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耳酵母(又名耳念珠)是200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的一种真菌病原新物种,因其感染具有多重耐药,深部组织侵袭性感染及病死率高的特征,故被称为"超级真菌"。耳酵母可能存在基因组多样性,不同国家的分离株都有不同的克隆,因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转化为特定的侵袭性、毒性和耐药性的模式。中国大陆曾报道18例,发现首株(BJCA001)的亲缘关系与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国等国家的分离株比较接近,与其他多个国家报道的多重耐药菌株不同。目前使用的传统微生物学鉴定方法难度高,常被误认为是其他酵母,特别是希木龙酵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及核糖体基因r DNA-ITS序列鉴定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定。耳酵母感染主要有两种临床形式:定植与侵袭性深部感染。侵袭性深部感染则表现为多种形式,以血流感染(菌血症)最严重,病死率高(30%~72%)。本文就耳酵母的特性、鉴定与分类、耐药性、流行与暴发等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念珠菌属 念珠菌病,侵袭性 耳假丝酵母菌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与中西药合用治疗复杂性外阴阴道酵母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多例复杂性外阴阴道酵母的妇女。将患者分为 2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阴道检查,对照组初始使用氟康唑。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妇科洗与氟康唑联合使用。结果: 2组进行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1个疗程结束后,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下次月经结束后,疗效复查,2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妇科洗联合氟康唑治疗外阴阴道酵母病近期治愈、显效率达 100%,远期治愈、显效率 97.35%,表明该疗法是一种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复发率降低,简便实用的方法,P< 0.05。结论:妇科洗可以在复杂性外阴阴道酵母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西药积极使用。关键词:妇科洗 ;酵母 ;阴道炎治疗疗效;复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近平滑酵母晚发型败血症(CPLOS)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NICU收治的19例确诊为CPLOS早产儿为观察对象(CPLOS组);选择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相匹配的19例实验室确诊为晚发型细菌败血症(BLOS)早产儿为对照(BLOS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围生期因素、临床特征以及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分析CPLOS和BLOS的易感因素。结果CPLOS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0.21 ± 2.66)周,出生体质量1 250(1 133,1 408)g。与BLOS组相比,CPLOS组早产儿住院时间较短[20(13,29)d vs. 29(21,42)d,Z =-2.032、P = 0.021],血小板减少(< 100 × 109/L)发生率较高[52.6%(10/19) vs. 15.79%(3/19),χ2 = 5.729、P = 0.021],合并脑炎发生率较低[10.53%(2/19) vs. 42.11%(8/19),χ2 = 4.886、P = 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LOS组早产儿100%(19/19)对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敏感;氟康唑中位治疗时间为28 d,两性霉素中位治疗时间为12 d,使用此两种抗真菌药物后均无不良反应。与BLOS组早产儿相比,CPLOS组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较高[47.37%(9/19)vs. 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360、P = 0.001);发生感染前应用头孢吡肟患儿占比较高[73.68%(14/19)vs. 31.58%(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56、P = 0.009),应用青霉素钠天数较长[16(13,22)d vs. 1(1,13)d,Z =-2.825、P = 0.003];发生感染前脐静脉置管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13)d vs. 7(2,11)d,Z =-2.042、P = 0.042)。结论与BLOS早产儿相比,CPLOS早产儿感染发生较早,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合并脑炎,对氟康唑敏感。感染前长时间脐静脉置管和青霉素钠静脉滴注、使用头孢吡肟等限制类抗菌药物的早产儿相对易发生CPLOS。

  • 标签: 早产儿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晚发型败血症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外阴阴道酵母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观察臭氧妇科治疗仪联合药物使用所带来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药物联合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药物联合臭氧妇科治疗仪治疗外阴阴道酵母病,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 标签: 臭氧妇科治疗仪 药物治疗 妇科疾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酵母病是最常见的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临床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近来新提出的阴道微生态理论为诊断和治疗外阴阴道酵母病提供了新方向。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组成,共同维持着阴道微环境的平衡,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影响外阴阴道酵母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阴道微生态理论在外阴阴道酵母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结合近年治疗的新进展,旨在更加全面地认识并管理外阴阴道酵母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伊曲康唑与咪康唑治疗外阴阴道酵母病的药效经济学。选取20201月~20209月间经互联网问诊的80例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乙组给予硝酸咪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和化验结果的上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两组临床治疗疗效,采用药物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药效经济学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7.50%,显著高于乙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用药方案的C/E值最小,说明该组单位治疗的成本最小;甲组方案总有效率最高,但C/E最大,明该组单位治疗的成本最大。相对甲组用药方案,乙组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增加的成本为减少5.66元。结论虽然咪康唑在治疗外阴阴道酵母病的效果上不及伊曲康唑,但其治疗成本较低,药效经济学更优。

  • 标签: []伊曲康唑 咪康唑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药效经济学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在复发性 酵母性阴道炎 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克霉唑、氟康唑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复发性 酵母性阴道炎 患者 70 例展开对照研究,患者治疗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将 7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选择氟康唑单药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用药方式为基础选用克霉唑,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对比,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 结果 :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疼痛、外阴瘙痒、烧灼感以及白带异常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 P 均 <0.05 。 结论: 在复发性 酵母性阴道炎 治疗过程中选择应用克霉唑、氟康唑联合用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克霉唑 氟康唑 复发性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病(RVVC)患者反复发作期酵母的核型同源性,了解酵母菌株随临床进展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确诊的RVVC患者10例,收集其确诊RVVC时及在本院治疗后再发时的阴道分泌物,分离纯化并鉴定酵母菌株,采用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ssHⅡ)联合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分离自同一患者菌株的核型,同时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结果(1)10例RVVC患者首诊及复发时分离的20株菌株均为白酵母,其染色体DNA经内切酶BssHⅡ酶切后电泳图谱极其相似,来自同一患者的前后(首诊及复发时)分离菌株的电泳条带完全一致。(2)10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发时,临床分离的白酵母菌株对除制霉菌素外的其他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制霉菌素(首诊和复发:100%敏感、100%敏感)>克霉唑(首诊和复发:100%敏感、90%敏感)>氟康唑(首诊和复发:80%敏感、70%敏感)>伊曲康唑(首诊和复发:60%敏感、50%敏感)>咪康唑(首诊和复发:30%敏感、20%敏感)。结论(1)阴道内同一定植菌株的潜伏可能是RVVC反复发作的原因。(2)抗真菌药物对真菌存在选择性诱导耐药作用,同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交叉耐药,RVVC患者反复发作时重复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正确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 标签: 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复发 序列同源性 抗药性,真菌 电泳,凝胶,脉冲场
  • 简介:摘要:以五粮液酒业的酒糟为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分离和三级筛选试验,最终获得了 1株高耐酒精型酵母 JZ1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菌株 JZ1具有较高的耐葡萄糖和耐酒精能力,其最适生长 pH值为 5.0,最适培养温度为 30℃,在此条件下其发酵能力最强,本研究将为下一步的应用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症给予布拉酵母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总结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症患儿作为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酵母治疗;对照组:应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胶囊。对比指标:患儿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各项发病症状消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康复总有效率是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康复总有效率82%,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分析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7 月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 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 75例,两组患儿开展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散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 性 状,并评价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及布拉氏酵母对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小鼠模型肠道群的作用。方法选取购自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6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各组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行后续实验。A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3组均诱导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B、C、D组分别给予饮用水、益生菌vs.L#3、布拉氏酵母灌胃。建模后12周处死小鼠,评估结肠大体成瘤情况,比较结直肠成瘤率、肿瘤数目和瘤负荷。检测并比较处理前及处死前粪便群及结肠黏膜群的变化,比较W0、W6、W12时各组疾病活动度(DAI)。多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多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C组小鼠的肿瘤数目(1.88±0.35)个和瘤负荷(0.63±0.07) cm均低于其余3组,D组小鼠的肿瘤数目(2.78±0.49)个和瘤负荷(1.11±0.32) cm均低于A组和B组,B组小鼠的肿瘤数目(3.83±0.82)个和瘤负荷(2.17±0.15) cm均低于A组的(7.67±1.88)个和(2.42±0.2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76、4.151,P<0.05)。A组和C组小鼠的W12粪便群(52.38±9.29、51.88±5.33)和黏膜群(98.76±41.88、98.57±30.45)均高于B组和D组,D组小鼠的W12粪便群(49.76±2.43)和黏膜群(97.08±22.45)均高于B组的(47.55±5.38)和(94.30±21.87),差异统计学有意义(F=6.035、8.427,P<0.05)。A组(69 396.55±4 847.28)和C组(68 245.38±10 445.98)小鼠的W12粪便群操作分类单位(OTU)丰度均低于B组(77 722.38±8 459.91)和D组(74 289.67±5 243.38),C组(50 717.62±21 611.79)和D组(38 759.70±24 934.91)小鼠的W12黏膜群OTU丰度均低于A组(61 601.08±12 431.97)和B组(56 976.46±22 822.81),且D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6、4.538,P<0.05)。C组(7.12±0.64、6.75±0.46)和D组(7.25±0.70、6.88±0.64)小鼠W6和W12 DAI均低于B组的(8.25±1.48、7.62±1.1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F=7.037、5.365,P<0.05)。结论益生菌vs.L#3及布拉氏酵母均可影响炎症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的肠道群。较正常小鼠,益生菌vs.L#3可增加粪便及黏膜群活性,抑制群多样性,布拉氏酵母可增加粪便及黏膜群多样性,两者均具有较佳的肠道群调节作用,抑制炎癌转化过程。

  • 标签: 结直肠癌 炎症 益生菌 布拉氏酵母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 木糖醇是一种低热量的戊糖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蔬菜、水果、蘑菇等中都有发现。同时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每天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木糖醇。近年来,由于其高甜度、低热量和防龋齿的特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木糖醇的规模化生产主要是在镍的催化下木糖加氢还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生产安全性差,而微生物生产木糖醇成本低、工艺条件温和,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由于缺乏高效率生物 转化木糖生成木糖醇的优良菌株,制约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糖醇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因此,获得优良菌株、优化发酵工艺控制仍是生物转化木糖醇生产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高产木糖醇酵母菌 筛选鉴定 两级法发酵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期间收治的 小儿厌食症中随机选取80例,分成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儿实施 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12和 24 周的随访体重变化。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0%。治疗组 12和 24 周的随访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做统计学分析表明有意义 (P<0.05)。 结论:对小儿厌食症患儿实施小儿厌食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增加患儿体重,改善患儿食欲,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厌食颗粒 布拉氏酵母菌 厌食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克霉唑阴道片为阳性对照,评价克霉唑阴道膨胀栓治疗轻、中度外阴阴道酵母病在疗效、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面的结果。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由5家医院共同开展,以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确诊为轻、中度外阴阴道酵母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非劣效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11例患者,按照1∶1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05例使用克霉唑阴道膨胀栓(150 mg),每晚使用1次,连用7 d;对照组106例使用克霉唑阴道片(500 mg)单次给药。分别在停药后进行2次随访,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的差值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停药后第1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6.7%(70/105)、63.2%(67/106)]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03/105)、99.1%(105/1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第2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7%(4/70)和14.9%(1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价中,试验组在药物外漏项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阴道刺激、瘙痒和灼热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χ2=1.070,P=0.586)。结论在轻、中度外阴阴道酵母病的治疗上,克霉唑阴道膨胀栓的疗效不劣于克霉唑阴道片,两者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克霉唑阴道膨胀栓优于克霉唑阴道片。

  • 标签: 克霉唑 投药,阴道内 栓剂 片剂 多中心研究 临床对照试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布拉氏酵母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黄疸患儿7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布拉氏酵母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采取布拉氏酵母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黄疸情况,值得于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并观察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应用布拉酵母散剂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期间治疗的 9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为 45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拉酵母散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22%)与对照组( 4.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应用布拉酵母散剂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使小儿的腹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不会增加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治疗方法相对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消化不良 布拉酵母菌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拉酵母与双歧杆菌四联活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 2013-2019 两年 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者 20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100例,使用蒙脱石散治疗)和观察 组( 100例,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治疗、布拉酵母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但观察 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治疗、布拉酵母显更佳的临床疗效,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