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的现代诊断方法,着重于介绍和评估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00余例心血管病患者的数据。使用了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除外阻塞性冠心病存在,即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来进行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估。结果:通过有创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本研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障碍。与非侵入性检查相比,有创检查提供了直接和明确的微血管功能信息。结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CMD的诊断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非侵入性测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为临床提供了准确的诊断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有创性评估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0例为对象,采用心脏彩超与放射CT血管造影为患者检查。结果:造影组冠状动脉疾病检出率高于彩超组,P<0.05。造影组与彩超组冠状动脉狭窄符合率比较,P>0.05。结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CT血管造影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与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同时接受两种处理方式,依据不同处理方式命名为人工组(人工后处理)和AI组(AI处理)。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多平面重组(MRP)图像评分、曲面重组(CRP)图像评分,以及容积再现(VR)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及图像质量缺陷因素情况。结果人工组MRP图像回旋支(LCX)评分高于AI组(P<0.05);两组MRP图像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及CPR图像LCX、RCA、LAD评分,VR图像质量评级、图像质量缺陷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I与人工后处理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相仿,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可以互补,以提高其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应用效果。

  • 标签: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应用 进展
  • 作者: 王倩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3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提升护理的水平,节约手术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几率。方法:2022年1月~2023年2月我院对18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分析,对患者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冠脉造影有130例被证实,准确率是72.2%,30例(16.7%)为双支病变,左主干+三支病变20例(11.1%)。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是100%,有10例血管痉挛慢血流,有20例心率血压降低,采取对症措施后,能够治愈,没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手术比较困难,手术时间长,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导管护士需要专业扎实,心理素质过硬,能够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冠状动脉旋磨术 血管内超声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心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的辅助下,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和程度。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仍然面临着影像质量、钙化斑块、心率不齐等挑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前景展望,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诊断 准确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 PCI 治疗的冠状动脉原发大血管病变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术后6个月造影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率均有下降,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均有下降,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开展将使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长时间抗血小板治疗、高出血风险、有外科手术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好的选择,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洁 孙晨希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01
  • 出处:<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2期
  • 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导致了全球的流行。它的心脏损伤通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肌损伤。如果患有心脏病,病情会变得更快,死亡率也会增加。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细胞因子风暴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失衡如何影响心脏功能,并从中提炼出有效的临床应对策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影响。方法 筛选2022年 5月~2023年5月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开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检查,而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医生组由专业医师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AI组采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评估人工智能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I组的图像后处理和诊断时间短于医生组(P<0.05)。AI对各冠脉狭窄的检出率与医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智能AI辅助医生,有利于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效率,从而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人工智能AI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表现和预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根据超声结果分为下肢血管疾病(LEAD)组48例,无LEAD组42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超声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LEAD组冠状动脉粥样发病率(54.17%)比无LEAD组(28.57%)更高(P<0.05)。LEA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下肢血管超声检测对预测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它们在ACS诊断中的表现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这50例ACS患者中,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心电图能够提示可能的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在ACS初步筛查上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ACS诊断中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结合两者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状况,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在AC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应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患者实施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临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到我院接受诊治的脑血管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之后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率及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狭窄情况。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比较: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率更高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比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而核磁共振组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有30例,大脑前动脉狭窄有4例,大脑后动脉狭窄有14例,颈内动脉狭窄有2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诊断率,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诊断脑部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自行选择。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脑血管疾病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诊断与评估。本研究旨在探讨DSA在该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研究发现,DSA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脑血管图像,用于明确血管病变、阻塞或狭窄的位置和程度。此外,DSA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重建手术的可行性,以及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事件 诊断 评估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