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置节段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枚前路枚Herbert内固定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因Ⅱ型齿状突骨折在我科行颈前路枚Herbert内固定术的患者14例进行颈椎的活动度以及骨折愈合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且颈椎活动度未见受限,无螺钉断裂,无继发神经损伤。结论颈前路行枚Herbert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可保留颈椎的活动度、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内固定可靠、神经损伤风险低等优点,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齿状突 骨折 Herbert螺钉
  • 简介:摘要解析预制式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基于AnsoftMaxwell软件建立了三维芯电力电缆中间接头仿真模型,得到中间接头在正常运行、屏蔽层被破坏及开裂状态下的工频电场分布,提取了电场特征信息。

  • 标签: 单芯电力电缆 中间接头 工频电场
  • 简介:板,板。铁钉铁板,铁板铁钉,铁钉板,铁板。(满眼都是“”,看得眼睛都晕了!要注意啦.“”是个多音字!到底怎么读呢?仔细体会一下吧!)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挡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应用阻挡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45例股骨髁骨折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37.2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AO分型为B1、B2,且全部为新鲜骨折,用1~2枚阻挡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骨折。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7年。其中2例患者因过早负重出现骨折轻度移位,但移位均小于2毫米,骨折愈合后行走时无明显膝关节不稳,其余病例均无骨折移位及骨不愈合,无伤口感染、断,无膝关节活动障碍。结论阻挡结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经皮固定治疗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较小的股骨髁骨折,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而且骨折固定牢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单髁骨折 阻挡钉 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伤椎、双侧置治疗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随机分研究组(双侧置)与对照组(侧置)各52例,比较观察指标与并发症。结果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与后凸角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凸角较对照组高,疼痛阈值较对照组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双侧置治疗能提高伤椎前缘高度与后凸角,缓解疼痛程度且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经伤椎 单侧置钉 双侧置钉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为解决复合材料接头强度分析中由于接触造成的收敛困难问题,自定义了具有特殊本构关系的粘接元用来模拟接触,该单元只能传递压力而不能传递拉力。自定义的粘接元被置于两接触对之间用来传递接触压力,从而保证了接触体之间在接触面上的变形协调关系。同时,建立了复合材料单接头的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在文献[1,5]的材料性能退化模型基础上,对纤维及基体压缩破坏的刚度退化模式做了改进,并利用自定义粘接元接触技术及改进后的刚度退化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最后,进行了四组相应试验件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自定义粘接元接触技术,以及本文中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自定义粘接元 接触模拟 复合材料 单钉接头 刚度衰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胫骨多段骨折采用带锁髓内联合辅助皮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多段骨折患者25例进行分析,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带锁髓内联合辅助皮质锁定钢板治疗,统计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位均达标,其中获得解剖复位的患者有16例,占比(64.0%)。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进行输血,手术平均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5.42±6.87)min、(130.13±15.23)mL。患者接受手术后能够根据医嘱完成随访的患者有23例,平均接受(18.25±4.68)个月的随访;随访的过程中出现开放骨折处皮缘坏死、延迟愈合、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分别有2例、1例、1例。所有接受随访的患者中均未出现断裂、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在胫骨多段骨折的治疗中采用带锁髓内联合辅助皮质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安全性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 标签: 胫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单皮质锁定钢板 效果
  • 简介:摘要:在泵站,阀室及其储罐中经常有管板角接头垂直固定平位焊条电弧焊操作,本文通过从焊前准备、焊接工艺参数及其焊接操作入手,全面控制焊接质量,经过大量工程检验获得满意的效果,焊接一次合格率98%以上。

  • 标签: 管板角接头 垂直固定 平位 焊条电弧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隧道免打结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6名行关节镜隧道免打结锚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韧带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配对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OM范围(t=-22.231)、IKDC评分(t=-34.958)、Lysholm评分(t=-40.802)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免打结锚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预置道模型在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13例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椎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9.9岁。病变位置在T9 3例、T10 2例、T11 5例、T12 1例、L1 2例。术中使用3D打印预置道模型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术后CT评估置的准确性。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常规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术后及随访时计算脊柱侧、后凸矫正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侧、后凸Cobb角的比较采用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3例患儿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5枚,置准确率为95.3%。手术时间(216.9±28.3) min;出血量(478.5±132.6) mL。术前侧凸Cobb角为(57.1±12.7)°,术后为(12.7±4.7)°,矫正率为(78.4±5.9)%,末次随访时为(14.2±7.0)°;术前后凸Cobb角为(46.2±8.4)°,术后为(13.2±4.4)°,矫正率为(72.6±7.0)%,末次随访为(14.0±3.4)°。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3个月(6~1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侧、后凸角度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椎体切除术过程中,3D打印预置道模型可提高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改善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3D打印 半椎体切除
  • 简介:用图钉把三幅画钉在墙上,要使每张画的四个角上都钉上图钉,一共要多少个图钉呢?很显然需要12个图钉。如果图钉不够了,怎么办呢?可以把需要的部分重叠起来,就可以使图钉减少。

  • 标签: 初等教育 智力游戏 课外阅读 数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开展不同衬垫条件铝合金V接头焊接试验,宏观分析确定永久衬垫和临时衬垫可提升接头的熔透性,讨论了临时衬垫焊缝背面缺陷形成机理;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和拉伸试验测试,发现永久性衬垫V接头焊缝组织及力学性能良好,但垫板尺寸需根据产品结构进行设计。

  • 标签: 铝合金 衬垫 熔透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髂骨棒固定治疗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棒固定组(简称髂骨棒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棒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棒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棒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棒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棒组1例发生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棒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变革性的变化,在“互联网+教学”模式兴起之下,网课突破具体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融入课堂,融入课本,实现课本与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证教学任务实施,本文作者以软件为例,探讨平台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并对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作为研究对象。

  • 标签: