重复流产等对VVC和BV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而未规范治疗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经治疗后VVCA,B亚组与BV亚组1~2周及4~5周复诊结果均显示,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好转率及无效率因病例数较少,而未行统计学处理。结论VVC和BV发病均与菌群失调有关,加强健康教育、进行规范治疗是预防和降低其复发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影响因素 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二种方法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病(RVVC)妇女的疗效及阴道局部IL-4/IFN-γ的变化,探讨二种治疗方法对RVVC患者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将RVVC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各30例,采用氟康唑治疗为治疗组1,另一组采用氟康唑+中药治疗为治疗组2,健康体检妇女30例作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取阴道灌洗液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IL-4,IFN-γ浓度。结果RVVC治疗组1中在治疗前后各因子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VVC治疗组2中治疗后细胞因子IFN-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在治疗后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VVC组2较RVVC组1的痊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种方法治疗RVVC都有效,抑制念珠生长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能是治疗RVVC更有效方法。

  • 标签: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性 细胞因子 氟康唑 中药
  • 简介:摘要学业水平测试中强调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与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典型生物代表——酵母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常以酵母为题材考查学生应用生物学基础知识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本文拟以典型例题的形式谈谈酵母的复习。

  • 标签: 学业水平测试酵母菌复习典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灌肠布拉氏酵母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探讨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新疗程新措施。方法将56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给予一般治疗(口服思密达、妈咪爱、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等处理),治疗组30例,未给用口服思密达、妈咪爱,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口服,每日一次,每次一袋,思密达灌肠加用20-30ml生理水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每日2次,连用3d,观察两组的病情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显著优于对照组74%(P<0.05)。结论思密达灌肠布拉氏酵母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思密达灌肠布拉氏酵母菌口服 小儿 腹泻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白带检验及感染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方法将198例滴虫性阴道炎及阴道酵母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分组进行强臭氧及常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滴虫性阴道炎治疗组治愈率87.75%总有效率97.95%与对照组治愈率77.75%总有效率91.83%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义差异。结论采用臭氧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阴道酵母病疗效显著,方法无创无毒,简洁方便,患者易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镜检真菌 镜检滴虫
  • 简介:在阐述应用于果蔬生物防治的拮抗酵母的特点与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酵母对果蔬病害的拮抗机理与提高拮抗酵母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抑菌剂商业化应用的局限性与拮抗酵母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果蔬 病害 生物防治 拮抗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散剂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在确诊后加服布拉氏酵母散剂,两组病例常规予以蒙脱石散、补液等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腹泻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83.7%),有效7例(16.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28例(65.1%)、有效13例(30.2%)、无效2例(4.7%),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X2=4.69,p<0.05)。显效病人腹泻消失时间治疗组3.7±0.8天优于对照组4.4±1.1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3.37,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可以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的消化道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适于该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联合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O11年9月一11月收治的71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布拉氏酵母散剂及锌,对两组腹泻时间,腹泻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腹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频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布拉氏酵母联合锌能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症状。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静脉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散剂。结果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总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Z=2.594,P=0.010)。结论布拉氏酵母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用于快速检测鉴定临床分离的酵母的可行性。方法应用BrukerMALDI—TOF—MS和VITEK2-compact系统分别鉴定150株临床分离的酵母,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通过基因序列测定来鉴定。结果MALDI—TOF—MS快速准确鉴定出了150株临床酵母,鉴定符合率在属水平上为100%,种水平上为94%。结论基于MALDI—TOF—MS鉴定方法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并且其检测成本较低,实验准备时间很短,MALDI—TOF—MS可以用于临床分离的酵母的快速鉴定。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临床酵母菌 快速鉴定
  • 简介: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气的芳香醇,作为重要香味添加剂之一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烟草行业中。国内外崇尚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2-苯乙醇。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单相单菌株产量分别达到3.6g/L和3.8g/L。本文从9株酵母及9株白地霉中筛选出一株2-苯乙醇产量达1.6886g/L的酿酒酵母株TYQ和另一株产量达1.0025g/L的白地霉菌株GS10A。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酵母TYQ培养基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g/L,L-苯丙氨酸35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该菌株在接种量10%(v/v)、28℃、120r/min条件下发酵36h的2-苯乙醇产量为4.4025g/L。

  • 标签: 2-苯乙醇 酿酒酵母 白地霉 培养基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